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药物治疗学(第2版)
- 徐建国 黄宇光 杨建军
- 4030字
- 2021-12-18 02:29:25
第三节 常用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一、布托啡诺
布托啡诺(butorphanol)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型镇痛药,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1H 29NO 2
分子量:327.465
(一)药效学
布托啡诺为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主要作用于κ受体,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天花板效应,对δ受体作用不明显,对μ受体具有激动拮抗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急、慢性疼痛患者的治疗。
(二)药动学
口服首关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仅5%~17%。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而完全,30~60min达血浆峰浓度。经鼻喷雾给药1~2mg后15min起效,30~60min达峰值血浆浓度,48h内达到稳态,生物利用度为48%~70%,消除半衰期为4.7~5.8h,经鼻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与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相似。主要在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的羟布托菲诺,大部分经尿排出,11%经胆道排出,5%以原型从尿中排出,老年人或肾功能损害者消除半衰期显著延长。
(三)临床应用
1.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如术后、外伤、癌症、肾或胆绞痛等止痛治疗。首剂量1~2mg静脉缓慢注射,若镇痛满意每4h重复一次。用于急性及术后疼痛,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mg与静脉注射吗啡10mg、地佐辛10mg或可待因130mg镇痛效果相当。
2.麻醉前用药,预先镇痛。
(四)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恶心、呕吐和出汗,头痛、眩晕、漂浮感、嗜睡、精神错乱等较少见。偶见皮疹,幻觉、异常梦境、人格分离和心悸等。老年患者首剂量过大时,可有过度镇静的表现。呼吸抑制可能发生,但通常较吗啡轻,且抑制程度并不随剂量增高而加重,纳洛酮可拮抗其呼吸抑制作用。另外,本品还可增加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全身动脉压和心脏工作负荷,因而慎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镇痛。
二、纳布啡
纳布啡(nalbuphine)是1965年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1971年在国外首次将其运用于临床,1978年起陆续在西方国家上市,至今在西方国家已临床使用三十余年。我国于2016年开始投入临床使用。
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1H 21NO 4
分子量:357
(一)药效学
纳布啡是一种强效镇痛剂,为κ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部分拮抗型镇痛药,能与μ、κ和δ受体结合。镇痛效果与吗啡相当,具有天花板效应,可部分逆转或阻断μ受体激动型镇痛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二)药动学
纳布啡可经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口服途径给药生物利用率低,肌内及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相似,约为80%。纳布啡脂溶性较高,在血浆内与白蛋白的结合率约为25%~40%,纳布啡的消除半衰期约为5h。主要依赖肝脏代谢,生成代谢产物14-羟-7,8二氢去甲吗啡和14-羟-7,8二氢- N-环丁甲基-去甲吗啡,后两者再与葡糖醛酸结合以粪便排出。
(三)临床应用
可适用于多种疼痛治疗,镇痛强度与疼痛刺激方式及疼痛程度有关,镇痛效价与吗啡相似,为喷他佐辛的3倍,为可待因的6倍。纳布啡的镇痛作用有“封顶效应”,当剂量大于0.6mg/kg,镇痛作用不再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也可作为复合麻醉时辅助用药,用于术前、术后镇痛。小剂量纳布啡还可改善μ受体介导的瘙痒,20mg纳布啡静脉注射可逆转硬膜外注射吗啡导致的尿潴留。
(四)注意事项
纳布啡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使用时需谨慎选择药物使用剂量,加强监测,准备好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复苏和插管装置、给氧装置等以防不测。其余不良反应包括:多汗、恶心、呕吐、眩晕。对盐酸纳布啡或本品中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纳布啡在分娩期间用药,有发生胎心缓慢的报道,哺乳期妇女应慎用盐酸纳布啡。
三、喷他佐辛
喷他佐辛(pentazocine)又称镇痛新,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吗啡烷类衍生物。
分子结构:
分子式:C 19H 27NO
分子量:285.43
(一)药效学
选择性激动κ受体,较大剂量时可激动σ受体,对μ受体有部分拮抗作用。镇痛效价强度为吗啡的1/4~1/3,即此药30~40mg相当于吗啡10mg,剂量与镇痛效应呈非线性关系。镇静作用弱,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对括约肌的兴奋作用弱。剂量较大时可激动σ受体产生焦虑、不安等症状。
(二)药动学
喷他佐辛可采用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口服达峰时间约为1h,受首关效应影响,生物利用度仅为18%,肌内注射后15min起效,静脉注射达峰时间为2~3min,主要经肝代谢,经肾排泄,24h约排出总量的60%。
(三)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作为诱导麻醉或维持麻醉的辅助用药等,可减少其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低剂量喷他佐辛适用于吗啡耐受的癌痛以及其他慢性疼痛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
1.可能干扰临床诊断,如引起颅内压、胆管系统的内压升高;可使血浆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升高;如需做血清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等测定,至少停药24h,以免出现假阳性。
2.下列情况应慎用,如哮喘急性发作、呼吸功能不全者,心律失常、心动过缓者,有惊厥史、精神失常有自杀意图者,颅内压增高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患者。
3.应监测呼吸和循环等有关指标,其中以呼吸最为重要,以便及早发现呼吸抑制。国外认为本品不易成瘾,故列为非成瘾性镇痛药,不作为麻醉药品管理,但连续长期使用可出现依赖性。
4.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患者慎用,用量应低于常用量。
5.该药物加强括约肌收缩,因此不推荐在胆道内窥镜检查之前或对有胆道疾病的患者使用。
6.该药有升高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倾向,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不可用于缓解心肌梗死的疼痛。
四、丁丙诺啡
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商品名为Temgesic,为半合成阿片生物碱蒂巴因的衍生物。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后,其实验室和临床应用研究逐步扩大和深入。
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9H 41NO 4
分子量:467.64
(一)药效学
丁丙诺啡是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对µ、κ受体识别部位和亲和力高且相似,与δ受体亲和力相对较低,仅为µ受体亲和力的1/4~1/20,对新型的阿片受体ORL 1受体也有一定亲和力。丁丙诺啡与µ受体的结合与分离均较慢,作用时间长达6~8h,拮抗其作用所需的纳洛酮剂量也比较大。丁丙诺啡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30倍,即此药0.3mg相当于吗啡10mg。小剂量丁丙诺啡以激动作用为主,大剂量时以拮抗作用为主:皮下用药1mg以下为激动作用,1mg以上镇痛作用减弱,拮抗作用为主,故量效关系呈U形。因为该药具有激动拮抗双重作用,镇痛表现为μ受体完全激动剂效应而呼吸抑制只表现为部分激动剂效应,成瘾性低,临床使用广泛。
不同于其他阿片类药物多有抑制机体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减少抗体和细胞因子生成、抑制自然杀伤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的作用,丁丙诺啡无免疫抑制效应,不引起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也不同于吗啡可升高血浆皮质醇水平的作用,丁丙诺啡对血浆皮质醇水平无影响。
(二)药动学
丁丙诺啡可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0.3mg丁丙诺啡,起效时间为2min,峰作用为1h,持续6h。丁丙诺啡舌下含服可被口腔黏膜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30%~40%,1~2h达血药峰浓度,持续约4h。由于亲脂性强,进入血液后迅速分布到脑和其他组织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6%。只有1/3丁丙诺啡在肝内经受生物转化,代谢物随尿和胆汁排出,约2/3未经代谢以原型随胆汁由粪便排出。因此在老年患者和肾功能减退患者中,无须调整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
(三)临床应用
临床上丁丙诺啡可通过舌下、静脉、肌内和椎管内给药,主要用于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暴发痛的治疗。
1.舌下用药方便,效果确切,剂量为0.2~0.8mg,每天3次,不良反应轻,无明显的剂量耐受性,患者依从性好。
2.静脉丁丙诺啡主要以患者自控方式给药。可采用的方法如:0.06mg/kg稀释到100ml,负荷量2.5ml,维持量2ml/h,冲击量2ml,锁定时间10~20min。
3.椎管内给药常与布比卡因合用,配方如:丁丙诺啡0.45mg加布比卡因150mg稀释到100ml,负荷量5ml,持续注入量2~3ml/h,按需给药量2~5ml,锁定时间15~20min。
4.外周神经阻滞时,在局麻药中加入丁丙诺啡可以延长镇痛时间,增强镇痛效果。丁丙诺啡1.5~3µg与0.5%布比卡因混合液较吗啡与0.5%布比卡因混合液镇痛作用延长2倍。
(四)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便秘少见。呼吸抑制轻,但大剂量用药时可表现为呼吸抑制的时间延长。
五、地佐辛
地佐辛(dezocine)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Wyeth-Ayerst实验室研发,1989年FDA批准上市,2001年获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2009年获批准在国内上市。
结构式:
分子式:C 16H 23NO
分子量:245.36
(一)药效学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部分拮抗作用,对κ受体不产生典型的受体效应,可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吗啡低。对δ受体几乎无活性,很少产生烦躁不安、焦虑不适感。地佐辛可以通过结合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转运体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重吸收。
(二)药动学
肌内和静脉注射后吸收迅速。健康志愿者单剂量10mg静脉注射,血浆消除半衰期为2.2~2.8h。在肝脏代谢,用药后8h,80%代谢产物由尿液排出。具有吸收分布迅速,表观分布容积大、半衰期长、清除缓慢等特点。
(三)临床应用
1.全麻诱导
与常规全麻诱导药物的合用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反应。
2.术后镇痛
手术结束前给予负荷剂量2~4mg,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或每4~6h间断缓慢静脉注射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3.抑制术后寒战
0.11mg/kg静脉注射能有效抑制术后寒战或躁动,效应与曲马多1.5mg/kg相近。
4.分娩镇痛
5~10mg静脉或肌内注射可用于分娩镇痛,但该药可透过胎盘屏障,临床应用应需慎重。乳汁分泌浓度较低,新生儿呼吸抑制不明显,单次用药无明显副作用。
5.预防痛觉过敏
有研究表明0.2mg/kg地佐辛于手术结束前30min肌内注射可安全、有效地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四)注意事项
1.嗜睡是地佐辛临床应用中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镇静和轻度嗜睡,可唤醒,无严重的呼吸道阻塞,无须处理。但对老年人尤其是伴有呼吸道不通畅或不易唤醒的深度睡眠,必须加强监测,适当处理,包括酌情停止用药或减低剂量,如有脉搏氧饱和度降低或呼吸抑制,需给氧治疗,或使用纳洛酮拮抗,必要时辅助呼吸。
2.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对术后恶心、呕吐高危患者以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需合用止吐药,并注意纠正缺氧和血容量不足。
3.地佐辛导致的耐受性和依赖性也远远低于强阿片类药物。
4.可能产生瘙痒、尿潴留、出汗等不良反应,但通常仅是轻度的,无须特殊处理。
5.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及对麻醉药品有生理依赖性的患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