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培养孩子爱劳动习惯的方法

做勤劳爸爸,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劳动创造财富,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童年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

家教案例

王灿很小就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6岁时,他负责给家里的盆景浇水,7岁时,每天清晨,他要早早起床到楼下取报纸和牛奶。爸爸看着他一天天地变化,一天天地独立,心里很高兴。

爸爸常跟他讲自己当年勤工俭学的故事,王灿也激发了劳动热情,他选择在暑假打工赚零花钱。王灿热爱劳动,爸爸也一直支持他。现在,王灿只有13岁,却已经有了1万块的存款,这些都是他通过劳动赚取的。

王灿独立性强,品学兼优,个性坚强乐观。他最大的特点是勤奋,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中,王灿都愿意以勤奋获得最优的成绩。

劳动能够提高孩子的技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孩子的许多生存技能都是在劳动中获得的,劳动给了孩子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劳动能够让孩子感到充实、幸福,还能有效调节大脑。

童年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正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劳动并非和痛苦相连,它也可以是愉悦的体验。爸爸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感觉到劳动的愉悦,让孩子借助童年时对劳动的美好体验,走上热爱劳动的道路。

孩子不能只一心学习不爱劳动,劳逸结合才能发挥潜能。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他的综合能力才会显著提升。

(1)培养孩子“劳动光荣”的意识。孩子要形成勤劳的品质,需要具有“劳动光荣”的观念。爸爸要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拥有一种充实、幸福、愉悦的感觉。劳动给孩子带来了美好的体验,孩子也就会喜欢上劳动。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是孩子要从小铭记于心的。孩子要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人的劳动是创造世界的活动。孩子认识到劳动的光荣、伟大,才会喜欢做个勤劳的人。

(2)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自我服务也属于劳动范畴。爸爸鼓励孩子从小学会生活自理,就是在鼓励孩子劳动。在孩子两三岁时爸爸就让孩子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及时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让孩子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庆振在家里是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爸爸将他视为掌上明珠,从小他就理所当然地接受着爸爸无微不至的照顾。

今年他上幼儿园了,吃饭、穿衣这些事情还是由爸爸代劳。在幼儿园,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个橘子让他们吃,庆振拿着橘子竟然哭了起来。老师询问之后才知道,他在家里根本就没有自己剥过橘子,所以才会哭。

老师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庆振的爸爸,爸爸这才知道自己在教育方面所犯的错误。于是他有意识地开始教育庆振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玩具。没过一个月,庆振就学会了很多简单的生活技能。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动手能力就会逐步增强,生活技能也会慢慢得到提高,就会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3)要求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孩子在幼儿期好奇心和模仿力很强,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务劳动充满了热情,爸爸要抓住时机,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无论大小,让孩子在参与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四岁的江帅很爱劳动,看到爸爸在扫地,执意要帮忙。爸爸把扫帚递给他,他很认真地把瓜壳、纸屑扫进垃圾筐里,看到有“漏网之鱼”,就会马上补救。不到半个小时,江帅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一次,爸爸要修电风扇,也让江帅来帮忙。他的劳动热情非常高,兴致勃勃地帮爸爸拿东西,还非常专心地看着爸爸修理。从那以后,爸爸只要做家务,都会请江帅来帮忙。

爸爸别怕孩子干家务活慢、质量差,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孩子的技能是在反复实践中提升的。爸爸多给予孩子鼓励,才能够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让孩子乐于做家务。

(4)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爸爸可以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让孩子看到劳动中的爸爸。孩子观察了爸爸的劳动环境、劳动状态,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劳动。孩子最终要参加社会劳动,爸爸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明白爸爸是如何用劳动创造财富的。

爸爸要让孩子明白,人人都需要劳动,劳动是光荣而伟大的。爸爸要将劳动的热情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理解社会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