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魚論戰

齊桓公後期,宋襄公崛起,希望爭霸中原,號令天下。魯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宋人執滕宣公;又使邾文公殺鄫子以祭於次睢(山東臨沂巿)之社的妖神,招徠東夷諸國的部族參與他的聯盟。如此脅逼小國,一會而虐二國之君,失道寡助,眾叛親離。

魯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宋襄公一度被楚人俘虜,冬天才獲釋。次年夏,宋襄公伐鄭,十一月,楚人為救鄭伐宋。宋、楚二軍在泓水對陣。宋襄公昧於戰場的形勢,以為自己是王者之師,戰無不勝,事實上,他既未能掌握克敵制勝的先機,而且為戰士訂下了嚴苛的規條,自縛手腳,影響軍隊的作戰能力,結果大敗塗地,身邊的護衞全部戰死,自己也受重創,第二年就逝世了。

〈子魚論戰〉就是由子魚逐項評說宋襄公戰術的錯誤,同時也指出宋襄公假仁假義,愚不可及,徒有爭霸的夢想,卻沒有本事。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鄭1。宋公將戰2,大司馬固諫曰3:「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

及楚人戰于泓4。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5。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6,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7

國人皆咎公8。公曰:「君子不重傷9,不禽二毛10。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11。寡人雖亡國之餘12,不鼓不成列13。」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14,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15,獲則取之16,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17,金鼓以聲氣也18。利而用之19,阻隘可也;聲盛致志20,鼓儳可也21。」

1 宋:子姓國。商紂王封庶兄微子啟於宋(河南商丘巿),其後周成王亦封微子啟於宋,以續殷祀。

2 宋公:宋襄公,名茲父,或作慈甫。魯襄公九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651–前637)在位十四年。在齊桓公後,史稱春秋五霸之一。

3 大司馬:大司馬,掌軍旅之事。大司馬即子魚,原名目夷,宋襄公的庶兄,先為左師,後改任司馬。子魚屢進諫言,可是宋襄公不聽勸告,剛愎自用,致被俘受辱,在戰事中更受重創。固諫:固,堅決,固諫即強諫。

4 楚人:羋姓國,周成王封熊繹於楚,都丹陽(湖北秭歸縣東)。春秋時僭稱王,據有今湖北、安徽、江西等地。泓:河南柘城縣北,在商丘巿的南部。

5 既濟:既,已經,副詞。既濟是指完全渡河。

6 既陳:陳(粵:dzan6,陣;普:zhèn),通「陣」,列陣。

7 門官:國君的近身侍衞,在國守門,師行則隨君左右。殲焉:殲(粵:tsim1,簽;普:jiān)殲滅,戰死。

8 咎:咎罪,責備。

9 重傷:重(粵:dzuŋ6,仲;普:chóng),再次,副詞,重傷即再傷。下文「如何勿重」、「若愛重傷」二句音同。

10 二毛:頭髮有黑白二色者,一般指年紀較大的人。

11 阻隘:隘(粵:ai3,嗌;普:ài),扼也。阻隘即扼敵於險隘之地。

12 寡人:寡,罕見;謙稱或指寡德。寡人乃國君自稱。亡國:指殷商故國。

13 鼓:擊鼓進攻,動詞。

14 勍敵:勍(粵:kiŋ4,瓊;普:qíng),強勁。

15 胡耇:耇(粵:gau2,久;普:gǒu),胡耇乃元老長者。

16 取之:殺人。

17 三軍:軍隊的通稱。古時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周制天子六軍,諸侯三軍。

18 金鼓:金,鐃也,是一種銅質圓形的樂器。古時以金鼓號令軍隊進退,有鳴金收兵之說。

19 利而用之:利指時機,俟機而動。

20 致志:達成心願,意即向着目標前進。

21 鼓儳:儳(粵:tsam4,蠶;普:chán),參錯不齊之貌,指陣勢未定。

本文分為三段:首段寫宋襄公堅決要跟楚人作戰,子魚極力反對,所謂「天之棄商久矣」、「弗可赦也已」,都是否定宋襄公的作戰能力。次段寫宋襄公親自指揮作戰,不肯搶佔先機,讓軍隊白白送死,自己也負傷而回,刻畫他愚不可及的形象。第三段寫在全國一片譴責聲中,宋襄公卻為自己辯護,提出四條荒謬的作戰原則,而子魚則逐項指出宋襄公的謬誤所在。誰是誰非,歷史自會判斷。

本文跟〈曹劌論戰〉比較,可見戰術運用得當與否就是勝負的關鍵──魯莊公知人善任,信用曹劌而戰勝;宋襄公有子魚在卻不用,最終戰敗。

本文又可跟〈宮之奇諫假道〉對讀,宋襄公跟虞公一樣一般見識,愚不可及,自以為是,不肯聽信別人的意見。子魚曾經多次告誡宋襄公「將以求霸,不亦難乎,得死為幸」、「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宋其亡乎,幸而後敗」、「禍猶未也,未足以懲君」、「所謂禍在此矣」,以至本文「弗可赦也已」等語,可以充分反映昏君的醜態,無可救藥。

1.解釋下列句中着色的字詞:

(1)弗可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傷: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二毛: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

2.試回答以下問題:

宋襄公所訂的四條戰術並不可行,為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人攻打宋國以解救鄭國,宋襄公準備迎戰,大司馬子魚堅決地勸諫說:「上天已經很久沒有眷顧商代的人民了,如果國君隨意發兵,可能就無法脫身免禍。」宋襄公卻不聽他的忠告。

宋襄公與楚人在泓水上作戰。宋人佈好陣勢,而楚人還沒有完全渡河。司馬說:「對方人多勢眾,我軍人少,最好在他們還沒有完成渡河的時候,立刻發兵出擊。」宋襄公說:「不行。」楚人都渡了河,還沒有擺好陣勢,司馬再次促戰。宋襄公說:「還是不行。」直到楚人的陣勢整固之後才發兵進攻,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傷了大腿,他的近身侍衞也被殲滅了。

宋國國民全都責怪宋襄公。宋襄公說:「有仁德的人不會再次傷害受了傷的人,不會俘虜頭髮華白的人。古人帶領軍隊,不會利用對方處於危難之地而求勝。寡人雖是殷商亡國的後人,但對方陣勢未穩時決不會擊鼓發動攻擊。」子魚說:「國君完全不懂得作戰。碰上了強勁的對手,處於險地陣勢未整,其實是上天在幫助我們,敵方遇到障礙,而我們立即擊鼓進兵,這不就解決了嗎?我們還擔心不一定能戰勝的。何況現在面對的強手,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元老長者,抓到了也要殺死的,何況是頭髮華白的人呢?我們訓練軍隊要令他們有責任感,教他們戰術就是希望能殺敵。敵人受傷還未死,為甚麼不可以再殺他呢?如果你真心憐惜受傷的戰士,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傷害他們;憐惜頭髮華白的人,那麼不如服從他們好了。三軍就是要把握時機發動攻勢的,鳴金擊鼓就是要提振軍心士氣。如果能把握時機,就該在敵人困於險隘時出擊;鼓聲大作振起士氣,攻擊未成列的敵人當然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