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历史典故

1龙逢极谏

夏桀暴虐,灭德作威,矫诬上天,流毒下国,谏者辄死。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爱民节用,享国之日长,今王用财若无穷,杀人若弗胜,人心已去,天命不佑,亡无日矣,盍少悛乎。”不听,龙逢立而不去。桀怒,遂杀之。

夏桀凿山穿陵,谏者辄被杀。耆老或谏,桀又杀之。又见箓书云:“亡夏者桀。”于是大诛豪杰。贤者多出奔,龙逢继起而为最后之极谏,冀君少悛。桀终不悟,怒而杀之。宜乎天变地崩,翌年即亡其国矣。

——《德育课本·二十四忠》

2大义灭亲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45]。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46]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左传》隐公三年、隐公四年

3曹刿败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庄公十年

4包胥复楚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47]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也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申包胥以秦师至。……大败夫?王于沂。……楚子入于郢。……赏……申包胥。……申包胥曰:“吾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遂逃赏。

——《左传》定公四年、定公五年

5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彘之乱[48],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今杀王子,王其以我为怼而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宣王,宣王长而立之。

——左丘明《国语·周语上》

6至忠

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发平府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

——《吕氏春秋·仲冬纪》

7晏子谏公

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公不说。

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晏子曰:“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民,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国内之禄,所收者三也。

——(西汉)刘向《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8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49]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西汉)司马迁《史记》

9张骞持节不失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东汉)班固《汉书·张骞传》

10霍去病灭奴为家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为家也。”

——(东汉)班固《汉书·霍去病传》

11晁错为国献身

晁错,颍川人也。……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英最难,独窦婴争之,繇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乃使中尉召错,绐[50]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

12赵充国七十请战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奏状,诏征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连骑将军长史。……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务,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13卜式忧国解囊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数岁乃置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卬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乃赐式外繇[51]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东汉)班固《汉书·卜式传》

14马援请战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52],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15班超落叶归根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蛮夷之俗,畏壮侮老。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昔苏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超素有匈胁疾,既至,病遂加。帝遣中黄门问疾,赐医药。其年九月,卒,年七十一。朝廷悯惜焉,使者吊祭,赠赗甚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6关公传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53]。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三国)陈寿《三国志》

17祖逖中流击楫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逖抚慰问之曰:“比复南塘一出不?”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谈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沈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54]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18魏徵鉴忠

贞观八年,先是桂州都督李弘节以清慎闻,及身殁后,其家卖珠。太宗闻之,乃宣于朝曰:“此人生平,宰相皆言其清,今日既然,所举者岂得无罪?必当深理之,不可舍也。”侍中魏徵承间言曰:“陛下生平言此人浊,未见受财之所,今闻其卖珠,将罪举者,臣不知所谓。自圣朝以来,为国尽忠,清贞慎守,终始不渝,屈突通、张道源而已。通子三人来选,有一匹羸马,道源儿子不能存立,未见一言及之。今弘节为国立功,前后大蒙赏赉,居官殁后,不言贪残,妻子卖珠,未为有罪。审其清者,无所存问,疑其浊者,旁责举人,虽云疾恶不疑,是亦好善不笃。臣窃思度,未见其可,恐有识闻之,必生横议。伏愿留心再思。”太宗抚掌曰:“造次不思,遂有此语,方知谈不容易。并勿问之。其屈突通、张道源儿子,宜各与一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狄人杀卫懿公,尽食其肉,独留其肝。懿公之臣弘演呼天大哭,自出其肝,而内懿公之肝于其腹中。今觅此人,恐不可得。”特进魏徵对曰:“昔豫让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襄子执而获之,谓之曰:‘子昔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子乃委质智伯,不为报仇;今即为智伯报仇,何也?’让答曰:‘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五

19张巡为国死战

张巡,蒲州河东人。兄晓,开元中监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聪悟有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入等。天宝中,调授清河令。有能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仆之于地,将斩之。会贼来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缚,闭城门拒潮召贲。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杀潮妻子,婴城守备。吴王祗承制授贲监察御史。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

时许远为睢阳守,与城父令姚摐同守睢阳城,贼攻之不下。初禄山陷河洛,许叔冀守灵昌,薛愿守颍川,许远守睢阳,皆城孤无援。愿守一年而城陷,督冀一年而自拔,独睢阳坚守。贼将尹子奇攻围经年。巡以雍丘小邑,储备不足,大寇临之,必难保守,乃列卒结阵诈降,至德二年正月也。玄宗闻而壮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55],人心危恐,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人心终不离变。

时贺兰进明以重兵守临淮,巡遣帐下之士南霁云夜追出城,求援于进明。进明日与诸将张乐高会,无出师意。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岛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妇人老幼,相食殆尽,张中丞杀爱妾以啖军人,今见存之数,不过数千,城中之人,分当饵贼。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谓大夫深念危亡,言发响应,何得宴安自处,殊无救恤之心?夫忠臣义士之所为,岂宜如此!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啮[56]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归报本州。”霁云自临淮还睢阳,绳城而入。城中将吏知救不至,恸哭累日。

十月,城陷。巡与姚摐、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戍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义其言,将礼之,左右曰:“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与姚摐、霁云同被害,唯许远执送洛阳。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

20忠令人敬

《唐书》曰:屈突通闻京师平,家属尽没,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如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及于稠桑。通结阵以自固,窦琮纵通子寿令往谕之,通大呼曰:“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矣。汝并命关西人,欲何所去?”众皆释仗。通知不免,乃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许肃别传》曰:“肃为愍帝侍中,左卫将军麹武将与肃齐心拒守。而外救已退,城遂陷没,逼愍帝,送于平阳。肃后冒难侍左右,刘载乃以帝为归汉王,顷之,阴行鸩毒。帝因食心闷,欲见许侍中。肃弛诣贼相见,帝已不复能语。肃曰:“不审陛下尚识臣不?”帝犹能执肃手流涕。肃歔欷[57]登床,帝遂殂于扶抱之中,昼夜号泣,哀感异类。载外欲明己不害,乃伪责诸臣欲尽诛之。群臣并窜,惟肃独曰:“备位故臣愿乞得殡殓,然后就戮。”载特听许。事讫,诣载曰:“国乱不能匡,君亡弗能死,举目莫非愧耻,将何颜以存?所以忍辱,正以山陵未毕故耳!微情已叙,甘就刑戮。”贼议之曰:“此晋之忠臣,宜加甄赏。”载遂从议,故得全免。

——(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人事部》

21寸国寸金

宣和六年五月,金国遣使来,赵良嗣报使。良嗣至军前,金国阿骨打道:“平滦等州,若必欲取,并燕京不与汝家了也。”是时有左企弓者,为金国谋,尝献一诗。诗曰:并力攻辽盟共寻,功成力有浅和深。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由此金人要求不已,故无许燕之意。

——《大宋宣和遗事·前集》

22岳飞五岳嗣盟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河朔岳飞题。

——(南宋)岳珂《金陀粹编》

23杨万里孤愤忧国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58]。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也。”侂胄恚[59],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60]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元)脱脱等《宋史·杨万里传》

24文天祥一片丹心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61]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元)脱脱等《宋史·文天祥传》

25土室余论

淳之生也,十有七年。昊天不吊,宇宙祸盈。生之不辰,非我先后。先文忠投渊殉节,便而无家。湖海飘零,于今三载。风胼霜胝,捉衿短衣,备人世之艰辛,极君亲之冤酷。穷途歧路,断梗飞蓬。日既如流,天犹共戴。呜呼!淳自知生不如死久矣。特以国难家仇未能图报,忠臣孝子自当笑人,故饮恨吞声,苟全性命。湖中之起,身在行间,不忘丧元,独当一面。江东领表,日月双悬。先文忠为国死,淳也为国生。于是七尺受一命之荣,九重蒙三锡之典,恨不灭此朝食,下报幽冥。噫!以淳拜命蜡丸,执戈幕府,成仁一死,抑亦何言?呜呼!家仇未报,臣功未成,赍志[62]重泉,流恨千古。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毅魄;九天八表,永厉英魂!先文忠得为皇明臣,淳也得为先文忠子,吞声归冥,含笑入地。呜呼!淳今死矣,抑又何言?

——(明)夏完淳《土室余论》

26于谦捐生

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且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掖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至性过人,忧国忘身。上皇虽归,口不言功。东宫既易,命兼宫僚者支二俸。诸臣皆辞,谦独辞至再。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乃取前后所赐玺书、袍、锭之属,悉加封识,岁时一省视而已。……德胜之捷,亨功不加谦而得世侯,内愧,乃疏荐谦子冕。诏赴京师,辞,不允。谦言:“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谦自值也先之变,誓不与贼俱生。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素病痰,疾作,景帝遣兴安、舒良更番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酰菜毕备。又亲幸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或言宠谦太过,兴安等曰:“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63]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清)张廷玉等《明史·于谦传》

27戚继光平倭靖疆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64]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65]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闽中连告急,京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及继光还浙后,新倭至者日益众,围兴化城匝月。会显遣卒八人赍书城中,衣刺“天兵”二字。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人,夜斩关延贼。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走免,通判奚世亮摄府事,遇害,焚掠一空。留两月,破平海卫,据之。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明年二月,倭余党复纠新倭万余,围仙游三日。继光击败之城下,又追败之王仓坪,斩首数百级,余多坠崖谷死,存者数千奔据漳浦蔡丕岭。继光分五哨,身持短兵缘崖上,俘斩数百人,余贼遂掠渔舟出海去。久之,倭自浙犯福宁,继光督参将李超等击败之。乘胜追永宁贼,斩馘三百有奇。寻与大猷击走吴平于南澳,遂击平余孽之未下者。

——(清)张廷玉等《明史·戚继光传》

28虎门销烟

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下中外大臣议。则徐请用重典,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66]之,命人觐,召对十九次。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十九年春,至。总督邓廷桢已严申禁令,捕拿烟犯,洋商查顿先避回国。则徐知水师提督关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严备。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请定洋商夹带鸦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货物入官,责具甘结。他国皆听命,独义律枝梧未从。于是阅视沿海炮台,以虎门为第一门户,横档山、武山为第二门户,大小虎山为第三门户。

——(清)朱轼《历代名臣传·林则徐》

29史可法舍生取义

满兵环薄城下,豫王遣降将李遇春等,捧令旨至城下说可法降。可法痛骂,令总兵史得威答言,数以负天朝厚恩,并坚守不屈之意。豫王又令乡约捧令旨至濠边,可法骂曰:“吾为朝廷首辅,岂肯反面事人!”遂缒健卒二人,投令旨并乡约于水中,降将李遇春等遁去。豫王又以书来,可法复书,责以背约,不屈如故。十七日,又接豫王书数次,皆不启封,置之火。答语益厉。满兵攻城亦益急。……二十五日豫王身督劲兵攻城,西北角忽崩,时矢石如雨,城下尸骸山积,清兵藉以登城,蜂拥蚁集。可法知大事已去,乃与得威诀别,持刀自刎。参将张友福极抱持之,血溅衣,未绝。复引颈令得威刃之,威不忍加。张友福同数十人,拥可法下城欲避。可法大骂不止。随拥至小东门,满兵追急,友福等死于乱箭,可法问得威前驱谓谁,得威以豫王答。可法拊膺[67]曰:“吾得骂贼,死足矣。”遂大呼云:“史某在此!”满兵惊愕,遂为张鹰执赴南城楼上。豫王相待如宾,口呼先生,曰:“前令人再三拜请,俱蒙叱回,今忠节已成,先生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可法怒曰:“吾为天朝大臣,岂肯苟且偷生,做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屈,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词色甚厉,骂不绝口。豫王乃曰:“吾书请数次,皆为诟厉,今城破被执,又复如此。既为忠臣,当杀之以全其名。”可法厉声曰:“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既属于尔,当示以宽,万不可杀。”遂慨然受命于南城楼上。

——(清)钱肃润《甲申纪事·南忠纪》

30三元里人民抗英

初十日辰刻,逆夷由三元里过牛栏冈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而八十余乡亦执旗继至。不转眼间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斯时也,重重叠叠,遍野漫山,已将夷兵困在垓心矣。……时天色晴明,忽而阴云四起,午刻迅雷烈风,大雨如注,日夜不息。未刻后,逆夷之鸟枪、火炮,俱被雨水湿透,施放不响,且夷兵俱穿皮靴,三元里四面皆田,雨后泥泞土滑,夷兵寸步难行,水勇及乡民遂分头截杀,予水勇砍得逆夷兵头首级一颗,杀毙夷兵十二名,乡民杀得夷兵二百余名,而水勇乡民战死者共二十名。盖是日夷兵之在四方台下者,无一脱生去。时逆兵头义律、马礼逊,尚带夷兵二十余名在台上,水勇等争欲上台擒杀。唯已三更,予恐黑夜上台,其枪炮由上击下,必致民勇交伤,且恐黑夜易至逃脱,爰命水勇乡民屯在台下,终夜严守,将待天明而后捉生。不意十一朝,有当事开城弹压者,且斥予等多事也,而人心解体矣,散矣,义律、马礼逊生矣,和矣。……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天乎!人乎!

——(清)林福祥《平海心筹·三元里打仗日记》

31邓世昌殉国

世昌尝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耳。”衽席波涛,不避艰苦。……八月十八日辰刻,各兵舰起桩升旗,列成人字形。镇远、定远两铁甲大舰为人字之首,靖远、来远、怀远、经远、致远、济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丙及水雷舰六号张人字之两翼。……日舰不及我舰之巨,铁甲亦不及我之厚,而其行军速率,则远过我军。初作一字排,向我军猛扑,转瞬易为太极阵,裹人字阵于其中。鏖战既久,日舰攻入人字阵脚,致远、经远、济远三舰皆被隔于阵外。两军炮声不绝,海波为沸,烟焰障天,眯目几不相见。……世昌管驾致远一舰,御敌最力。两阵甫合,他船在后,世昌独向前猛驶,冲锋直进,开放船首船尾英厂十二吨之大炮,并施放机器格林炮,先后共百余出,击中日舰甚多。乃诸船或已为敌轰伤,或畏避自相撞沉,皆不能勇往协助。日舰以致远独进无复后继,遂以四舰环攻之。世昌勇气弥厉,不自挫馁。而舰身迭受炮伤,活炮台半已损坏,锅炉气筒亦均伤损,继又为日舰所撞,同入波心。世昌乃开足机器,向日舰飞驶而去,誓与俱亡。行将及矣,而舰舱入水已深,遂沉于海。自大副、二副及水手、炮手二百五十余人同殉焉。方世昌堕水,义仆刘相忠同堕,以浮水木梃让与世昌,拒弗纳。复经他舰救出,世昌谓:“事已至此,义不独生。”奋身仍投海而殁,年四十!

——(清)汪兆镛《碑传集三编·邓世昌传》

32林觉民与妻诀别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68]?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清)林觉民《与妻书》


[1] 凿龟数筴(cè):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2] 释:丢掉,放弃。

[3] 请谒:请托。

[4] 衔橛:衔枚与马嚼子。

[5] 忒:变化。

[6] 关梁:关键。

[7] 态:阿谀奉承。

[8] 补削:两字同义,弥缝其缺。

[9] 罟:渔网,这里指法网。

[10] 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11] 缦然:杂貌。

[12] 畸鬼:只重祷祭鬼神而不自我修饰。

[13] 逼迩:亲信。

[14] 积丰义之养:表面上很讲礼仪修养。

[15] 造父:人名,古代驾车的高手。

[16] 守圉:同“守御”。

[17] 刍荛:指草野之人。

[18] 捷疾:敏捷,迅速。

[19] 劬录:勤劳,亦作“劬禄”。

[20] 竭愚:自谦之词,谓尽其愚见。

[21] 允执厥中:意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

[22] 皇猷:帝王的谋略或教化。

[23] 淑慝:解释为善恶。

[24] 猷:计划,谋划。

[25] 靡弊:亦作靡敝,指耗费,浪费。

[26] 溷浊:指混乱污浊的东西。

[27] 悃诚:诚恳,忠诚。

[28] 锺磬:借指礼乐。

[29] 愆尤:过失。

[30] 白:报告,禀告。

[31] 常惠:西汉著名外交家,曾随苏武出使匈奴被困,十九年方归。

[32] 廪食:官方供给的粮食。

[33] 服匿:指盛酒器。

[34] 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35]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36]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37] 镬:烹煮食物的器具。

[38] 擥衡执铨: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力。

[39] 搏噬:搏击吞噬。亦以喻打击陷害或侵略吞并。

[40] 蕃捍:同“蕃扞”。藩屏;护卫之义。

[41] 絜:同“洁”。

[42] 泥而不滓:泥通“涅”。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好坏的影响。

[43] 醨:薄酒。

[44] 温蠖:昏愦。

[45] 厉妫:卫庄公夫人。

[46] 嬖人: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宠妾。

[47] 豕:野猪。

[48] 彘之乱:国人暴动,国人起义。

[49] 盍:为何,何不。

[50] 绐:欺骗。

[51] 外繇:戍边战士。

[52] 据鞍顾眄:形容年老而壮志不衰。

[53]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

[54] 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55] 爨:烧火煮饭。

[56] 啮:咬破。

[57] 歔欷:哽咽,抽泣。

[58] 掖垣:泛指高官。

[59] 恚:恼恨;发怒。

[60] 遽:就,马上。

[61] 泫然:流泪的样子。

[62] 赍志:怀抱着志愿。

[63] 鐍钥:锁和钥匙。

[64] 蹙:迫促。

[65] 馘:古代战争中以割取敌人左耳计数献功。

[66] 深韪:完全赞同。

[67] 拊膺:拍打胸膛。

[68] 彀:通“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