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语义探思录
刘丹青更新时间:2022-07-22 15:43:27
最新章节:The Interaction among Factors on Language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Approaches on Linguistics: Review of Interac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Chinese VO Construction by Her One-Sun封面
版权页
总序
亲属关系名词的综合研究
一、从关系名词到亲属关系名词
二、语义方面
三、语法方面
四、交际方面
五、社会方面
小议指人名词用“什么”提问的现象
一
二
三
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
零、宗旨和原则
一、功能的稳定性
二、句法功能的区别性
三、句法功能的复杂性
四、结论
汉语相向动词初探
引言
一、变换句式
二、语义基础
三、准相向动词
四、变换的限制
五、结语
汉语相互性实词的配价及其教学
引言
上、理论篇
下、应用与教学篇
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
零、引言
一、形名同现的基本模式
二、直接同现、间接同现和同现中的羡余现象
三、移就性同现和假性同现
四、双向形容词和相向形容词
五、结语
汉语量词的宏观分析
论“有的”及其语用功能
一、“有的”分布及语义语法特点
二、“有的”句与相关句式的比较
三、“有的”的语用功能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及序列
一、词形
二、语义
三、派生出义项
四、能产性
五、词性
六、形态
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
一、何谓语法的宏观研究
二、方位词的宏观研究
三、助词的宏观研究
四、量词的宏观研究
五、状态词的宏观研究
六、余论
“到”的连词用法及其语义
一
二
汉语形态的节律制约
一、汉语语法的节律制约和“语音平面”
二、重叠形态的节律制约
三、准形态的节律制约
四、形态节律制约的理论分析
词类和词长的相关性
一、名词和动词的词长统计
二、名词动词词长差异的若干表现
三、名词动词词长差异探因(上):形态
四、名词动词词长差异探因(下):句法
五、余论
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
一、附缀及相关概念简介
二、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
三、其他北方方言中代词“人”的平行表现
四、结语
“唯补词”初探
一、“唯补词”:汉语词类的又一家族
二、“唯补词”的语法特点
三、“唯补词”的语义、语用特点
四、“唯补词”的范围和界限
五、余论
汉语里的一个内容宾语标句词
一、引言
二、“道”的语法性质和作用:从“说道”到“V道”
三、“道”的语法化过程
四、“道”的句法属性及语法化路径的类型学分析
叹词的本质——代句词
一、对叹词的传统看法和近年新见
二、叹词的代句词功能
三、叹词的代句功能分类
四、小结
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
零、引言
一、实词的叹词化
二、叹词的拟声化和实词化
三、结论
对称格式的语法功能及表达作用
试谈两类“同位语”的区别
一
二
三
四
五
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
一、“类指”义的界定
二、类指成分在名词短语中的位置:光杆名词短语类指普遍性假说
三、类指成分的其他句法属性
四、小结
并列结构的句法限制及其初步解释
一、并列结构:不能自由替换的向心结构
二、并列结构的词类限制
三、音节的限制
四、句法位置
五、并列关系小类
六、对并列结构句法限制的初步解释
构式的透明度和句法学地位:流行构式个案二则
一、从词库成员——词项到“句库”成员——构式
二、构式I“(连)X的心都有”
三、“也就(是)一X”
四、从两种构式再看构式的透明度和“句汇”
“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
零、小引
一、“有”字领有句的若干“本性”
二、“有”字领有句的褒义倾向
三、“有”字领有句的表多倾向
四、“有”字领有句语义倾向的信息结构解释
五、消除语义倾向的条件
六、小结
汉语特色的量化词库:多/少二分与全/有/无三分
零、引言:量化表达的两种策略
一、与否定有关的全量词语的低词汇化
二、否定谓词后的“什么”:跨越“少—无”界线的“甚少”量化词
三、跨越“多—全”界线的主观大量量化词:“各、大家、广大”
四、结语
汉语否定词形态句法类型的方言比较
零、小引:作为否定算子的否定词
一、形态类型:否定词系统的词形分合和范畴整合
二、句法类型:否定词的语序和辖域问题
三、句法类型:否定词的独立成句问题
三种补语 三种否定
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
零、引言:重叠的共时性质和历时来源
一、原生重叠:形态性重叠和语音重叠
二、句法结构蜕化而来的次生重叠
三、由话语反复发展而来的次生重叠
四、次生重叠的语义后果
Ideophonic Reduplication of Content Words in Mandarin Chinese: A Category Shift and Its Typological Background
1.Reduplication in Chinese: From familiar types to a“new”one
2.Ideophonic reduplication as a device to highlight signifiant instead of signifié
3.From cited topic to regular topic: Reduplicated topic + comment
4.From topic-comment structure to concession: Cited concessive clause + main clause
5.From cited topics to entry terms under gloss: Entry term + (pseudo-)paraphrase
6.Ideophonicization: Reduplication or repetition?
7.Conclusion and beyond: Typological background underlying ideophonic reduplication
语义优先还是语用优先
零、引言:从三个平面学说谈起
一、话题优先是汉语语法语用优先的全息映现
二、汉语的语法形式手段疏于句法、语义而精于语用
三、状补对立突出体现了语用优先的心理现实性
四、形态的语用制约强于语义制约,反映形态中的语用优先事实
五、“汉语意合为主”“汉语特别简略”等提法忽视了语用的重要性
六、“语用优先”观的方法论意义
汉语语法单位分级理论的再探讨
一、引言
二、分级系统的“漏网之鱼”和语法单位的两大系列
三、语法单位分级新系统的试拟
四、两种分级系统的比较
当功能遇到认知: 两种概念系统的貌合神离
一、引言: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基本分野
二、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主要差异
三、“凸显”及其相关概念:“图形—背景”和“焦点”等
四、句法等级,焦点重音与两种凸显观的对立
五、讨论与分析
六、小结
重温几个黎氏语法学术语
一、补足语
二、实体词的“位”
三、代名词、指示形容词等
四、小结及余论
The Interaction among Factors on Language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Approaches on Linguistics: Review of Interac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Chinese VO Construction by Her One-Sun
更新时间:2022-07-22 15: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