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与体例说明

一 内容问题

1.《中国上古纹饰》与《中国远古纹饰》为姊妹篇(简称《上古》《远古》),互相关联。《上古》主要涉及夏商周至秦汉时期纹饰,《远古》主要涉及古代纹饰基本知识、解读方法及中国新石器时代纹饰。

2.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古代纹饰在秦汉后才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传承文化的符号体系向美术化、装饰化方向转变),因此《上古》内容截至秦汉时期。

3.由于思维方式、内涵表达的一致性,两书都涉及部分相关遗迹、器型、器物组合等(尤其《远古》涉及更多典型房屋遗址和墓葬资料),有助于对古代纹饰、古代文化及其思维与传承方式的充分了解和理解。岩画一般不纳入;汉画像作为特殊情况纳入。

4.由于上古与远古纹饰本身的差异性,两书的内容和章、节设置各有侧重,《上古》以纵向为主,《远古》以横向为主,尽量全方位、多角度介绍和分析古代纹饰,同时避免内容的重叠(少数器物和纹饰图片,在不同的专题下用于说明不同的主题,会重复使用)。

5.两书理想的状况是图、文完全相配。因必须控制篇幅,有些内容要省去相关器物或纹饰图片,有些图片涉及的器物和纹饰不容许充分解读(《远古》相对系统,《上古》更为简省)。但力求通过两书使读者对汉代以前的古代纹饰有个完整的印象和较系统的认知。

6.无论介绍基本情况,还是专题分析与解读,大多数时候涉及的器物和纹饰都是举例性质,无法也无须大量罗列,但尽可能做到充分、合理,有代表性。同时,对特别重要、具有特殊性的遗存和纹饰也更为关注,尤其《远古》在这方面更为突出。

7.两书总结、介绍了释读古代纹饰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重点掌握6个(组)基本图形和符号,其中5个(组)集中于《远古》第三章介绍,而“并封”置于《上古》第一章第三节。此安排主要与两书章节设置大体整齐平衡有关(当然“并封”类图像在西周—秦汉也更为突出),同时说明两书本质上是一个血肉相连的关系。

8.由于章节题目需突出重点、特点,同时考虑大体整齐化,无法做到十分准确,有些小节题目只能简化处理,个别小节会有不符合题目的内容,如《上古》第四章第一节《春秋战国青铜器纹饰的新变》,其中也介绍楚文化金箔纹饰。

9.因章、节设置体例原因,远古有代表性的玉器造型及纹饰,各自分散到《远古》相关章、节,商代玉器造型及纹饰纳入《上古》第四章第二节《春秋战国玉器纹饰的新气象》及其他相关章节介绍,不再单列。

10.无论史前彩陶还是夏商周—秦汉纹饰,色彩都是其艺术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与内容、内涵表达密切相关。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限制,两书都没有专章专节介绍和分析,同时两书重在解读纹饰结构、文化内涵与渊源等,色彩分析也非作者所长,故暂时省略或留待他人工作。《远古》第六章《中国远古纹饰的艺术性》也重在纹饰结构和内涵分析。

11.两书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即考古材料(遗迹、器物、纹饰)是真实的,考古学者对出土材料尤其是对器物纹饰的类型学研究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排序是可靠的。作者对纹饰的分析和解读建立于考古学研究基础之上,一般没有发现(或不认为存在)明显的问题,对个别材料和认识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学术界存在分歧,文中会做具体说明。

12.由于篇幅所限和书稿内容、体例、宗旨(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远古—秦汉纹饰的基本情况及其文化内涵)所决定,对两书涉及的大多数纹饰文化内涵的揭示都只能是解说式的,不可能展开论证,必要时也只能进行极简模式的论证。部分重要器物纹饰或遗迹的完整释读与研究可查找或索取作者相关论文进行了解。

二 称谓和年代问题

1.既有文物、考古等相关学科,对部分器物、纹饰的称谓“名不副实”或者定名不太科学、合理,除了专门讨论、分析外,书中仍会使用这些称谓,典型如“云纹”“谷纹”等。

2.除了专门讨论、分析,特别的说明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书中涉及青铜时代之饕餮纹与兽面纹、夔纹与夔龙纹等,各自通用,不作严格区分(甚至无法严格区分)。

3.书稿所称“科学文化”、“科学知识”或“古代科学文化”与现代科学有别,但也不能说它们是不科学的(如数学起源、历法涉及的问题),目前没有更好的称谓,因此都视为古代科学文化是可以的。

4.不少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年代范围,在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和认识,或有争议。如与仰韶文化相关的半坡类型与半坡文化、庙底沟类型与庙底沟文化、大河村类型与大河村文化等。这种情况只能择一而从,大多数时候并不需要严格区分,对读者而言也是如此。

三 注释与参考文献

由于两书器物、遗迹与纹饰图片,及相关资料背景、专业知识、学者认识等信息量较大、来源文献较多,照一般学术论著严格做出“注释”和“参考文献”,会大幅度地增加书稿篇幅,同时影响大多数读者的可读性感受,因此两书对注释与参考文献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1.器物、遗迹与纹饰图片,及其相关介绍文字,以及未给出图片的文字介绍,一般不给出注释和参考文献,将涉及的主要参考文献、资料来源集中排列于书稿内容最后(也只能列举一部分,尤其是考古发掘简报和研究性论文只能象征性列举)。

2.专业知识和术语,除个别可能存在歧义、不常见、新进展等情况,一般不做注释(部分也见于正文的相关内容)。

3.学者观点与认识,除少数必要的(重要性、关键性)、个别特殊情况以及引用作者本人的认识通过页下注说明外,其他都在文中直接说明某人观点或认识,不再做注释或参考文献(部分也源于书稿后排列的参考文献)。

4.两书或本书不同章节中内容相同、相关的部分,采用页下注说明参见某书或本书某章某节,不做详注。

5.必要的补充说明,采用页下注。

6.属于他人研究成果的图片除了文中直接说明,少数也在图片名称后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