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你为什么要阅读?
- 60分钟高效阅读:超实用的快速读书法
- 镜晓娴
- 1932字
- 2020-09-29 15:02:10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目前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下面的小测试,你若有同感,就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加分,每道题20分,总分120分。
1.阅读速度慢,即便逐字读完一本书,不久还是会全忘了。
2.常跟着社群打卡阅读,感觉有成长,但用收益来衡量的话,却发现没有太大的变化。
3.跟着各种公众号听书、读书,当时觉得书里说得真对、真有用,但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书里所说的对自己还是没用。
4.经常看到身边人通过阅读知识变现、升职加薪,甚至获得财务自由,而自己呢,明明同身边人一样努力运用阅读所得,个人状况却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5.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网上推荐什么就读什么,但发现越读越焦虑,更奇怪的是,阅读有时候变成了缓解自身焦虑的工具。
6.读了很多书,却无法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总感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上6道题,你一共得了多少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每个得分代表什么样的阅读能力。
◎ 如果你的得分是0分,说明你在阅读方面做得不错,那么恭喜你,再接再厉哦。
◎ 如果你的得分是20~40分,说明你正在走入阅读误区,目前你的阅读方式不仅让你无法获得成长,可能还会让你越来越焦虑,而且你改变人生的进度,也会因为阅读方式而被严重拖慢。
◎ 如果你的得分是60~80分,那么我建议你停止阅读,思考一下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没有目标的阅读就是无效阅读,读再多书也无法获得你想要的东西,自然也无法改变你的人生。
◎ 如果你的得分是100分或100分以上,说明你缺乏对于阅读底层逻辑的认知,以及阅读的核心能力,你必须马上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
无论你得多少分,这都不是结果,因为能力是一个动态值,就像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过的一句话,“不要以你现在的能力,束缚对未来的想象”。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这样的分数。
在我做一对一阅读咨询课的时候,遇见最多的问题就是无效阅读,大部分人的阅读无法得到实际收获,无论从身份、收入、思维,还是生活方式上,都看不见有明显的改善。
如果一定要问阅读收获的话,可能我听到最多的答案是:“感觉自己成长了。”至于具体成长在哪里,大家说不上来。事实上,“感觉成长”是你喂给自己的一味迷魂药,你用它迷惑了你焦虑的情绪,同时也迷惑了你的岁月和生命。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虽然你在阅读,可就是看不见任何实际收获,所以在上述小测试中,你的得分很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获得了这样高的分数呢?
这就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记得在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务自由之路”的课程上,有一节说的是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回家没带钥匙的时候,你盯着锁是无法打开门的。”
问题是在锁上,解决方案却不在锁上。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解决阅读问题,从来都不在提升阅读能力上,因为你阅读最终的目标,不是提升阅读能力,而是通过阅读获得你想要的东西,你想要的无论是什么,但一定不是阅读能力本身。
就像你要解决开锁这个问题,你的目的不是开锁,而是打开门回家。
所以,解决阅读问题,其根源在于你的阅读目标,也就是你需要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就如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所说的:“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的本质的人,自然有不一样的命运。”
阅读也是这样,试想一下,有多少人能清楚地知道阅读背后的本质对自己而言到底是什么?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这个问题早已有人给出了答案。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说:“她应该增进知识。对安托瓦内特来说,的确到了应该认真读书的时候了。一天两小时不算太多,这会使她机灵些,让她在一天24个小时的其余22小时中更有头脑。”
无论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你最终都是想通过阅读获得精彩的人生,或是幸福,或是快乐,或是你喜欢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什么,它都是通过阅读给你带来的机会和灵活的头脑而形成的最终结果。
所以,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你的目标问题,其次才能到解决阅读问题的层面。
具体如何做呢?这就是我写本书的初衷。我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清楚阅读的本质,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我们都知道没有方向的努力,越努力可能会越感到吃力。
同时,这也是我创建“镜姐梦想领读会”的愿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重新理解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和阅读方式。
在本书中,我们会实战解读一些经典图书,再结合提高阅读能力的6个层次,帮助你找到人生目标、阅读方向、阅读定位,以及适合你的阅读方式和图书。
只有在你找到这些答案之后,阅读才能让你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的阅读才有意义。自然,当你掌握了提高阅读能力的6个层次,你就有可能用60分钟掌握一本书的内容并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