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亏也要扳回来,就无法集中精力做大事

要学会忍让

受到侮辱就要反抗,这是大多数人坚持的观点。受到侮辱还忍耐,总让人觉得吃了哑巴亏似的,心里头不舒服。其实忍让不见得就是吃亏,宋代的苏洵说过:“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你,面对侮辱的时候,忍让是最有效的办法。

胯下受辱在我们看来是绝对不能忍的事,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膝盖看得很重,让人钻裤裆,简直就是欺负到祖宗头上了。可是在楚汉之争中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韩信,却因为胯下受辱被看成能忍让的典范。

韩信早年穷困潦倒,为了时时铭记自己的志向,他一直随身带着佩剑。淮阴市井有个小混混,看见韩信的佩剑就说:“看你带着佩剑,应该是个习武之人,你来与我较量一番,你若是能杀了我,我不与你计较,你若是杀不了我,那你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市井上的人都在等着看好戏,韩信沉默了一会儿,从这位不知名的混混胯下爬了过去。

面对他人毫无道理的挑衅和侮辱,韩信选择了忍让。当时若是韩信逞一时之快杀了这个混混,难道他就能扬名立万了吗?韩信作为胸有大志之人,怎么会随意计较这些事呢?

韩信后来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武将之一。《史记》中记载,萧何评价韩信“国士无双”。韩信率领军队“暗度陈仓”,使关中大部分地区都归顺刘邦;他在刘邦兵败彭城后击退楚军又击败代国,并成功游说燕王归顺刘邦,在刘邦统一天下的霸业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无论过去多少年,一提起韩信,人们最先想到的还是他能受胯下之辱,然后才想到他以后成就的一番事业:一是因为韩信忍辱负重的气量在他的所有品质中最为人赞许;二是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韩信能成就大事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忍制敌,远远比无端的发泄来得更加让人赞许,不懂得忍一时之辱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事的。

汉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然而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却是司马迁在大牢之中受到了极为残酷的宫刑之后写成的。

汉武帝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的部队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士兵,但最后因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而投降。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却听说他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看着汉武帝愤怒,也就跟着指责李陵。等到汉武帝问起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却尽力为李陵辩护。汉武帝听后怒火中烧,直接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不久,有传闻说李陵带匈奴的军队攻打汉朝,汉武帝立刻诛杀了李陵全家,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司马迁并不想死,但是按照大汉律法,想免除死刑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不交50万钱,要不接受宫刑。司马迁为官清廉,根本拿不出50万钱,找人去凑也很难,汉武帝正在气头上,谁敢帮他呢?而宫刑又是极为残忍的,受到宫刑,几乎相当于失去做人的尊严。无路可走的司马迁只好选择宫刑。在这种情况下,常人可能会选择死刑,但司马迁却选择忍受宫刑。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字一句,感人肺腑,虽然受到了难以想象的侮辱,但他为了自己的使命,为了想完成的《史记》,决定以“苟活”的方式保全性命。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纪传体通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司马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而书《史记》,真可谓是“忍辱负重”了!

唐代张公义在《百忍歌》中写道:“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近邻。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一字一句都在劝告我们,生活中以忍为心法多么重要。

辩解,可能会让你陷入旋涡

大概人人都有被误解,或者无端被攻击的经历吧。我们在生活中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那就免不了会有被误解甚至被诽谤的经历。

误解和诽谤可以激起我们心中的委屈情绪,这种情绪是导致焦躁、愤怒的源头。受了委屈的时候,因为愤怒和焦躁,我们常常会据理力争,想还自己一个清白。但是着急争辩往往是解决事情的方法中最无用的一个,弄不好还会让事情向更加糟糕的方向发展。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中西部某州的州长竞选中,有一位非常有优势的候选人。这位候选人曾经是该州州立大学的校长,博学多识,对很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更难得的是,只要是经他的手处理过的事情,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这位校长有力的竞争条件为他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但同样也为他招来了一大批政敌。嫉妒他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挖出绯闻,说他三年前在州里的教育大会上,和与会的一位女老师有暧昧关系,而那位女老师是有夫之妇。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而谎言的目的很明确——散布谣言让他的支持率下滑。

这位校长十分愤怒,因此在以后每一次的选举陈述上,他都要为自己辩解,以证明清白。结果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流言,却因为他的义正词严,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确有其事。在辩论会上,利用这条流言攻击他的对手越来越多,他需要澄清自己的场合也越来越多,结果这件事就这样经由他本人的嘴扩大了,一个月后,由一开始的少部分人讨论变成几乎全州的选民都知道他有这么一桩“丑闻”。

他表现得越气急败坏,越是着急为自己澄清,人们就越是相信确有其事,他的支持率大幅下降。令人心痛的是,他的妻子也开始怀疑他。最后,他不仅在竞选中失败,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流言让他受到双重损失。

校长是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但他的态度却让人怀疑:不是你干的,你干吗这么着急?在一般人心里,觉得只有做了亏心事的人忙着掩盖事情的真相,才会急着要为自己澄清。所以校长的举动起了反作用,一个小小的绯闻扩大成为他事业路上的巨大障碍。

无独有偶,下面的故事,讲的也是着急为自己争辩,结果起了反作用。

2006年,作为外企秘书的丽贝卡被自己的老板在下班时间叫回公司无端责骂。事后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老板被人锁在了门外,但老板不分青红皂白就认定是她干的,除了责备她之外,还写了谴责信抄送给其他同事。

丽贝卡所在的这家外企,就是EMC(易安信)。丽贝卡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有必要为自己证明,于是她就写了一封谴责信,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且指出几点:老板忘带钥匙是自己的不对,不管是谁锁的门都不应指责;下班以后是私人时间,老板无权干涉,下属也享有人权,请老板说话注意语气。

写完之后,她想到老板抄送自己的谴责信给所有同事的事,于是她也对自己写的这封谴责信进行大规模抄送,很短的时间内,EMC中国区所有员工,包括北京、成都、广州等地全部收到了这封谴责信,这封信甚至在其他外企里也被广泛传阅。

这样激烈的争辩行为,使丽贝卡受到公平的待遇了吗?没有,她很快就被炒鱿鱼了,而且,因为这次经历,也没有老板敢雇用她了,丽贝卡只好被迫转行。

的确,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错,但我们却会受委屈和诬赖,这时我们需要忍耐。不是我们的错我们要承受,这就是吃亏。吃亏以后不争辩,不是我们甘愿被冤枉,而是着急争辩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忍耐,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或者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要知道忍耐比争辩更加有效,这一点,可以看看我国唐代的官员李泌。

在代宗大历年间,元载是朝廷里非常有势力的官员。李泌为官从不结党营私,自然是不愿意依附于元载。元载因此记恨李泌,想要把他赶出朝廷,但又苦于没有借口。正好赶上江西观察使魏少游需要人手,元载就对当朝宰相说李泌不忠,留在朝廷一定是潜在的威胁,宰相听后信以为真,就找到皇上说希望派李泌到江西治理地方,也借此机会观察他是不是真的有二心。

李泌对于自己突然被派往江西的事一下就了然于胸,知道一定是元载进谗言挑拨自己与其他官员的关系,但他没有申辩,而是乖乖服从调遣。李泌到江西后一心埋头干活,几年之后便官复原职了。

其实被他人陷害,李泌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早在肃宗当太子的时候,当时的权相李林甫就多次陷害李泌,李泌采取避而不争的态度;唐玄宗天宝年间,李泌又遭到杨国忠的记恨被遣送到湖北蕲春县,李泌仍然不怒不争,潜遁名山。

李泌“不怒不争”,因此成就了一段传奇的人生。他侍奉过唐太宗李隆基,做过唐肃宗李亨的老师,当过唐代宗李豫的行军司马,后来又成为唐德宗李适的宰相,可谓志得意满。

李泌一生坎坷,多次遭到他人的陷害,但他用不怒不争的方式避免了很多的灾祸,每一次遭贬之后都能官复原职,甚至升到更高的职位,受到皇上的重视。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李泌多次受到奸人陷害而不申辩,不是他软弱,而是他懂得什么样的做法对自己最有利,争辩只能给奸人留下更多把柄,应该先退让求全,然后再寻出路。而他的不报复、不争斗,让他每一次“卷土重来”都能受到欢迎。

忍让的人少是非

人如果怕招灾惹祸的话,心里就会怀有畏惧之心,心里有这种畏惧之心,在做事的时候,就会小心谨慎,就会学着隐忍。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与人发生摩擦,发生摩擦的时候选择忍耐与避让,必然就是要以吃亏为前提的。虽然谁都不爱吃亏,但有时候,吃一点亏是必要的,懂得用吃亏化解矛盾、避免是非的人,远远比不肯吃一点亏而最终导致是非缠身的人要聪明得多。

有对父子是出了名的不能吃一点亏,和街坊邻居相处的时候锱铢必较,生活中遇上事也是从来不向他人低头,镇上的人都害怕和他们相处。

有一天这对父子家里来了远亲,父亲就打发儿子去集市上买点东西,用来招待客人。儿子去了很久都没回来,父亲等不及,就到集市上去找他。

父亲刚走到城门前,就看见自己的儿子和一个陌生人面对面站着,地上掉了一堆东西,周围还有一大圈看热闹的人。父亲推开人群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儿子一看见他就怒气冲天地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这个陌生人听说父子俩是出了名的不吃亏,就想存心戏弄他们一下,看见儿子提着从集市上买的东西走来,他就故意上前撞到儿子,东西撒了一地。儿子从地上爬起来后,要求这人道歉,还让他把东西捡起来,结果这人却挑衅道:“你不是不吃亏吗?我今天就不道歉,看你怎么办。”于是两人就这样站在这里僵持着,谁也不肯先低头,已经站了整整两个小时。

父亲听完儿子的解释,立即拍拍儿子的肩头说:“不愧是我儿子,做得好,这样,你先回去陪着客人,我来替你在这里和他比。”于是,父亲就和儿子换了位置,儿子回家陪客人,而父亲则继续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和那人对峙着。

这是一则笑话,你听完肯定会嘲笑这对父子不知道退让。的确,和那人计较有什么意思呢?不就是想证明自己不吃亏吗?其实你向人家低头,吃个亏也无妨。你主动低头,人家也会觉得自讨没趣,事情不就结束了吗?剑拔弩张,就是要分个我对你错,正好中了挑衅的人的圈套,晾着家里的客人在这里和陌生人对峙,真是得不偿失。

笑完这对父子,你想起自己了吗?面对别人的事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很容易看清楚,但是遇上自己的事,我们就往往不能这么理智。一不小心吃了亏,我们也许就会忘记用容忍来避免是非祸患,结果惹上了大麻烦。所以,要把忍让当作一种习惯,在历练中让自己的人格不断成熟,这样我们会越来越平静地面对吃亏。

要明白,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一定是别有用心的,我们要时时避免自己种下灾祸的种子。

明朝时期,苏州城里有家很大的典当铺,当铺的老板是有名的老实人尤老翁。

这家当铺总是给来典当的人估很高的价,遇上十分困难的还总是赊给人家银子,就是靠着这样的“吃亏经营法”,尤老翁的当铺两年之内就成为苏州城最大的典当行。

一年年末,尤老翁正在后房查账的时候,听见前面伙计正在和人争吵,他赶忙出去一看,原来是城里的赌徒赵老头。尤老翁觉得奇怪,自己和赵老头并无往来,赵老头家中贫寒,也没有在自己这里当过什么东西,怎么会突然跑到自己店里来呢?

尤老翁上前询问,伙计委屈地说:“这个赵老头从来就没有来过咱们店铺,今天却跑来说他前些日子在这里当了衣服,当铺里是有些衣服,我记着您的话,就给他两件,但是他又不给当衣服的钱,您说,这不是找事吗?”

尤老翁听完伙计的话,本着和气生财的信条,先让伙计给赵老头道了歉,接着又把赵老头接到客房,让另外的伙计给赵老头找了几件自己的衣服说:“老人家,我知道过年了,你也要几件体面衣服穿,账房伙计是真的没有查到您的账,这几件是我的衣服,您要是不嫌弃就先穿着吧,这件罩袍可以御寒,这几件棉服也是冬天能用得到,您先穿着,我要是查到账就给您把衣服送去,没查到再赔您银子,您看成吗?”

赵老头拿起衣服,连句谢谢也没说就匆匆走掉了。尤老翁仍是不介意,微笑着送走了赵老头。

早晨刚刚在这里闹过事,下午尤老翁就听到消息,说是赵老头死在了另一家当铺里。那家当铺与赵老头发生了争执,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赵老头就倒地不起,官府派人来查,说是有人下了毒,当铺伙计被抓走了,现在那家当铺正在和赵老头的家人打官司。

官司打了好久,那家典当行也花了好多银子才把事情摆平。原来赵老头这次赌博输大了,输得倾家荡产,于是就喝下毒酒,想找人讹诈一笔,以便还掉自己的债,不让家人有负担。赵老头先盯上了尤老翁,可谁知道尤老翁一再地退让让他没了法子,只好匆匆走掉另找一家。

大家都赞叹尤老翁真聪明,问他怎么想到赵老头会用讹诈这一招,尤老翁说:“我哪里能想到那些呢,只是赵老头突然冒犯,一定是遇上了什么事,要是没遇上事,也是有人在背后撑腰,所以就吃个亏来避免是非而已。”

尤老翁明知道是赵老头无理取闹,还是以容忍之心退让,结果避免了一场灾祸。《菜根谭》里说:“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陌生人的冒犯一定有他的原因,说不定是他碰上了什么烦心的事情,行为失控,正好让你给赶上了,这个时候容忍,就能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若是他人有意挑衅,就更不能意气用事了,吃一点亏,是避免祸患的最好方法。

别让一时之气毁了你

我们常常劝人要忍,可是世界上这样那样的窝火事总是不断,尽管提醒自己要忍要忍,但吃过亏后往往咽不下这口气。刚刚吃了哑巴亏,身边的人劝你冷静,你很有可能会十分生气地说一句:“实在是忍不住了!”

吃亏后,生气是正常的心理行为,有这种“咽不下这口气”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人在盛怒之下是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的,带着这种情绪,我们很可能错估事情的形势,做出违背常规的行为。连基本的判断能力都失去的时候,哪还能有正确的处理方式可言呢?

有着“中场大师”之称的齐内丁·齐达内是法国国家足球队前队长。人们说他是“法国球王”,是和罗纳尔多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这样一名伟大的球员,却是以被红牌罚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

2006年7月10日凌晨,德国世界杯决赛在柏林举行。比赛开始不久身为法国国家队长的齐达内就制造点球帮法国队取得了先机,而后马特拉齐破门将比分追平,两队僵持了整场分不出高下,比赛进入加时阶段。虽然比分持平,但是法国队一直处于攻势。比赛进行到第109分钟,齐达内突然转身用头顶撞击跟在他身后的意大利球员马特拉齐,马特拉齐倒地不起。主裁判在与第四官员商议后,决定给冲动的法国队长出示红牌。队长被罚下,整个球队失去了主心骨,原先的进攻态势被迫改变,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士气低落的法国队以4:6输给了意大利队,与世界杯冠军失之交臂。

据赛后采访,原来马特拉齐盯防齐达内时,在他身后说出了侮辱齐达内母亲和妹妹的话,于是齐达内一怒之下就用头顶了马特拉齐。

作为一名传统中场,齐达内的脚法无人能及,他的盘带技术、任意球技术都达到世界足坛的顶峰,更不用说他那经典的勺子点球、凌空抽射,被人们津津乐道很多年。作为法国足球史上令人骄傲的悍将,这场比赛,不仅是齐达内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世界杯,也是他作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这样一位伟大的球员,一生收获荣誉无数,却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球赛中被红牌罚下,引来无数球迷扼腕叹息。

家人被人用言语侮辱,确实是令人气愤的事,但这是赛场,取得最后的胜利才是最好的反击。齐达内盛怒之下撞了人,不仅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了遗憾的一个结局,更是在关键时刻让法国队士气低落,失去一个重要的中场,最终法国队输掉了比赛,丢掉了本来可能属于他们的荣誉。

尽管赛后面对媒体的指责和球迷的质疑齐达内道了歉,但错误犯下了就不可能挽回,这位伟大的中场大师为他没能控制住的愤怒付出了代价。

生活中处处是矛盾,哪能不遇上生气的事呢?很多时候你对了别人错了,但那也不是你可以发怒的理由,发怒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问题变得更糟。

明朝时期有个大理寺少卿叫李三才,因为对皇帝不满,一次上朝时他愤怒地对明神宗说:“皇上爱财,也该让老百姓得以温饱。为了私利而盘剥百姓,有害国家之本,这样是不行的。”这样直接的说辞让明神宗在文武百官面前下不了台,于是李三才被罢了官。李三才本是个贤才,为官清廉,一直主张为老百姓减除税收。被罢了一次官,李三才没有放弃,很快东山再起,但他的脾气害他得罪了许多人,没多久就被再次罢官发放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的李三才被朝中奸臣诬陷,说他盗窃皇木,又说他用人存有私心,皇上不明真相,但也没有就听信一家之言处罚他。李三才自己却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他上书皇帝,奏折中处处表现得愤怒异常,话语里处处指责皇上听信谗言不辨忠奸。本来没太放在心上的明神宗这下可是真的受不了他了,下旨褫夺他的一切封赏,这下李三才再也没有反驳的机会了。

李三才觉得自己受了气,因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能忍,结果呢,不但没得到公平的结果,还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过激行为激怒了皇上,最后落得更惨的下场。

遇上这样的事,有生气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懂调节情绪乱发火就是傻。我们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思考最有利的解决方法是什么,让更理智的思维来支配我们的行为。

而且,从生理学上讲,发怒是最损害身体健康的行为,中医上讲: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兄弟。由怒忿不平到怒火勃发,怒气会使“血气耗,肝火旺”。时常发怒会损害肝脏,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发怒还会伤害心脏,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医生常常告诫他们不要发怒。中医里养生有一条,就是保持心态平和,千万不要发怒。你看《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不就是被诸葛亮气得口吐鲜血而亡吗?

赤壁之战之后,周瑜打下荆州,却被诸葛亮抢先夺走,这是第一气。在诸葛亮手上吃了亏,周瑜就想用计夺回荆州。于是便趁刘备夫人去世,提议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趁机将刘备扣下,以讨回荆州。谁知诸葛亮又识破了他的计谋,顺水推舟地让刘备成了亲,又用计谋将刘备夫妇接出,周瑜亲自率兵追赶,却被黄忠等人逼得无路可走,蜀军齐声喊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带有明显嘲弄意味的话语把周瑜气得金疮崩裂。这是二气。周瑜派鲁肃多次讨还荆州未果,就假借替刘备收川之名想夺取荆州,此计被诸葛亮识破,就在周瑜上岸时安排了几路人马,到处喊着活捉周瑜,这下把周瑜给活活气病了。这是三气。周瑜兵败后回到家,几欲昏死,最终吐血而亡。

周瑜没拿到荆州,还被贴上了“心胸狭窄”的标签。你说你已经在别人那里受了委屈,结果自己一生气还伤了身体,真的应了那句“赔了夫人又折兵”了。这些在怒火之下一时冲动的人,哪个最后不是害了自己?虽然你觉得忍不住了,但只要冷静下来,你就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

小委屈,当然要让路大目标

我们说忍耐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当我们遭受侮辱、误会、挑衅等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隐忍和不反抗,这并不等同于软弱,相反,这是我们内心强大的体现。

美国发明家塞勒斯·菲斯特·菲尔德曾一度被人认为是骗子,他在谣言和指责中一直忍耐着,坚持完成自己的研究。

19世纪50年代,以造纸业起家的菲尔德在历经艰辛后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但这没有让他满足,这位充满野心的发明家真正的梦想是建造一条穿越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报电缆。这个梦想如果实现了,那就是足以改变美国通信历史的大事件。

菲尔德做好一切计划,投入无数的资金,但电缆的铺设却屡屡不顺,刚刚开始铺设,就连续遭遇了两次失败。1858年,这条电缆从大西洋中部分两头开始进行第三次铺设,这次运气似乎很好,当年八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致美国总统的贺电就通过电缆清晰地传了过来。但是,不久电缆却再次因为故障停用。

经过前两次的失败,一开始对电缆抱有希望的人们就已经失去信心,而这次的故障则直接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指责和怀疑纷纷指向菲尔德。更可气的是,一无所知的媒体开始造谣,甚至攻击菲尔德私吞资金,导致电缆铺设不成功。

面对流言蜚语和指责,菲尔德没有站出来为自己说一句话。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做那些事情,而电缆的失败,一定与某些电信技术条件的限制有关,但具体的原因是什么,需要时间排查。现在出去为自己解释,只能浪费时间,不如忍耐,全身心投入研究。

1865年,在浊浪中被围攻7年的菲尔德终于找出了全新的方略,在一片谩骂声和压力下重新开始这项工作,这一次,他完全成功了。1866年,美洲和欧洲实现了电报通信,所有的流言全部不攻自破。

媒体用闲言碎语制造新闻,炒作话题,伤害他人,不明真相的众人群起而攻之,面对这种情况,只有顶住压力用成功来说明一切,才是最稳妥有效的方法。菲尔德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才顶住压力忍受着,因为他心中有更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他勇气和动力的来源。你能说菲尔德的忍耐是软弱吗?当然不是!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会这样,经受得了打击并且在这样的打击中重新站起来,面对他人的误会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这是内心的强大!

一家美国电子公司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一名下属偷工减料,总是不按规定完成工作,于是他就严厉批评了那位下属。谁知几天以后,这位下属怀恨在心,写了一封匿名信到公司在美国的总部,诬陷这位首席代表不按公司章程办事,总是给下属穿小鞋,总部立刻派人对这位首席代表进行监督检查。这位首席代表非常生气,但冷静下来后,他想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

他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求学深造,那时候常常要打好几份工来贴补生活费。到美国的前三年,他一天的假都没休过,甚至连圣诞节也是排满了日程。那时候那么辛苦,就是因为自己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而国内的技术落后,不能为自己提供好的深造环境,自己想着出去把好的技术引进国内。现在好不容易到这样一家大的电子公司,还没能实现和国内公司共享技术的目标,自己应该更加努力,而不是计较这些东西。

想过之后,这位首席代表决定采取不为所乱的对策。对于那位下属并不报复,也不找公司为自己进行申辩,而是配合检查,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很快调查结果就出来了,首席代表被还以清白。并且由于他这段时间的表现,公司对他更加信任了。没过多久,他就被提升为副总裁,专门管理与中国公司交接技术的事务。

我们的忍耐,必然是要以吃亏为前提的,但当我们有更重要的理想和目标时,那些吃的亏就变得不足道,甚至成为滋养我们成长的东西。这就是因为我们心中对更高目标的执着会成为新的天平,在遇到事情时,这个天平做出的衡量与没有目标时完全不同,有了这样的天平,我们就不会觉得吃亏是难以忍受的事,就能够坦然地面对和接受,只一心想着自己的目标。

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们游说各国,想要把自己的治国主张推荐给君王,让他们施行仁政,避免战争。但是春秋时期,所有的国家都忙着扩张地盘,处于这样的乱世,没有一个国家的君王愿意听从他的意见。

游说到郑国的时候,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他就站在城东门等候。孔子的弟子子贡向郑国人询问孔子的下落,郑国有个人明明看见了,但是他想要羞辱孔子,就对子贡说:“我在城东门看见一个站着的人,长得奇形怪状,就像丧家之犬一样。”

子贡找到孔子,对刚才那人说的话很生气,把那人说的话告诉了孔子,谁知孔子一点也不生气,反而不以为然地说:“说我像丧家之犬,现在看我的情况,也确实是属实啊。”

孔子带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一路被拒绝,还常常要讨饭吃,此时正是遭遇困难的时候。面对郑人的讥笑,反驳回去并不能受到尊敬,反而让人家觉得孔子没有气量。再说和那样的路人斤斤计较,要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对于孔子而言,重要的不是向路人证明自己的什么,而是说服君王接受自己的观点,真正为乱世中的百姓做一点事。

他人的侮辱、诋毁、讥笑,可能是使我们遭受挫折的“石头”,也可能是伤害我们自尊心的利器,但当我们有真正重要的事情要完成的时候,我们就能从心理上克服他人的伤害带给我们的怒火,就能学着忍耐,在忍耐中历练我们的心性和毅力,以达成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