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应急准备体系

应急准备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有系统的应急准备体系来支撑。应急准备体系是指由应急准备相关的各类主体、各种任务与能力以及开展应急准备的过程等共同组成的统一的体系结构。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结构体系,以相关法律法规、准备文化为基础,以资金、人力等资源为支持,同时具备相应的应急队伍、装备及其形成的应急能力,将这些要素与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相结合,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系统性制度性安排(见图1-1)。
图1-1 应急准备体系结构示意图
由上图可见,构建和运行应急准备体系是以持续提升应急能力为目的,以持续改进的应急准备过程为中心的。通过研究确定应急准备系统的对象、领域、责任主体、能力集成要素,有利于明确应急准备的工作内容,同时为应急准备体系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系统框架和参考依据。
美国作为较早开展应急管理研究与建设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应急准备体系。在《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与《第8号政策令》的指导下,美国先后设定了《国家应急准备目标》、《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国家应急准备指南》、《通用任务列表》等目标、机制、指南、工具,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规范,并且从政策、法规到操作指南,它们之间能够相互衔接,弥补了在应急准备工作中存在的空白,为应急准备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表1-2)。
表1-2 美国在应急准备方面颁布的政策、规范、指南汇总表
续表
由上表可见,美国通过逐步健全、完善国家应急准备政策与规划,为应急准备工作的逐级展开、有效贯彻、规范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与美国相似,我国政府同样在应急准备体系建设上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自2003年SARS以后,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应急准备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十年的努力与建设,我国应急准备体系的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应急机制不断健全,应急装备与设施进一步补充完善,应急演练工作大量开展,应急物资储备更加完备。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应急准备措施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与处理奠定了良好基础(见表1-3)。
表1-3 中美应急准备方面的对比分析
续表
由上表可见,短短10年间,我国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进展,并逐步由传统管理模式转向现代应急机制转变,预防为主、准备在先,国家整体应急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我国应急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等国家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政策、指南、工具、科技等方面仍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我国当前对应急准备战略规划层面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尚缺乏可指导应急准备实践的战略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工具;二是应急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仍待加强,缺乏各地区沟通、学习、交流的信息平台;三是尽管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了政府发展规划中,但在实际的应急常规工作经费保障上,各地方很难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四是尚未形成应急准备循环过程,培训、演练等没有与应急准备目标相结合,缺乏演练单独的项目规划。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亟须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夯实应急准备基础,完善应急准备循环,从而更加妥善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