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

一、何谓语法的宏观研究

1989年,笔者(刘丹青1989)曾在《汉语学习》上撰文呼吁加强对汉语的宏观研究,并提出了亟待引起重视的五个宏观课题,本文将围绕汉语特有词类这一课题来探讨现代汉语语法宏观研究的有关问题。

宏观研究跟微观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宏观研究需要展开一些更大课题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必须有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微观研究成果做基础。而微观研究也应该逐步建立起宏观的立足点,以突破课题本身的局限,使微观成为宏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提倡的宏观研究,更主要的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课题。

概括起来,现代汉语语法的宏观研究,是要在研究中加强下列五种观念:

1.理论观,指在语法研究中应注意世界语言学的先进理论和中心议题。我们应该了解世界上语言学的现状、进展和发展方向,吸收成功的理论成果,以少走弯路,较快赶上先进水平。同时,关心世界上共同关心的中心议题,使汉语研究成果直接汇入世界主流。对于国外的理论,我们不但可以借鉴,也应该进行检验、反思和修正。

2.系统观,指把具体语法现象放在整个语法系统中去考察,避免孤立研究可能造成的弊病,要注意具体语法现象在语法这个有序分层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它跟其他语法现象的相互制约和影响。离开了系统,就不可能获得对特定语法现象的本质的理解。

3.交叉观,指在研究语法时注意语法和语言及语言运用中的其他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语法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树形图式的结构,除此以外,语法还处在跟其他语言因素和言语因素相交叉的关系中。对于语法独立性较弱的汉语来说,交叉观尤其重要。其他有关因素,除已广泛纳入语法研究的语义、语用、篇章外,还有语音、语体风格、文字及社会变异、文化背景、心理结构等。

4.立体观,指在语法研究中把普通话看作由共时状况和历时状况构成的立体框架的一部分。普通话实际上可以看作现代汉语的方言之一,现代汉语是汉语史的一个发展阶段,汉语是汉藏语系诸兄弟之一。方言语法对普通话研究的有益作用,笔者(刘丹青1986)曾在《语文导报》上举例说明过。此外,汉语语法史、亲属语言语法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对普通话研究也有直接间接的启发作用。而且,要走向世界语言学,第一步要使普通话语法研究成为跨方言、跨民族、跨时代的汉藏语言学的有机部分。

5.对比观,指通过跟其他语言的对比来发现汉语语法特点。现在,不仅需要跟我们熟悉的特定语言对比,而且需要借助语言共性与类型的成果和方法做大范围的跨语言对比。对比研究是使汉语语法学有助于世界语言学的一个基础。

下面,我们就借助于上面这些观念,对现代汉语中特有的一些词类或词类内的一些次类作一个宏观的再探讨。关于词类问题,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已进行过大量的理论争鸣和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许多词类及次类的语法功能已获得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某些词类在汉语语法体系内的系统性功能,特别是对特有词类在汉语中的存在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解释,本文意在说明,要想取得这方面的进展,一种更为开放的宏观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所谓的汉语特有词类,是指汉语中有而大量语言中没有的一些词类和次类,其中包括汉语和一些亲属语言、邻近语言所共有但在世界各地并不普遍的词语类别,具体指:名词中的方位词、某些种类的助词、量词(主要指个体量词)、状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