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峡口新风
- 情满大三线:建筑工匠的情怀
- 王新生 魏建华 王添明
- 5834字
- 2021-04-28 17:31:23
笑声落处风沙起
4月,虽然过了清明,但风还是不停地刮。青铜峡镇北邻黄河,西邻拦河坝,南邻牛首山余脉台地,东邻吴忠平原,都是沙丘地,是个大风口,无风一身土,风刮眼难睁,一年到头不消停,从冬一直刮到春。
抵达青铜峡火车站的第一、四施工大队三百余名职工,一部分在大坝火车站下车过仁存渡口直奔吴忠仪表厂等工地,另一部分职工在青铜峡下车。一下火车正赶上刮沙尘,工人们连眼睛也睁不开,刚才在火车上大家还有说有笑,有的正在憧憬着建设三线的美好蓝图和远景,可是一下火车竟看到一片荒漠和风沙弥漫的小镇,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不用大家多想,带队的王队长催促大家快上接站班车,赶往驻地,住进先遣队事先安排好的几栋大仓库,每个大仓库的通铺可以住四五十人。没等工人们住定,到小镇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就投入了紧张的施工中。
第一施工大队主要负责青铜峡青山试验机厂等工程建设的施工。青山试验机厂坐落在青铜峡镇东南方向,占地五百余亩,该厂是响应毛主席建设三线的伟大号召,从东部沿海搬迁来的生产试验机配件的机械厂,也是宁夏最早的机械厂之一。
工人们初来乍到,摸不清东南西北,只见施工场地是一片白茫茫的戈壁沙丘,稀疏的骆驼草和满地蒿草在风沙中无精打采地迎风摇摆。一阵旋风卷起,沙尘飞扬,铺天盖地,顿时天空一片昏暗,给刚到青铜峡镇的第一施工大队百余名干部职工来了一个下马威。
施工初期,由于人力、物力、财力跟不上,缺这少那,没有图纸,没有机械设备,可是上级要求明确,必须在两年内完工,至少一年内要完成主体车间施工。该厂是七茵二公司在宁夏承建的规模最大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公司驻扎青铜峡镇大本营后承建的第一个工厂。公司党委决定调集三分之一的力量,并从第二施工大队等兄弟单位调配工人和机械设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确保工程如期竣工。
一大队党支部书记王绍彬和大队长佟硕勋学习大庆“铁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打破常规,冲破条条框框,从工序和施工工种人员上做了调整,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车间的图纸没有设计好,就采取设计一项,施工一项,有的图纸没有到,就派人协同厂家到上海催要图纸。钢材、水泥、砖等材料不足,就派材料员帮助厂家采购,整个工地很快形成管理人员跑材料,施工人员抢时间,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热潮。
施工开始后的第一道工序是挖地槽,砌毛石基础。工人们前一天刚挖好一段地槽,早上一上班,傻了眼,挖好的地槽已被风沙埋了半截,只好跳下地槽清理沙子,没等把地槽清完,又一场风沙刮起,工人们只好重复做,本来三天的活,竟折腾了数次,用了四五天时间才算完工。
工人抓紧在地槽砌毛石基础,出了地面,马上进入砌砖墙的工序,大家团结协作,硬是按时间要求完成挖地槽和砌毛石基础的前期工作。
浇注混凝土和砌砖的关键时刻,施工用水和水泥、沙子供应不上,再次影响施工进度,怎么办?工人们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保证正常施工。马殿恒混凝土队接受精工车间的任务后,不仅工具不够,设备短缺,而且施工用水成问题,要从厂外的一口土井拉水。每天下班后他就到工地周边转悠,星期天也不休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水。
一天,马殿恒发现离工地不远处有个大水坑,就想办法利用大水坑的水施工。他组织工人将大水坑用石头砌起来,然后,将围起来的水沟用水泵抽干,清除污泥,形成一个大口井,在井口安上一台水泵不停地抽水,总算解决了施工用水。
精工车间在打第一排混凝土柱子时,原来决定按工种先后的流水作业施工,可是用这种办法工程进度慢,很难完成预定的任务。木工队和钢筋工队的工人们经过分析研究,采取了“齐头并进,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即:木工队在钢筋工绑扎钢筋柱的同时,就开始支模板,等钢筋柱扎好,木工队就马上把模板支上去。这样,工种与工种之间紧密配合,互相衔接,大大缩短了工序之间的间隔时间。到了打第二排混凝土柱子时,他们又打破过去传统做法,采取地梁、柱子同时打的做法,创造了提前砌筑砖墙的条件,加快了施工进度。
各工种的一线工人从全局出发,互相配合,争分夺秒,积极主动调整作业时间,给下一道工序创造条件。钢筋工在夜晚加班绑扎,架子工利用各工种工序间的空隙抢搭脚手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瓦工排从初期每班打五根混凝土柱子提高到八根。
瓦工排还采取分工交叉作业的方法,争分夺秒,赶进度,一个瓦工排在屋顶做屋面,另一个瓦工排同时在另一处做地面,第三个瓦工排则在四周抹灰和勾砖缝,而木工排在前面安装门窗,油工紧跟其后打砂纸、刷油漆。由于各工种之间交叉作业,紧密配合,齐头并进,互相为下一道工序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展,提高了工作效率。
7月,天气十分炎热,工人们不仅施工时汗流浃背,就是下班了,回到宿舍,四五十个人住在一间大仓库的通铺上,就像睡在蒸笼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加上房子又闷又热,不时还有蚊子嗡嗡叫,飞来飞去,一会儿飞到蚊帐上,一会飞到墙上,叫得人心烦,早就没有睡意了。
马殿恒排长翻起身,走到靠窗子的刚招进来的宁夏籍工人床铺前,发现这位工人没有蚊帐,穿着裤头正在打蚊子,墙上都是血印,感到一阵心酸,没有蚊帐怎么睡?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蚊帐摘下来送到这位工人的床铺上说:“小陈,你先用我的蚊帐,没有蚊帐怎么睡觉呢?我还有个旧蚊帐,准备把它找出来,还可以用些日子。”看着马排长送来的蚊帐,小陈激动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好不容易冒出一句话:“谢谢马排长,还是你用吧!我已经习惯了,等睡着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时,马排长生气了,硬是把自己的蚊帐塞到小陈手里,回到自己的床铺歇息。经过一晚上的折腾,天亮了。当小陈醒来后,到马排长的床铺边一看,排长早已起床,汗水已湿透了床单,留下了深深的人形印迹。
进入8月,正是入伏天,天气闷热,热得人连气都喘不上来,工人真正睡着都在深夜十二点以后。当工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又感觉身上特别痒,怀疑是蚊子咬的,再也无法入睡,只好开灯打蚊子,一看,没想到原来不是蚊子,而是臭虫,只见像荞麦皮形状和颜色的臭虫在床铺和墙上爬行,叮得工人身上起红疙瘩,比蚊子咬后还要痒痒。这边刚把蚊子打完,那边臭虫满床、满墙乱爬,它不仅在床上咬人吸血,而且还钻进衣裤,工人们没办法,忍无可忍,干脆睡觉前把衣裤卷起来挂在房顶上,脱掉衣服,只穿裤头,躺在床铺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只见床铺深深地烙下一个个人形印,湿漉漉的。
第二天早上,工人们互相打扫身上,看看还有没有臭虫,待打扫干净再穿衣服,后来医务室买来“敌敌畏”和“六六粉”喷洒在床铺和墙上等地方,工人们才能睡个安稳觉,可是夏天已经过去了。
技术革新添力量
榜样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前面有了奔跑的旗帜,人们可以沿着他所指的方向前行。榜样所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看不见的力量可以让人产生出神奇的变换……
9月,秋高气爽,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是施工的大好季节。正当工人们投入紧张施工的关键时刻,工地的木料供应不上,打薄腹梁没有木料做模板,已拖延工期,眼望着施工的黄金季节就要结束,工期一天天逼近,工地上的领导和工人十分着急,不能因为没有材料就停工待料贻误工期。大庆“铁人”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和精神不时回响在工地领导和工人的耳边。工人们暗暗下决心,要学习大庆“铁人”精神,一定要创造条件把薄腹梁按时打出来。
工人们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木工队长张明泽是个七级木工,曾参加过1958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设,还被评为河北省木工技术能手。每当看到工人窝工、干部着急得像热锅上蚂蚁的样子,心里不是个滋味。他根据十几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左思右想、反复琢磨后,大胆提出用砖胎模具代替木模板。于是经过试验,最后终于用砖胎模具替代木模板打出薄腹梁。经检测,用这种技术和方法打出来的薄腹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达标。打这以后,其他工程施工都采用这个方法,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材料。这一操作技术和设备材料的应用改造,后来被评为七茵二公司技术革新项目予以推广。
打薄腹梁的矛盾解决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如何把六七吨重的薄腹梁吊到十几米高的楼上,工地不仅没有吊车,而且也没有吊装工,怎么办?工人们群策群力,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架子工队长李志义挺身而出,主动提出并承担了工地吊装任务。他们从外单位借来扒杆和吊链,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是把六七吨重的薄腹梁一节一节吊到十几米高的楼上,按期完成吊装任务。
公司党委发现这两件事后,及时总结经验,召开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并把打薄腹梁和用扒杆吊装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中卫大河机床厂、吴忠材机厂和吴忠仪表厂等工程上。仅半年时间,在三个工地的重要工程中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实现了保质量、保重点、保工期、保投产的四个施工要求,同时在职工中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上游的劳动竞赛局面,各施工大队领导和工人都在心里暗下决心比高低,你干得好,我比你干得更好!
第一施工大队在吴忠施工中,吴忠建筑公司提出借用打夯机,尽管一大队施工任务紧,也正需要打夯机,但队长依然决定抽出一台打夯机并派两名技工教他们如何操作使用。后来,吴忠建筑公司提出学习制造打夯机,一大队领导二话没说,便派技工将打夯机全部拆散,让其按照图纸进行仿造,满足了施工需要,吴忠建筑公司的工人夸奖说:“七茵二公司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使我们受益很大,给我们送来了技术和力量,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精神和风格,让先进技术在吴忠开花结果。”
一次,公司从外地运来一台推土机,司机李永仁到青铜峡火车站卸车,当他卸下推土机,看到车皮里还有一台推土机,是驻青铜峡镇解放军某部队的,他想,这台推土机如不卸下来,就会影响车皮周转,准备也把它卸下来,但一看推土机里没有柴油,开不动,便毫不犹豫地加上油,卸了下来。后来,解放军某部队派人到公司送来感谢信。
永远跟党干革命
木工鲁凤和是加工厂的大锯工,原籍河北唐山丰润县,三代都是贫农。解放前爷爷、父亲都给地主当长工,饱尝了压迫和剥削,受尽了人间的苦难和折磨。
鲁凤和在参加工作前也给人当短工,1956年才正式招工当了一名木工,具体工作是拉大锯,拉完一天大锯,累得腰酸背痛,躺下后再也不愿意动弹。自从引进了轮锯新技术,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工出来的木料质量更好,因此他对轮锯爱不释手,虽说年过四十,但干起活来像个小伙子。他爱厂如家,干活不歇力,每天总是把工棚打扫得干干净净,将轮锯擦得又明又亮,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惜轮锯,使用轮锯,仿佛要把毕生精力都要通过轮锯释放出来。
每当鲁凤和看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就想起自己的苦出身,就更加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越干越有劲,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参加工作以来,鲁凤和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党的建设事业甘当革命老黄牛,拉革命车不松套,经常用自己的家史和亲身体会为加工厂和公司工人做忆苦思甜报告,不忘教育青年工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他的脑海中,记得非常清楚,爷爷、奶奶和父亲在旧社会受尽苦难,每想到这些,就止不住的辛酸泪挂满眼眶。
万恶的旧社会,是地主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好不容易盼到解放后爹爹翻了身,给他娶了媳妇,可是没多久,媳妇得了急重病,日本鬼子硬说这种病会传染,连拉带推把他媳妇扔到死人堆,看到此情此景,他心急如焚,犹如刀绞,硬是从死人堆抢出媳妇,经过抢救治疗,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媳妇,获得新生。每当想起苦难的家史和日本鬼子的惨无人道,他仇恨满腔,更加热爱毛主席、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
鲁凤和经常对青年讲,今天决不能忘记阶级苦,要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党干革命。由于他不忘阶级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河北到宁夏年年被评为加工厂和公司劳动模范,1969年还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国庆宴会,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当鲁凤和第一次看到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心情无比激动。他看见宴会厅桌子上有一盘紧挨自己座位跟前像冰激凌样子的美食,便盛了一勺送到嘴里,才发现不是冰激凌,后来才知道是抹面包的黄油,由于粘嗓子堵住了咽喉一时吃进去又咽不下去,待总理敬酒时,他着急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会议结束后,他几天都没有舍得洗手,因为这只与毛主席握过的手印余香还未消失,他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
鲁凤和的忆苦思甜报告和事迹,震撼了加工厂职工,整个会场无人走动,一片哭声,只听一位工人忽然举起拳头大声呼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党干革命,为建设三线献青春。”公司党委发现鲁凤和的忆苦思甜报告成为工人控诉旧社会、热爱新社会、鼓舞革命斗志、跟党继续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便指派党委宣传部、工会、共青团深入第一施工大队和加工厂,及时总结挖掘木工队长张明泽和拉锯工鲁凤和的先进典型事迹,并组织由公司党委副书记赵福廷带队,带领木工技术革新能手张明泽和劳动模范鲁凤和等先进典型工人代表到各施工工地做专题报告巡回宣讲,还召开“公司学大庆、学铁人、学雷锋积极分子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宣传交流木工队长张明泽“立足本职干革命,技术革新立新功”和鲁凤和“忆苦思甜话今昔,为革命当好拉锯工”的先进典型事迹。
党委书记兼经理赵卷章还在公司“学先进经验交流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回顾了公司从河北到宁夏一年多来的主要工作,表扬了在中宁石空、枣园“一七七”“五三六”工地建设军工储备库和中卫大河机床厂、青铜峡青山试验机厂、吴忠材机厂、吴忠仪表厂和银川铸造厂等工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尤其是工人们不远千里,从河北来到宁夏,不畏艰苦,不畏恶劣环境,战严寒、冒酷暑、天当被、地当床,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身居茅屋胸怀世界,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号召工人不忘阶级苦,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学习大庆“铁人”精神和公司鲁凤和的先进事迹,不想爹、不想妈,不建设好大西北不回家,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三线建设……
赵书记的讲话、号召和张明泽、鲁凤和的先进典型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公司两千余名工人的革命斗志,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短短一年半时间,从黄河东岸到银川平原,从牛首山到贺兰山,全司上下很快形成了“学大庆”“学铁人”、学雷锋和学习本公司先进典型事迹的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竞赛热潮。
截至1966年年底,公司已胜利完成中宁石空、枣园“一七七”“五三六”军工工程和大河机床厂、青山试验机厂等工地主体工程或车间,受到宁夏城乡建委、国家建工部、自治区政府和七局、兰州军区等单位及有关部队的表彰与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