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有什么用?(日常人文课)
- (英国)马库斯·威克斯
- 1191字
- 2024-10-29 21:20:14
前言
我们时不时地会需要一些建议,因为生活总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其中一些矛盾很重大,而另一些则微不足道。在面对它们的时候,我们总是需要一些思考或是指导,而一说到思考,最精于此道的则非伟大的哲学家们莫属。问题是,哲学家们普遍执迷于那些大问题,诸如生命、宇宙乃至万物,而对于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我们很少能从他们的智慧中受益。
所以,我们并不能十分确定哲学家们会在这些问题上给出什么样的解答,但至少可以对每个思想家看待问题的方式有一个相当中肯的把握。这就是本书的主旨。当面对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工作、生活方式、闲暇和政治等现实问题时(我们往往会与朋友、家人或者杂志专栏的知心姐姐讨论这些问题),伟大的思想家(本书涉及的思想家不限于尼采,尽管他的观点会经常出现)会给出什么建议?
尽管这些问题的“哲学性”不是很强,但是,和几乎所有问题一样,它们都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切入。因此,你可能会发现,有些哲学家会把某个问题当作跳板,借其跳入更深的水域,进而探索矛盾背后的潜在含义,此外,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会将这些问题与自己的学说和理论联系起来。
通常情况下,你所遇到的困境并不存在唯一的解决方法,不同的哲学家可能会给出相互冲突的建议,而这也恰恰反映出了哲学的矛盾本性。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态度,不仅为我们在做出决定时提供了选择,而且也使我们洞察到哲学问题的一些不同处理方法。有一些哲学家对哲学的某一特定领域,如伦理学或逻辑学,比其他哲学家更感兴趣。因此,某些哲学家在书的不同章节中会出现得比其他哲学家多,比如马克思在政治问题上可能会比康德更为活跃,而笛卡尔在美学方面的兴趣则比亚里士多德要小一些。当然,也有一些哲学家是常驻嘉宾;例如,雅典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几乎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之相对,还有一些哲学家总是缺席,但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哲学观点与讨论的主题不太相关;更何况,由于篇幅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哲学家都能够被提及。
集合了这些杰出的思想者,我们便可以得益于各式各样的观点,并享受一场场如临其境的辩论盛宴。在这些讨论中,一些哲学家会是主要参与者,代表了一些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然而,本书并不是一本哲学教科书,作者也并不想假装自己对哲学史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所能做的仅是结合日常生活问题将一些哲学思想引荐给读者。你也有可能发现,哲学不仅限于思想,当你思考各种思想家提出的论点时,你也会注意到他们各自的性格差异:从烦人的苏格拉底,到理想主义的柏拉图和平淡无味的亚里士多德,再到调皮的马基雅维里、一本正经的康德、脾气暴躁的叔本华、反对偶像的尼采等。一些哲学家会给人以一种亲切感,而另一些则不那么有吸引力。你甚至可能会发现,自己可以在倾听不同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意见,或者相反,尽管你认为这个哲学家的论点很有说服力,但是他的人格并不吸引你。这将会是一本为你量身定制的哲学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