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不快乐才是最累的

你有没有站在上帝的视角看自己过往的职业生涯?

至少在三十岁前我是没有的,我的复盘每次也仅仅局限在某个时段、某个点,以至于在此之前我会经常倦怠、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就像空降的新人,因为她的到来我在项目中的角色弱化了,因为她的独道让我建议没有了效力,在这种束手束脚无法施展能力的情境下,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离开,联想过往的几段经历似乎都有着相似的被动感,当面试时对于对方就离职原因的发问也只会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我从没有想过这竟是我整个成长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模式,即是当我感觉到“被动”时,会没有安全感,因此而产生焦虑,结果就是选择逃跑。大多时候我是被这种情绪控制了,不能理智的思考导致做出冲动的决定。

其实我不该顺从这种情绪,反而应该接纳它感谢它,正是因为这样的情绪模式,保护我多年来不受到伤害。同时我需要把眼界放得宽一些,分别向内看、向外看、两边看、向上看,竖着走不通,说不定横着可以呢,有了方向才有思维去思考,然后想办法去匹配、弥补不足。

就像跳槽,似乎没有很好的去择业,也没有仔细的分析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是在一种被动的情况下慌忙的做选择,觉得行业、薪资、岗位能接收就跳了,以至于在7年的时间里,我游走在3、4份工作中。

是我的稳定性不够吗?不是的,是没有那种对企业全方位的分析和了解,是缺乏对自我能力的挖掘,以及停下来对过往经验综合归纳总结,更不用说去衡量兴趣和能力之间的关系了。

选择一个好的企业前,先从自己拿手的项目开始;通常体制好的企业才有未来,投机只能靠运气,而运气常常不如人意;体制好的企业在社会上才有前途,得用眼睛看、鼻子闻、心里感知,千万别用耳朵听。

而兴趣和能力就好像我们初中学习的X、Y轴,在这两条相交线上有着从低逐渐向高的刻度,把我们感兴趣的专业,以及我们掌握的能力分别标记在不同刻度上,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能力高和兴趣高结合所偏向的内容,就是我们适合我们最好的职业,而兴趣高能力低的,通过对于能力的修补,假以时日可以发展成副业。

迷茫是人生的一种常态,逃避并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焦虑只会令你失去更多,所以去寻找自己,挖掘自己,思考自己,三十岁,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