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依恋理论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和玛丽·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在20世纪中期通过研究确立了依恋理论的核心。他们最初的理论认为,如果婴儿与一位主要照顾者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且这个主要照顾者还能够敏锐地发觉、及时且温暖地回应他的需求,那么日后这个婴儿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在鲍尔比和安斯沃斯创立这一理论的年代,婴儿的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在该理论框架中,有这种良性关系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倾向于相信自己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获得照顾和支持,从而获得安全感。在六十多年的研究中,这一基本假设得到了许多相关研究的佐证,并获得了神经科学、精神病学、创伤学和儿科学等领域众多专业人士的支持。

依恋理论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婴儿在日常不同压力情况下的反应,对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关系质量进行分类。研究人员将这些婴儿的反应分为三类:安全型依恋、不安全的焦虑型依恋以及不安全的回避型依恋。

早期的研究人员指出,在压力事件下,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会以一种非常直观且外放的方式表现他们的困窘,但他们的反应并不过分夸张。这些婴儿在寻求帮助时似乎很放松,而且更频繁地与他们的照顾者进行互动。这些行为最终使他们变得平静,从而平稳地从压力事件中走出来。

面对同样的压力事件,焦虑型依恋的婴儿倾向于大哭并表现出更强烈的痛苦。他们向自己的照顾者寻求帮助,但似乎又拒绝照顾者为他们提供帮助。在这些焦虑的婴儿身上,研究人员观察到大量消耗性的互动,可想而知,这些互动也并没有使婴儿得到有效的抚慰。

而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在压力事件下甚至不会哭泣。他们没有对照顾者的帮助表现出较强的需求,反而对照顾者为他们提供的帮助不感兴趣,甚至表现冷漠。非专业人士可能会觉得,这些婴儿好像没什么问题,但研究人员后来发现,这些婴儿体内的应激激素显著升高,这说明,他们的的确确遭受了应激的影响,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

不难想到,随着婴儿长大成人,这三种依恋类型也会继续发展,并且很容易在他们日后的人际关系中被识别。当然,成年人的社会关系和情感关联要比婴儿复杂得多,但这些关联也几乎可以用这样的基本模式概括:当我们与某人建立情感关联并开始依赖他们时,在压力事件下,我们便会表现出自己真正的依恋类型。

准确评估自己的依恋类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回想自己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我们或许会对此建立基本的认识。想想你与恋人或是维持了长久友谊的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在与他们相处时,你可能会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源。在面对压力时,如果你常常期望朋友或恋人能给你帮助、带来慰藉,那么你可能是安全型依恋者。但是,假设你遇到压力事件时,不期望朋友或恋人提供支持——也许你不确定你的伙伴是否会帮助你,你也不认为你可以指望他们,或者不认为他们会以你需要的方式帮助你,那么你便已经形成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可能是焦虑型,也可能是回避型。你可能更害怕被自己的伙伴嫌弃,或对方过于强势的帮助让你崩溃,所以,你更倾向于拒绝向伙伴寻求帮助,以避免难堪。人通常会拥有一种典型的依恋类型,这种依恋类型几乎贯穿他们所有的亲密关系,因此安全型依恋者通常会觉得他们的恋人和朋友始终在背后支持自己,而不安全型的依恋者在回顾亲密关系时,往往能发现一连串伴随着遗憾、失落和悔恨等因素的、不尽如人意的关系。

在了解了什么是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后,你可能会想:“我想成为安全型依恋者!”这样想固然很好,安全型依恋者在与亲近之人交往时更容易获得安全感,更容易与他人形成合作或达成一致,因而在冲突中具备更强的适应性,遭遇负面情况时恢复得也更快,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艰难的人际关系。

到目前为止,无论你已经形成什么样的依恋类型,有什么样的依恋倾向,你都不会被这些行为模式束缚——你的过去不一定决定你的未来。

从现在开始,你也可以尝试建立更牢固的人际关系,本书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你。

·学会分辨自己和关心的人有哪些与依恋相关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压力事件或对他人有需求的情况下。

·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以防止冲突升级,重建安全感和情感关联。

·打破旧的、无益的行为模式,开始建立你想要的牢固且持久的人际关系,并以有利于这些关系健康发展的方式行事。

这些技能值得你认真学习,它们能帮助你培养更倾心、长久的亲密关系,享受与你爱的人、你所关心的人共处的时光,并且让你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也可以欣然向他们寻求帮助,而不会感到尴尬、难堪或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