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培养
- 学生热爱劳动教育
-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编著
- 1691字
- 2021-05-28 14:46:27
热爱劳动,戒奢尚俭是一种民族精神,是华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所得出的真知灼见,是炎黄子孙最引为自豪的优良传统。“八荣八耻”中也强调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我们更应响应号召,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
(1)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成才先成人,这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识。因此我们教育必须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就是坚持思想教育,重视政治思想和品德的培养,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渗透德育,我们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坚持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把“勤俭节约、热爱劳动”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会做人”行动的系列活动,以“请把我关紧,别让我流泪”、“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暖化出一把力”、“珍惜纸张一就是珍惜森林与河流”等适用小学生的公民环保公约,使学生得到打动身心的教育。
(3)以实例促学生思想发展。通过讲解领袖等革命事迹如:毛泽东做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周总理也这样做出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
当前社会上有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不去盲目跟风,做出超出我们经济能力的各种消费。要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如果我们养成了这种铺张浪费的习惯,即便是有金山银山,也满足不了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大手大脚的花钱,对于各种劳动的逃避,非但不是一个人所谓“个性”、“能力”的象征,更是一种让我们值得为此感到羞耻的不良行为。
(4)以评比促学生养成好习惯。实事求是地适度消费,不盲目追求“名牌”,不大手大脚,奢侈浪费,从节约一分钱、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即使家庭条件再优越,也不应攀比,成为学校的“大款”,社会中的“贵族”。这些都是我们班级“节约标兵”评选的标准,有了标准才能更好的实施。
(5)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习惯
①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老师应要求和指导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如叠被、钉扣子、整理书包等。孩子开始做这些事情时,难免不像样,家长、老师不能讥笑讽刺,更不能责骂,否则就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诱发厌恶劳动的心理。当孩子的劳动有不足时,家长、老师应首先肯定孩子,然后耐心、亲切地指其出差错的原因,并当面示范,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方法和技巧。
②教育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家长应及时安排孩子做一些适合其能力的家务劳动。如吃饭时排筷子、端饭菜、洗碗、扫地倒垃圾、购物等。不论事情的大小轻重,每一件家务事尽可能都让孩子参与,每一件家务事都让孩子试一试。这样,孩子不但会提高做家务事的动手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会逐步增强家庭责任感——我是家庭的一员,家庭中的事我有责任承担。
③教育学生集体的事情抢着做。家长、老师应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劳动,如打扫教室和校园、植树种花以及各种社会公益服务劳动。这是培养孩子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家长首先要纠正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多做集体的事是吃亏的。家长应该懂得这样道理:你的孩子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得多,得到集体和社会的回报也会多,因为一个人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于你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大小。
崇尚热爱劳动,戒奢尚俭,有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修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增强人的责任感、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