- 回应:培养孩子积极的行为习惯
- 王普华
- 880字
- 2021-03-31 17:58:49
溺爱型:满足孩子各种要求,而失去了行为的界限
溺爱型的家长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一切听孩子的,不懂得如何拒绝孩子。
溺爱型的家长有两种:
一种是斗不过孩子,不坚持原则、没有能量、没有影响力的家长。这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满足,不限制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养成了自我中心、自私、懒惰、不负责任、不愿意努力和不愿意挑战的性格。很多父母不愿意拒绝孩子,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拒绝让孩子不舒服或内心感觉痛苦。他们理智上认识到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但还是忍不住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他们实在不愿意看到孩子哭泣和伤心难过的样子。如果父母害怕孩子因为被拒绝而痛苦,这是没有能量、缺乏原则的表现,这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只能是害了孩子。
另一种是对“接纳”产生误解的家长。很多人都读过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文章,但很多家长没有真正理解和领悟“接纳”,运用到实践中就容易出现偏差,反而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家长以为,接纳孩子就是顺从孩子,这是对接纳最大的误解。这样的接纳,其实是在溺爱孩子。我见过太多从小被家长按自己所理解的“接纳”养大的孩子,他们形成了任性、自我中心、好发脾气等问题。
其实,我们的社会对小孩子是比较宽容的,但凡小孩子不懂事、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大人都会谅解。比如,在餐桌上不用餐具而伸手抓饭的孩子;因为自己喜欢吃某个菜,就端到自己面前独享的孩子;在餐厅里到处奔跑嬉戏的孩子等。但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其他人可以宽容孩子,父母必须借机培养孩子学习公共场所的礼仪,懂得约束和要求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教养和修养,不能放纵孩子自我中心地做事和不遵守公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社会规则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如果父母不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会守规矩,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生活中就会屡屡受挫。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在伙伴中是不受欢迎的,在外人看来也是缺少教养的孩子。
所以,只强调“接纳”孩子而失去了行为的规则和界限,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能过度顺从和满足孩子,使“接纳”变成对孩子的溺爱。帮孩子建立规则,是使孩子完成社会化,顺利融入社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