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态/正能量有什么问题

研究员、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将积极心态(强迫下的快乐人生观)称作“正能量的暴力”。她从自己的癌症经历中感受到积极思维的作用。很多人劝她把癌症诊断书看作一个礼物,摒弃“负面情绪”,战胜疾病,但她有不同的想法。

我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把癌症看作一件恐怖或可怕的事情。正相反,唯一合理的心态就是积极向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否认愤怒和恐惧(这些原本可以理解的情绪)的存在,并且必须用一层积极快乐的假面把它们遮住……毫无疑问,当积极心态“未能战胜愤怒和恐惧”,癌细胞扩散,治疗失效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这时患者只能自责:“是我的心态不够积极吗?可能一开始就是我的消极态度导致了癌症……”

一直以来我都未曾发觉在美国有这样一种文化,它怂恿我们否认现实、笑对不幸,将命运的不公归咎于自身……事实上,它鼓励人们用积极心态去解决任何问题和障碍。4

艾伦瑞克进一步研究了积极心态在20世纪中期爆发的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及其给丢掉工作、变卖房产、失去退休金的人带来的影响。许多人在陷入贫困和其他经济问题之后,听到最多的安慰是,裁员和没收房产都是用来考验你的,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只需要相信自己并且保持积极的心态。只要你足够坚定,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作为一种转移焦点的方式,对积极心态的强制引导是个绝妙的策略,它把责任从导致经济崩溃的公司实体上转移到个人身上。“还有什么比告诉那些苦苦挣扎的人‘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心态’更有助于安抚民众呢?”5

责备悲痛者是让悲痛者保持沉默的最好方法。

这种掩盖抱怨、痛苦和怀疑的通用规则由来已久。为了掩盖贫困、暴力、不平等以及动荡的真正原因,历史上的统治机构往往采取鼓吹积极心态和压制舆论等策略。如果人们说出对局势的怀疑或恐惧,就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或流放之患(在许多国家,流放就相当于死刑,因为流放之人会脱离所属群体的保护)。如果强制引导积极心态没能阻止民众反抗,就需要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当下的事实转移到美好的未来上去:你现在遭受的痛苦越多,你会得到的奖赏就越多。这是在考验你的抗压能力。

这种文化观念可以追溯到西方文化赖以形成的传统宗教模式。一切都是因果循环。因为你惹怒了上帝(或统治阶层),你没有严格遵守规则,因为犯罪的代价就是忍受痛苦,所以你理所应当被惩罚。如果不知道什么原因(你并没有犯罪),但还是遭遇了不幸,那么上帝会在天堂给予你奖赏。那些承受痛苦的人最接近上帝。你会在来生获得奖赏—你会享受神秘的好生活,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这种对受害者的责备和对痛苦的美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现在我们能够用更加委婉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目前世界上有些政府出于政治原因仍然在使用这种责备转移机制,在各国文化中,这种机制都影响着人们面对悲伤和丧恸时的反应。在大众心理学和新时代的东方心理学当中,责备文化的内涵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你之所以在忍受痛苦,是因为你没有和真实的内在自我达成一致。如果你对内在自我多加关注,你就会认同这种观点:疾病或困难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抱着某种消极或仇恨情绪不放—这种负面情绪隐藏在你的内心中,并表现为身体上的病症。

当然,如果不幸确实发生了,我们也能够理解。东方的文化传统提倡人生来就要彼此同情关爱。如果你更加虔诚、更加理智、更加天人合一,这样的不幸就不会发生。或许你是在偿还过去种下的业障,也有可能是在为未来积攒好的善缘。在更广阔的领域,你也认可这种“人生训诫”。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你一心向善,坚持自我提升,在通往开悟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当遭逢不幸时,最明智的反应是超越它。练习超脱,不要让它过度消耗你的精力,要找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既把痛苦当作自我提升路上的礼物和考验,又拒绝让丧恸扰乱我们原本正常、快乐、美好、积极的行为举止。痛苦的情绪状态不会持续很久,它们只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加优秀、善良、“正常”。痛苦使人成长。

这种文化观念美化了视悲伤为考验的逻辑,回避了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