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赵叔孺艺术交游网络与地方传统建构

上述有关赵叔孺艺术交游网络的论述,不仅是对赵叔孺艺术的研究,而且可以此为基础,对文化名人与本乡故土之间人地互动、共同涵育形塑地方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展研探。笔者认为,赵叔孺的艺术交游网络及其中集聚的巨大艺术能量,蕴含着他反哺故土家园的潜在路径,具有可资深入研讨的价值。

宁波,特别是鄞县,具有书法篆刻艺术传统,素称书法之乡。历史上的著名书家有南宋四家之一的张即之,元代翰林书风的中坚袁桷,明代五体并善、书学渊博的丰坊等。民国以来,鄞地愈益成为篆刻书法艺术成就集中的区域。最为时人称道者,为西泠印社的两任鄞藉社长——马衡与沙孟海。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也同为鄞人。故此,书法及其与之同源的绘画、篆刻艺术,可称鄞地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元素。

通过上述对赵叔孺艺术交游网络的简要论述,赵叔孺与民国鄞地书画篆刻艺术传统建构的关系,应已初步可见。

简单地看,赵叔孺艺术交游网络中以鄞县为核心的宁波地域圈层,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方面。第一,这是他招收弟子的一大途径。例如鄞县陈英泉于1941年经其叔父引荐,至赵叔孺处学画;高式熊因父亲高振霄与赵叔孺为同乡挚友,而得以拜赵叔孺为师。第二,这是他通往社会交游的重要起点。例如朱省斋通过祖籍鄞县的周湘云介绍,结交赵叔孺;吴子深通过鄞县张原炜介绍,结交赵叔孺。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去分析,则可以看到,赵叔孺艺术交游网络之于鄞县,还具有更为丰富的隐性价值和文化意义:它是赵叔孺反哺故里、参与地域文化传统建构的路径。赵叔孺虽然走出了鄞县地界,久居上海,从熟人社会迈向上海商业都市,但乡里情谊深厚如初,鄞县乃至宁波,仍然是其交游的主要人脉圈层,是其生活的重要支撑基底,是其难以忘怀的故土家园,是其报答服务的桑梓之地。他以走出乡土社会之后的视野、经历和作为,凭借自己专业技能、社会名望和艺术资源之长,通过为故乡培养艺术人才、鉴定书画文物收藏、撰联题字等方式和路径,将其艺术交游网络中集聚的巨大的艺术能量服务于乡里,为家乡传送了超越于本土故有传统和地域之限的新鲜文化元素和时代文化信息。

目前可以试为举证的实例有如下几个。

一是由同为鄞县人士、具有师承接续关系、共享书法篆刻艺术成就的赵叔孺、沙孟海、陈振濂建构的三代一体的鄞地书法篆刻“艺统”的传承与弘扬。在此“艺统”之中,赵叔孺正是目前时誉一致推崇的沙孟海、陈振濂身后的卓然隐者和重要奠基人,起有道夫先路之作用。

二是由赵叔孺及其弟子张鲁盦、秦康祥、高式熊与上海、鄞县及杭州西泠印社三地的艺术联结与传承。赵叔孺虽非西泠印社社员,但其弟子陈巨来、张鲁盦、秦康祥、高式熊等均加入西泠印社,除参加印社常规活动外,还积极参与印社相关重大活动,如秦康祥负责编纂《西泠印社志稿》;高式熊曾任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著有《西泠印社同人印传》;张鲁盦向西泠印社捐献了433部历代印谱(近2000册)、1525方名贵印章。他们的这些活动和贡献,对联结上海、杭州和鄞县三地篆刻资源,会通各家各派篆刻书法艺术交流融合,接续鄞县书法篆刻传统文脉,起到内生性的巩固基础、充实内涵的作用。

三是由赵佑宸、赵叔孺父子为鄞县撰联题字而产生的对家乡美术文化的提振和影响。陈训正等修纂的民国《鄞县通志》“艺文志”等编中,有多处记载赵佑宸、赵叔孺父子为家乡所做的撰联、题字以及由此而生的与乡里贤达、文士间的交游,具有滋养、陶冶和培育新兴文化元素、更新地域传统的作用。

四是目前宁波民间自发、已蔚然成风的赵叔孺作品收藏和艺术研究。至今为止,以赵裕军、张奕辰、毛伟乐等为主的宁波地方文化研究者、收藏家,在赵叔孺研究、作品手迹整理等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赵裕军在五年间系统收藏赵叔孺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书画作品百余件。2014年值赵叔孺140周年诞辰之际,赵裕军与宁波众“赵迷”藏家合力结集出版了《赵叔孺书画全集》,举办了赵叔孺作品展。西泠印社社员、篆刻家张奕辰潜心研究赵叔孺艺术20多年,在有关赵叔孺研究的史料收集、赵叔孺艺术风格、赵叔孺的艺术史地位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提出诸多独到见解。毛伟乐30多年来走遍大江南北,搜罗宁波本土书画家手迹,与人合撰《四明书画家传》、《宁波历代书画家集》,将散落各地的历代宁波籍书画家及其作品串珠成链。其中,不乏《东坡居士》等赵叔孺的精品之作。宁波民间自发的这些活动,对推进、丰富赵叔孺艺术和近代艺术史研究,具有拾遗补阙之效;对提升赵叔孺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市场与观众对中和雅正艺术风格的欣赏能力和接受程度,重视艺术作品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具有提点指导的作用。

上述种种人地互动、共同涵育的行为,在人对地方传统的支撑上,形成艺术家、收藏家、学者、社会人士等不同人脉资源;在物对地方传统的支撑上,形成艺术作品、艺术风格、艺术教育、艺术市场、艺术品牌等多层维度;在精神对地方传统的支撑上,形成艺术名望、话语权力、艺术精神、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等良性叠加。由此,人地互为涵育,特色深潜其间,古意新风熔铸,传统渐行渐成。

〔陈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1] 《四明赵氏宗谱》记为:“字瑞甫,又字瑞辅,号蕊史,又号粹甫,晚号遂翁。”天一阁藏1926年乐活堂刊本。

[2] 张奕辰:《关于印坛巨擘赵叔孺先生》记为:“赵时(1874—1945),初字献忱,后易名时,字叔孺,号纫苌。”见2015年5月27日《东方早报》。今从张原炜《鄞县赵叔孺先生传》,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香港,1956,第1页。此特刊承蒙宁波赵裕军先生慷慨赠阅,诚致谢忱!

[3] 笔者所见张原炜《鄞县赵叔孺先生传》等有关赵叔孺研究的资料和论文中,基本将此两张弩机记为“东汉延熹”“魏景耀”年间。按:“景耀”为蜀汉年号,故将“魏景耀”改为“蜀汉景耀”。

[4] 吴子深:《浙东赵叔孺先生遗墨展览引》,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4页。

[5] 张大千:《赵叔孺先生遗墨序》,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7页。

[6] 沙孟海:《印学概论》,载第27卷第2号“中国美术号·下”。

[7] 《沙邨印话》,朱关田总编《沙孟海全集·印学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第201页。

[8] 陈巨来:《安持精舍印话》,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59页。

[9] 孙慰祖:《保存文脉与艺术家的生存——民国海上篆刻群体的递承与经济生活》,《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第12期。

[10] 周劭:《陈巨来与浙派篆刻家》,《书法》2012年第2期。

[11] 宋哲允:《孺公嘉言记》,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47页。

[12] 朱关田总编《沙孟海全集·书信卷》,第167页。

[13] 虞浩旭:《艺林泰斗赵叔孺述评》,《浙东文化》2003年第1期。

[14] 张原炜:《鄞县赵叔孺先生传》,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2页。

[15] 周劭《陈巨来与浙派篆刻家》(《书法》2012年第2期)记朱复戡、马公愚、钱君匋三人为赵叔孺弟子。俞建伟、蒋华《近现代甬上篆刻名家析评》(《书法之友》1999年11期)记吴泽、秦康祥为赵叔孺弟子。

[16] 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赵叔孺先生轶事”条,《书法》2005年第10期。另,赵鹤琴等编《赵叔孺先生年谱》“十八年己巳”条亦记“裘荫千来学”,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22页。

[17] 程祖麟:《吾师言行记》,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45页。

[18] 陈左高:《梅王阁主高野侯》,《上海文博论丛》2004年第2期。

[19] 张大千:《赵叔孺先生遗墨序》,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7、9页。

[20] 王季迁为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题诗,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13页。

[21] 张大千:《赵叔孺先生遗墨序》,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7页。

[22] 见雅昌艺术品拍卖网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2013年秋季拍卖会>重要私人珍藏(八)”,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40811849/,最后访问日期:2016年9月5日。

[23] 陈定山:《春申旧闻》,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第149—154页。

[24] 《国民政府选送故宫珍品参加英国展览目录·序》,http://www.cang.com/shop/1860802.html?aid=205686,最后访问日期:2016年9月6日。

[25] 王中秀:《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第236页。

[26] 王中秀:《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第251页。

[27] 王中秀:《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第268页。

[28] 《赵叔孺先生年谱》“二十七年”条所记,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23页。

[29] 姚虞琴:《赵叔孺太守遗墨序》,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6页。

[30] 王福盦为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题诗,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11页。

[31] 张大千:《赵叔孺先生遗墨序》,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7页。

[32] 王季迁为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题诗,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13页。

[33] 顾青瑶谈赵叔孺艺术,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9页。

[34] 张原炜:《鄞县赵叔孺先生传》,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2页。

[35] 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赵叔孺先生轶事”条,《书法》2005年第10期。

[36] 陈训正:《赵叔孺先生六十赠言》,赵鹤琴等编《鄞县赵叔孺先生遗作展览会特刊——赵叔孺先生遗墨》,第34页。

[37] 尚有林子清、何子乐数人未见记录籍贯,待考。

[38] 此据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赵叔孺先生”条所记,《书法》2005年第10期。万君超据《陈左高和他的〈文苑人物丛谈〉》记陈鸿周曾任福建提学使署科长,《东方艺术》2010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