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前“满铁奉天附属地”对沈阳的侵略研究

罗云天

摘 要:为实施大陆侵略政策,日本政府在日俄战争后便不断向中国东北移民,侵占我东北土地。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与“满铁附属地”的经营是其后的“武装移民”及“国策移民”的先声与基础,更为发动九一八事变,乃至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文章通过日本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前通过“满铁奉天附属地”对沈阳的非法侵略进行剖析,对日本采取无耻手段攫取中国官民土地,进行非法经营并实施殖民教育予以揭露。

关键词:满铁附属地;侵略;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策划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南起山海关、北至黑龙江的约1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便被日本关东军控制。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在中国东北长期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本文即主要针对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沈阳的非法侵略进行详述,从而揭示了日本政府与军方在对东北侵略的具体方式上虽略有不同,但其战略步骤却是相互配合,最终目的更是一致。

一、日俄战争前后日本在沈阳的活动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这与沙俄妄图独占我国东北的侵略计划产生了冲突,于是,沙俄于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当天)同德国和法国共同对日干涉,上演了“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当时,日本刚刚经过甲午战争的消耗,无力进行新的战争,被迫“抛弃辽东半岛之永久领有”。沙俄遂以“还辽有功”为由迫使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约》,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的特权,进而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加紧对俄的战争准备,并与英国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将矛头直指俄国。在接下来与沙俄数次瓜分中国东北与朝鲜的谈判以不愉快收场后,日本于1904年2月6日宣布中止谈判,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当年2月8日,日俄战争爆发。

在经过旅顺海战、辽阳会战、沙河会战、黑沟台会战后,日俄双方在奉天(沈阳)展开了会战。1905年2月20日,日军开始对奉天全线进攻,至3月10日,日俄两军共投入近90万兵力作战,这个数字是当年奉天城人口的3倍。当天下午,日军占领奉天,数十万日军涌入城内,开始对奉天实行军事占领。

在这场会战中,日俄两军焚毁、破坏了奉天城众多古建筑。南塔广慈寺被当作炮兵阵地而毁坏殆尽;万寿寺经卷被焚、殿堂被毁。当年面积广阔的八王寺被引燃,萃升书院被毁灭。当时经过历代多年建设的古城满目疮痍,特别是发达于明清两代的浑河水运系统遭毁灭性破坏,严重阻碍了当时奉天经济、文化方面的正常发展。

1905年9月5日,日俄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并取得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管辖权,并取得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12月22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附约,划定日本附属地,创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沈阳划定租界的恶劣先例。

日俄战争前,奉天只有零星的日本人。战后则有大批日本人携妻带子举家迁入,日本商号和工厂纷纷涌现,迅速取代并超过了沙俄在奉天的势力。

二、日本接管沙俄“铁路用地”到“满铁奉天附属地”的扩张

日俄战争前,奉天作为殖民地城市史的萌芽便通过“铁路用地”开始显现。在沙俄强租旅顺、大连后,开始修筑从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从而形成一条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2800余公里的“丁”字形的中东铁路。同时,根据不平等条约《东三省铁路公司续修南满支路合同》,在沈阳古城西侧修建了一座名为“茅古甸”的火车站。与此同时,“茅古甸”站周围6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铁路用地”,事实上沦为其租界。

日俄战争后,日军在对奉天实行军事占领的同时,接管了“茅古甸”站及铁路,对“铁路用地”实行军管。1906年,日本政府指令成立“南满铁路附属地”,简称“满铁附属地”或“附属地”,开始以“满铁”为代理人,在中国东北先行实施殖民统治,建立“国中之国”。

日本接管沙俄在奉天的“铁路用地”后,这片被非法强占的土地迅速扩大,东与商埠地(原名“奉天省城商埠地”,是清政府根据《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和《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在奉天划出的供外国人经商居住的区域)相接,南扩至南五马路,北部和西部均越过铁路。整个“满铁奉天附属地”的面积已经超过奉天古城的面积,达到1547万平方米。“附属地”内筹建兵营、宪兵队、警察署、学校、电话局、商店、住宅、铁路宿舍、变电所、水源地、公园、植物苗圃,等等。

“满铁奉天附属地”的扩张,是以侵夺中国官民土地为先决条件的。在东扩中,由日本陆军出面,在商埠地内占地165亩7分6厘。这片地位于十间房稍南,属于民人李席珍的产业,被圈定为“日本陆军用地”,并公开埋设12个标桩,“界内”李氏经营的德胜窑业也随之倒闭。此案交涉十几年,而日本驻奉总领事却答复:“已由该国陆军省为继续善意之占领”,交涉期间又有200亩土地被日军强占。在南扩中,商埠地预备界的大量土地亦被占。原沈阳县大皇姑屯耕地一部,瓦房屯耕地一部,十里码头村及全部耕地,揽军屯耕地一部等均被“满铁”强行划入“附属地”范围。对此,中国地方当局呼吁、抗议全然无效,而被圈占地区的中国村民均被迫破产。

1910年,“满铁”投资建设的“奉天驿”(今沈阳站)开始使用。“奉天驿”占地1273平方米,为典型的“辰野式”建筑风格,是奉天最大的火车站。随着“奉天驿”的开通,原“茅古甸”站被撤废。“满铁”开始加速其“附属地”新市街计划。所谓新市街,是以“奉天驿”为中心向东开辟3条干线(今中华路、中山路、民主路),其中一条(今中华路)与“奉天驿”站前广场垂直,其余两条斜向放射。站前有南北向的大街,与之平行开辟十几条街路。日本人于1919年擅自将周围街道全部改为日本街名。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分别是:宫岛町(今胜利北街)、若松町(今胜利南街)、桥立町(今昆明北街)、红梅町(今昆明南街)、松岛町(今民族北街)、弥生町(今民族南街)、江岛町(今兰州北街)、霞町(今兰州南街)、春日町(今太原街)、青叶町(今太原南街)、住吉町(今天津北街)、藤浪町(今天津南街)、琴平町(今同泽北街)、稻叶町(今同泽南街)、八幡町(今南宁北街)、葵町(今南宁南街)、加茂町(今南京北街)、富士町(今南京北街)、荻町(今南京南街)、浅见町(今徐州街)、桂町(今徐州街)、新高町(今南昌街)、常盤町(东北育才学校北区东门前道路)、筑波町(今常德街)、竹园町(今常德街)、信浓町(今和平北大街)、雪见町(今和平南大街)。其中,加茂町、富士町、荻町为干线,信浓町、雪见町为界。“附属地”内的街区尺度、街路走向及建筑风格与奉天古城内截然不同,千百年来沈阳城市的民族建筑特色被打破,这也是至今沈阳不能形成统一建筑风格的根本原因。

三、“满铁奉天附属地”对沈阳的政治、经济侵略

1906年7月,日本在“满铁奉天附属地”设置奉天警务署,依据有关外交条约,其不受中国政府管辖。日本警察在附属地任意逮捕、处罚、杀害中国国民,还经常到“附属地”外行凶,强闯中国警察局逮捕中国官员,甚至枪杀中国官员。

1907年7月1日,“满铁”奉天出张所成立,1915年改为地方事务所。“满铁”地方事务所不仅管理铁路事务,行政、司法、教育、警察、经营、驻军等均由其管理,已无异于“附属地”的政府机构。随着“附属地”面积的扩大,日本人口数量也出现了激增,从282户迅速增加到15726户,70073人。

1908年6月,“满铁奉天电灯营业所”在西塔开业为“满铁奉天附属地”送电。同年8月,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小西关设立支行,并发行纸币,在奉天市面流通。同年10月,日本取得在奉天等地的日本领事裁判权,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1909年4月,日本政府成立“满铁独立守备队”,派兵驻扎在奉天,在今沈阳铁路局一带兴建兵舍。同年5月,“满铁”以办理对沈外交事务为名在奉天城内设立“奉天公所”,对东北地方政权和奉天各界进行特务活动。此间,“奉天地方法院”“警察署”“宪兵队”“消防队”等部门陆续设立,加上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及日后建立的日本关东军驻奉天特务机关,日本在奉天的占领区逐步扩大,各种机构逐渐“健全”。1915年9月,奉天邮便局设立,开始为居住在“附属地”内的日本人服务。

在“满铁附属地”不断扩张的同时,日本人还不断在附属地内发展商户和工业企业。1906年,“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分社”和“奉天满洲制粉会社”开业。1907年,“奉天铁道工厂”和“苏家屯铁道工厂”开办。

“附属地”原本非铁路所必需,在堆放铁路用料、建筑站房、员工住宅之外,更不应有其他社会功能。但“七福屋”“几久屋”“满毛”等大规模的商店陆续在“满铁奉天附属地”内开设,“春日町”(今太原街)已然成为主要商业区。另外,“柳町”(今西塔附近)、南一条通(今南一马路)等地出现了大量日本人开设的鸦片烟馆、妓院等。

除了烟馆和妓院,军火生意在“附属地”内也非常兴隆,吉田商会、敷岛洋行、青木洋行等都是公开贩卖枪械子弹的商店。由于附属地处于日军和“满铁”的庇护之下,一些不法之徒在奉天城内作案后,跑到“附属地”即可“安然无事”。

在“附属地”内,除了居住、经商、开工厂的日本人外,也有其他外国人和少数中国人居住。“附属地”除日本人之外的所有居民都必须向“满铁”签订契约,声明一切服从其管理,并交纳“管理费”,经商者还需交纳税金。

四、“满铁奉天附属地”对沈阳的文化、教育侵略

文化侵略是日本为了永远控制中国东北,奴役我东北人民而采取的一种带有极大欺骗性的侵略手段。日本以“满铁附属地”为基地,实行文化侵略,灌输同化、奴化教育,并广泛收集情报,为其进一步侵略服务。日本在东北的文化侵略涉及教育、新闻出版、宗教、卫生、科技、体育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在“满铁奉天附属地”不断扩张的同时,日本人在“附属地”内陆续开办了一些学校。例如,春日小学、平安小学、高千穗小学、弥生小学、加茂小学、千代田小学、朝日女校、浪速女校、奉天高等小学校、奉天中学堂、奉天公学校、奉天商业学校等。1911年,附属地内唯一一所高校南满医学堂(后改南满医科大学,即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址)设立。日本开办的学校,一方面是为了日本移民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同化、奴化中国人,使中国人耳濡目染,接受其侵略思想,从思想上征服东北人民,培养殖民地的顺民,为未来全面侵华做准备。正如后藤新平(“满铁”第一任总裁)所说,在中国设立学校,是一种“文装的武备”,他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同化主义”,“收拾”“新附”人民的“不驯”之心。

日本人在办学校的同时,还在奉天开设了盛京时报社、《奉天日日新闻》报社。《盛京时报》创刊于1906年10月18日,该报是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也是其在华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报社长期窥探东北地区各方面的情报,为日本侵华战争和殖民政策服务。《盛京时报》的大多数新闻都颇具蛊惑性。该报一直利用中国民众对当局腐败无能的不满心理,将日本的侵略行径归咎于中国政府的失败,为其侵略寻找合法性,动摇张学良在东北的统治基础,搅乱国内政局,稳固日本在华的各项侵略权益。可以说,当年《盛京时报》是日本在文化侵略中的一把利器。

“满铁”还建设了数个图书馆,其中在奉天的图书馆规模最大,建筑面积为1150平方米。与学校和报社一样,这些文化设施都担负着双重的使命,一方面为日本移民的文化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美化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径,掩盖“满铁”附属地殖民性的本质。

五、日本在“满铁附属地”殖民统治与九一八事变的必然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其侵略中国的阴谋由来已久。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移民是其“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侵略中国的国策。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并进一步扩大侵略,日本统治集团在日俄战争后开始在内部提出“满洲移民论”。儿玉源太郎(日本陆军大将)竭力倡导向“满洲移民”;后藤新平于1908年6月向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提出备忘录,称:“进入满洲之我国移民,以今后十年为期,至少为五十万人,若有可能则应达到一百万人以上……如随年积月累,得以移入大量人口,满洲则在事实上成为帝国领土。不仅在以后归还之场合我之利益确定不动,而且或许出现最终不必归还之情况。”随后,日本开始在“满铁附属地”和关东州等地进行移民试点。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便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试点移民,到1930年,共向中国东北移民21万余人。

日本政友会头目森恪发表文章说:“日本消耗了20亿的国币,以10万同胞之鲜血,好不容易才把俄国势力从日本之‘生命线’和‘满洲人’故乡的‘满洲’驱逐出去;并以‘和平’的‘开发政策’,取代武力的封锁政策,在‘满洲’各地进行‘经济建设’。”他在名古屋的一次演讲中声称:“在‘满洲’,仅20年内,就容纳了两千五六百万背井离乡的移民。我们应当想一想,这究竟是什么人的‘功劳’呢?毫无疑问,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是由于我帝国之臣民交纳血税、负担军费、肩负起‘治乱兴废’之责任、‘施国威’于‘满蒙’之天地的结果。”这种歪曲历史,否认中国对东北主权的险恶用心是十分明显的。

由前文可知,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通过经营“满铁奉天附属地”,始终在沈阳进行着一系列的阴谋准备活动。这一切都为日本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乃至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通过“满铁奉天附属地”对沈阳进行非法侵略,其根源是日本“大陆政策”,而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同样是其“大陆政策”所决定的。两者具有时间上的连续关系,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在不同时代背景及国际环境下发展的结果。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带有转折性质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历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中国人民由此揭开了反对日本侵略英勇斗争的序幕。深入研究这段历史,深刻总结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教训,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政治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