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落惊风雨:大唐诗人风华录
- 包劲松
- 4413字
- 2024-11-03 17:43:15
武则天
原来,石榴裙上的泪可以转化成铁血
一首诗改变了大唐国祚,是不是耸人听闻呢?还真不是,如果没有这首诗,中国历史上或许就不会出现这位女皇帝,大唐帝国也不会中间插了个十五年的武周时期。
这首诗,让本已出家当了尼姑的武则天,第二次走进皇宫,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她废除了儿子的皇位,亲自登上了皇帝宝座。这首诗,就是武则天写给唐高宗李治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因为想念你,想得面容憔悴、精神恍惚,我甚至得了色盲症,将红的看成了绿的,如果你不相信我长时间泪流满面,可以开箱查验我石榴裙上的泪痕。
情真意切,哀怨动人啊!一个女人为自己写这样的诗,任何一个有点儿浪漫情怀的男人看了都会动情,更何况情感本就丰富的唐高宗李治!这首诗从长安感业寺转至唐高宗手上,唐高宗百感交集,马上去感业寺私会武则天,然后让武则天蓄发还俗,并授意王皇后将她接回皇宫。
这首诗原本没有诗名,因落款是“如意娘”,后人直接取名《如意娘》。如意娘是武则天的乳名,她显然很喜欢这个乳名,登上皇位后,曾改纪元“如意”。
不熟悉唐史的人可能有点儿蒙,武则天怎么当过尼姑呢?
武则天(624—705),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自名为曌。为什么说自名呢?因为那时在一般情况下,父母是不给女子取正式的名与字的,只取乳名,她的乳名叫“如意娘”。
这个乳名很“乳”,一开始叫“武如意娘”也没关系,可人家后来当上皇帝了,发个诏书什么的,署名“武如意娘”显然不合适,就是署名“武如意”也不符合她那千古唯一女皇帝的身份,所以她将“日月当空照”合成一个字“曌”,以它为名,这个字就读如“照”。至于后人称“武则天”,那是因为她死后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和“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原本是个大木材商,李渊起兵时,他给予很大帮助,李渊建唐后封他为都督,并封应国公的爵位。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豪门贵女,有个堂哥杨师道曾为李世民的宰相,杨师道的夫人是李世民的妹妹桂阳公主。
武则天就是在杨师道及桂阳公主的推荐下,十三岁时入宫。唐太宗见她长得确实水灵,就赐号“武媚”,封为五品才人。
才人在唐后宫排在什么位置呢?当时皇帝的女人编制有一后、四妃、九嫔、四美人、五才人、八十一御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只等皇帝临幸的是嫔妃以上的贵妇,才人是要打理后宫事务的,所以刚入宫的才人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和宫廷事务培训。
武则天在才人位置上待了十一年,文章辞赋、琴棋书画被培训得样样精通。后来,她又调到李世民身边做贴身侍女,跟着学习了很多帝王之道。可以说这十一年,武则天为自己今后登上皇位,打下了坚实的素质基础。
才人一般很难被皇帝注意到。为了吸引李世民的注意,武才人曾经自荐驯服烈马“狮子骢”,请求皇上赐予铁鞭、铁锤、匕首这三样东西。李世民疑惑,问她为何,她说先用铁鞭抽打马,如果它不温顺听话,就用铁锤锤它脑袋,再不行就用匕首宰了它。美貌如花的小姑娘说出如此凶狠之策,就连李世民听后都觉得毛骨悚然,愣了半晌,才木然夸她有胆量。
这件事其实暴露了武则天性情刚烈、果断、不允许被忤逆的强悍个性,李世民是个极睿智的人,通过这件事发现了武则天的强悍禀性,此后一直对武则天比较冷淡。
后来,民间“女主武王”的传言传到了宫里,李世民听到后,召来李淳风相询。李淳风说夜观天象,看到了太白星,预示女主天下,还说已推算出“女主”已在后宫。
唐太宗听后,便动了杀后宫女子之心,但李淳风以天命不可违相劝,使李世民打消了念头。恰巧武将李君羡说自己乳名叫“五娘子”,唐太宗大惊。李君羡虽不姓武,却是武安人,又任职左武卫将军,还守卫玄武门,现在得知他居然有这么一个女子乳名,唐太宗内心便认定李君羡就是“女主武王”,没多久便找了个罪名将李君羡除掉了。
估计李世民再有想象力,也不会想到一个后宫小才人会有夺取皇位的那一天。
贞观二十三年(649),李世民得了中风病。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李治天天守在他身边照料。作为李世民贴身侍女的武则天,自然也是天天守在李世民身边。李治与武则天天天待在一起。
唐太宗驾崩,按照礼制,未生育子女的后宫嫔妃一律到感业寺出家,为唐太宗祈求冥福,所以武则天被迫到感业寺当了尼姑。
李治刚登上皇位,自然是日理万机,时间一长,估计也将武则天忘了。性格强悍、精通谋略的武则天岂会甘心一辈子独守枯灯?所以,一首小诗表心迹,两行长泪诉衷情。
李治想娶“继母”这种事,即便是在大唐,也会遭遇极大的阻力。但老李家的传承理念是,你只要足够强大,就没有想拿却拿不到的东西。所以,性情温和的李治也敢走这一步。
促成武则天顺利进入后宫的,恰恰是李治的原配王皇后。
王皇后是个端着架子的冷美人,整天板着脸,毫无风情,整天被大臣弄得头昏脑涨的李治在她那里根本得不到温情慰藉。萧淑妃活泼温情,让李治比较依恋,所以李治一下朝,就躲进萧淑妃的房间里。
王皇后受到冷落,想出“驱狼赶虎”的策略,想将武则天接进宫对付萧淑妃。她的想法没错,武则天进宫后,三下五除二就将萧淑妃干掉了。关键武则天不是狼,而是一种让虎都害怕的“彪”。可怜的王皇后以为干掉萧淑妃,她就有好日子过,谁知道除掉了萧淑妃,自己是羊入“彪”口。她的那点儿伎俩,在武则天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没多长时间,王皇后的位子就被武则天取而代之。
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有主见,又会体贴人,将李治伺候得幸福满满。朝廷上的政事,他难做决断时,说给武则天听,武则天总能提出非常正确的建议。一来二去,李治干脆将一些政事推给武则天处理。时间一长,武则天剪除了那些反对她亲政的老臣,走上了政治前台,形成了所谓的“双圣临朝”的局面,朝臣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
武则天走上政治巅峰经历的艰辛,以及政局的诡谲风波,这里不表。
武则天当政后,对诗歌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她是诗歌爱好者,直接将诗歌定为进士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将写诗与仕途紧密联系,让写诗与切身利益相关,她是开创者。她还开创了中国的武举科考。
正是她的大力提倡,盛唐诗歌的创作迎来了井喷时代。
说完了情真意切的《如意娘》,再来看令人心酸的《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首《黄台瓜辞》的作者就是王勃当时伴读的那位沛王——李贤,也就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作了这首歌辞,令乐工歌唱,目的是期望母亲武则天听到,能够省悟,心生哀怜,不要再杀害自己剩下的三个亲生儿子了。
读这首《黄台瓜辞》,比读曹植的《七步诗》还让人心寒。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好歹是哀求兄长的,可这首辞是哀求亲生母亲的。争夺皇权,兄弟相残,这是常有的事,可是母子相残,确实让人不寒而栗。难道母子之情在权力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为了权力,她一连杀死了一个亲生女儿、两个亲生儿子,另外两个亲生儿子也差点被她吓死。也就是说,这首《黄台瓜辞》并没有感动武则天,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她才不管“再摘令瓜稀,四摘抱蔓归”呢!
武则天一连给唐高宗生了两个女儿、四个儿子。
武则天生的第一个孩子是位公主,李治特别宠爱,可是为了嫁祸王皇后,在王皇后探看后,武则天悄悄将她用被子蒙死了。这个可怜的小公主以她的小生命换来了母亲的皇后宝座。后面武则天又给李治生了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哲)、李旦,最后生了个小女儿太平公主。
当上皇后的武则天理所当然地废了李治长子李忠的太子位,并将李忠以谋反罪处死。然后,理所当然地将自己所生的长子李弘推上了太子宝座。成年后的李弘很有才干。唐高宗上年纪后,疾病缠身,便经常让李弘监国。李弘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让武则天失去了插手政事的借口。
可怜李弘至死都没想到,就因为能干,居然遭到母亲的忌恨。675年,李弘被人毒死于合璧宫。武则天显然是选择性地遗忘了李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年六月,这首《黄台瓜辞》的作者,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被立为太子并监国。谁知她的二儿子在文学和治国能力上,比大儿子还强。于是,680年,武则天找了个借口,将才华横溢的李贤废了,又派左金吾将军丘神勣逼迫李贤自杀。
683年末,唐高宗驾崩,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理所当然地被推上了皇位,是为唐中宗。
李显虽然害怕母亲,但还是没有汲取足够的教训。当上皇帝,他居然有点儿迫不及待地想拥有权力,培植朝廷亲信,还将自己的老丈人从一名七品小官提升为豫州刺史。而他的皇后韦氏还不满足,又要求他将老丈人提升为宰相之一。时任宰相裴炎劝谏,李显愤怒之下说了句:“我以天下与老丈人,有何不可?何况一个宰相位呢?”
第二天,武则天驾临乾元殿,宣布废中宗为庐陵王。不够聪明的唐中宗只做了四十多天皇帝便遭废黜。也不知武则天是不是觉得瓜藤上的瓜不能再摘了,居然没有处死李显。
684年,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登基,是为唐睿宗。睿宗李旦充分汲取了三位哥哥的教训,上朝时安安静静地待着,一言不发,所有事务皆由母亲发号施令。
李旦传承老李家文艺青年的特质,对当皇帝毫无兴趣,只对书法和文学感兴趣,所以他是小心翼翼地戴着皇帝的帽子,潇潇洒洒地过他书生的日子。对这个听话的儿子,武则天很满意,也给予这个小儿子更多的关怀,比如将李旦的儿子封为亲王,以彰显李旦的帝王之尊。
690年,做够了傀儡的李旦干脆献表,请求母亲登基。该年九月九日,武则天登上皇位,改唐建周,以“证圣”年号纪元。
698年,七十六岁的武则天终于感到累了,想找接班人,可是找谁接班呢?她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传位于哪一姓子弟困扰的皇帝。一开始她想传位于侄子武三思,可宰相狄仁杰道:“臣只知世间是儿子给母亲守孝的,从没听说还有侄儿替姑姑守孝的事。”
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建议,又将李旦召了回来,想将皇位传给他。可李旦竭力推辞,请求将皇位传给哥哥庐陵王李显。
699年,武则天又召回李显,重立李显为太子。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一帮大臣发动宫变,杀死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宗昌兄弟,逼迫八十二岁的武则天退位,让唐中宗李显继位。
唐中宗李显复辟成功,不料又有两个女人想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这两个女人,一个是李显的皇后韦氏,一个是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为了掌权,这两个李显最亲的女人居然将他毒死了。
唐中宗一死,韦皇后与安乐公主自然想除掉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和小女儿太平公主。
李家皇族被一个女人欺负了这么多年,怎能再容忍被别的女人欺负?于是,太平公主联合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发动政变,一举扑杀了韦皇后及安乐公主。
这次政变中,政治上非常投机的上官婉儿也被诛杀了。当时上官婉儿是李显的昭仪(九嫔之首),主动与太平公主交好,协助太平公主发动了这次政变。李隆基是个杀伐果断之人,不愿意留下这个同样具备政治手腕的女人,他不顾太平公主劝阻,毅然诛杀了上官婉儿。
这次史上所称的“唐隆政变”成功后,李隆基又将父亲李旦请上皇位。这位不想当皇帝的书生又被迫当上皇帝,恢复了睿宗称号。唐睿宗李旦当了两年多皇帝,于712年第三次禅让皇位,将皇帝宝座让给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