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打开社区生意(《商界》2017年第5期)
- 《商界》杂志社
- 1131字
- 2021-05-28 11:13:36
卷首语
企业文化真相与套路
拍卖行里有一种现象,如果无人竞拍,为了面子上不致过于难堪,会有好心人举个手意思一下。
马未都在英国的拍卖行就曾遇到奇葩的一幕:一个中国瓷瓶,80万英镑起拍没人应,70万英镑、60万英镑……直到30万英镑,有个人羞羞答答举了个手。孰料一发不可收拾,价格噌噌往上涨,最后竟以5000万英镑成交。
可这事还没完,买家拒不付钱。《泰晤士报》请当时在场的马未都分析原因。马老只撂下一句:现场举是为了面子,背后他可不要脸。
要面子不要脸,这个说法最早出自大师张伯岑,意指面子与脸并非一物。这种现象今天仍有。在企业里,面子就是对外说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使命与理想。但说是说,不一定做到,实际还可能相反。
有一类企业,自命为企业文化驱动,但逃不脱利益驱动的本命,做着做着就假了。比如某些理财公司,所有业务都围绕客户财富的保值与增值展开,但客户无论赚赔他都收手续费,根本不可能顾及客户的风险。
有一类企业,所谓价值观不用讳言就是一种伪装、套路。近来国货、实业概念备受推崇,于是就有一些“传统制造型企业”,被指控污染环境、财务造假、质量不达标时,竟还敢为自己摇旗“叫屈”:实业难啊,制造业难啊。
有一类企业,也可能真的向往美好,把企业文化视为救命稻草,仪式感也做得很足,横幅、警句、宣讲漫天飞。
但还是做假了。可能创始人自己没把持住,员工上行下效;可能企业缺乏机制促动、流程监督,做着做着就偏了;还有可能创始人很努力,员工也很努力,但把企业文化的作用看得过重,中短期内没见到效益,最后又散了。
显然,究竟做什么样子的企业,我们得想明白几个事。
第一,企业文化只是一种结果,实际依靠机制促逼。企业机制导向哪种利益,就产生哪种利益所代表的价值观。
我们在三只松鼠看到,客服收入不以销售额进行考核,而是以顾客满意度,即聊天是否满意进行评价。这样的机制才可能导向“不能让用户不爽”的企业价值观,客服才不会因为卖货牺牲用户的体验。
第二,企业创始人往往就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源头。比如创始人有点痞气,企业就接地气,不要强拧高大上;创始人追求精致,企业就往产品思维靠靠,非要以营销做驱动就南辕北辙了。
第三,企业奉行怎样的价值,可能只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对,就该这么去做。
张瑞敏砸冰箱、王石做合伙人分享、扎克伯格捐出自己的全部资产,只能促进他们做出伟大的企业。伟大与利益是无关的。中国已有不少企业营收百亿元、千亿元,甚至万亿元,但却无人称他们为伟大的企业,这估计就要从企业基因中面子与脸的认识层面深究一下。
完全有理由相信,少些套路,多些真诚,企业可能会更好。与其高调设计基业常青,与公司共成长等企业文化建设口号,不如先认真审视自己的企业人设与真相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