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猫之路: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
- 考拉看看
- 7字
- 2023-05-05 16:13:31
第一篇 洪荒往事
第一章 中新世的足音
令人惊喜的发现
科学家普遍认为宇宙诞生于一场大爆炸。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发生爆炸,不断膨胀,形成宇宙,这一事件发生在138亿年之前。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地球渐渐形成了,地球的初始状态与今天看到的相差甚远——岩浆剧烈活动,火山频频爆发,地表被大量“岩浆海洋”覆盖。
地球这个太阳系中独特的行星,已有46亿年的历史,对于这颗奇迹之星,人类始终保持高度的好奇。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使时间与地层学结合,为描述地球历史大开方便之门。
太古代时,生命开始出现,经过几十亿年演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生命之河奔涌不息,在漫长的时光里,无数物种诞生、繁衍、衰落、消亡,一些印记深埋地底,等待被唤醒,这些印记被称为化石。
化石是一种特殊的石头,忠实记录着曾经出现在地球上的生物的秘密。化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有三个最为基本的因素:其一,对于有机物来说,必须有坚硬的部分,例如贝壳、硬骨、牙齿或木质组织等;其二,生物在死后必须免于被毁灭;其三,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很快地掩埋起来,如软泥、流沙等。这些形成不易的珍贵化石,成为科学家破译远古生命密码的关键钥匙。我们的故事,就从这些潜行于地下的生之灵火开始。
始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繁衍至今,成为动物界当之无愧的活化石。作为一种孑遗至今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追捧,对于这一物种的起源地,科学界好奇不已。现如今,中国的六大山系是大熊猫最后的栖息地,而在过去,它们的分布范围要大得多。
1942年,科学家在位于欧洲中部的匈牙利潘诺盆地哈万地点的沼泽相地层中,发现了食肉类动物的第3前臼齿至第2臼齿化石,克雷佐(M.Kretzoi)对这些化石标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订立了一个新属、新种,叫作葛氏郊熊猫。科学家发现,这种动物的牙齿特征与大熊猫相似,应该属于熊猫类的早期代表,其地质时期距今700多万年。此后,人们将葛氏郊熊猫视为大熊猫的祖先,一时间,大熊猫“华籍欧裔种”之说大为盛行。
中国的科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判断一个物种的起源,不能仅仅依靠少量的材料。仅凭借数量稀少的化石来确定大熊猫的起源,难以令人信服,大熊猫的真正起源,有待科学家继续研究。20世纪50年代,一项重大发现让学术界向真相迈近了一大步。
1956年12月,一个叫覃秀怀的广西柳州农民在村边的岩洞里寻找“龙骨”卖钱。“龙骨”是一些还未完全石化的多种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常被用作中药。《本草纲目》就有“凡用龙骨,先煎香草汤浴两度,捣粉……入补肾药中,其效如神”的记载。覃秀怀从小就听说附近的石山有无数岩洞,岩洞中除了大量可以当作肥料的岩泥,还有一些值钱的“龙骨”,因此,他经常在岩洞中翻找。这天,他在楞寨山硝岩洞洞口附近寻找岩泥,寻找到大量的泥块,泥块中夹杂着“龙骨”。
12月25日,覃秀怀收拾了一担“龙骨”,挑着担子前往当地的合作社收购站。他在收购站遇到了银行营业所的主任韦跃社。一番闲聊,韦跃社对覃秀怀担子里一块类似人类下颌骨的“龙骨”产生了兴趣,动员覃秀怀把这块“龙骨”献给政府,告诉他,这说不定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为科研工作贡献一分力量。
覃秀怀将这块“龙骨”送到了柳州市文化局,一场惊人的大发现就此诞生。柳州市文化局一接收到这块“龙骨”,就觉得它大为不凡,为了确定它的价值,文化局与当时正在广西南宁考察的以裴文中为首的华南洞穴考察队取得联系,随即又派人将标本送到南宁。在古人类研究方面建树颇丰的裴文中先生一眼就确定,这正是考察队多方寻找的巨猿下颌骨。考察队立刻前往柳州,展开调查。
1957年,针对硝岩洞的发掘工作正式展开,发掘历时7年,一共发掘出数千件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中,有3件巨猿下颌骨,上千枚牙齿。在第一块巨猿下颌骨出土的地方,发掘出了10枚小种大熊猫牙齿;在第二块巨猿下颌骨出土的地方,世界上第一个小种大熊猫的完好下颌骨惊现于世,出土的小种大熊猫化石共计79件。
尽管小种大熊猫化石的地质时间为距今200余万年,远远比不上葛氏郊熊猫的地质时间,但数量如此众多的大熊猫化石在中国出土,对于“华籍欧裔种”的说法无疑造成了冲击,中国的科学家因此大受鼓舞,继续坚持不懈地探索大熊猫的真正起源。
197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察人员来到云南,在禄丰县石灰坝第三纪褐煤层化石发现地展开发掘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修筑成昆铁路时,这里就挖出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但出于种种原因,直到1978年,考察人员才对这片区域进行发掘。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脊椎动物化石被发现了,除了一些古猿颅骨、下颌骨等珍贵化石,考察人员还找到了大熊猫祖先的化石!
科学工作者对禄丰出土的熊猫类化石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它们应为一种形态原始、个体小的大熊猫类动物所有,其颊齿齿列长约为现生大熊猫的三分之二,在前臼齿的形态上,与大熊猫类似;臼齿的形态则更接近熊类,长度稍大于宽度,牙面上有明显的釉质褶皱,与现生大熊猫臼齿宽大于长,牙面上有大小不等的凸起或棱脊的形状不同。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动物应该介于祖熊与大熊猫之间,是一个新属、新种,并将其命名为禄丰始熊猫。禄丰始熊猫的地质时间大约距今800万年,远超葛氏郊熊猫的地质时间。在形态上,禄丰始熊猫明显小于葛氏郊熊猫,其牙齿齿尖高度也低于葛氏郊熊猫,齿冠面皱纹也多一些。两者的差别表明,禄丰始熊猫与葛氏郊熊猫不处于同一演化水平,葛氏郊熊猫应该是熊猫类一个早已灭绝的旁支,并非现生大熊猫的祖先。
此后不久,元谋始熊猫化石的发现,为大熊猫起源于中国的说法再添力证。
1986年10月的一天,云南元谋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叫李自秀的彝族少年无意间捡到了一些美丽的“龙骨”。消息很快传开,11月初,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的江能人教授也听说了这件事。这会不会与研究所一直四处寻觅的古猿化石有关?江教授立刻赶赴李自秀所在的物茂乡德大村找到这位少年,表明自己对他手中“龙骨”的好奇。李自秀没有迟疑,将“龙骨”交给了江教授。一颗古猿牙齿的化石在这些化石中熠熠生辉,江教授激动极了。
现生大熊猫和小种大熊猫的头骨区别
云南省文物部门对这一新发现高度重视,针对这片区域的考察行动很快展开。这次发掘工作自1986年12月开始,于1990年1月结束,成果颇丰,除了发现了大量古猿化石,还收获了始熊猫化石。
古动物学家宗冠福对这次发现的始熊猫化石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论发表在1997年出版的《元谋古猿》一书中。宗冠福认为,新发现的化石在个体上小于禄丰始熊猫,牙齿形态和禄丰始熊猫基本相似,前臼齿在形态上比禄丰始熊猫更接近现生熊猫,地质时间距今大约700万年,晚于禄丰始熊猫,其进化水平与禄丰始熊猫相比,稍显进步,故而应为一新种,将其命名为元谋始熊猫。禄丰始熊猫化石和元谋始熊猫化石的重大发现,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大熊猫的演化进程,也证实了现生大熊猫起源于中国的观点。
但是大熊猫起源于欧洲的说法并未就此告一段落,漫长的时光里,无数生物活动的痕迹都消失无踪,而化石的形成条件又极为苛刻,人类只能依靠仅有的化石发现来揭示远古生命的奥秘,这也使无数秘密难以为人所知。
2012年5月,古生物学家Abel la等人在西班牙发现了熊猫类化石,经过研究,证实为大熊猫祖先的一个新类属,将其命名为克氏熊猫。克氏熊猫的地质时间距今约1160万年,这一发现将大熊猫家族史提前了近400万年。
2017年10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古人类学家大卫·贝根(David Begun)在匈牙利发现了一组1000万年前的牙齿化石,并在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德·博尼斯等人的帮助下对这些化石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牙齿化石的形状,判断它们属于古大熊猫。研究者之一胡安·阿贝拉表示:“大熊猫的直系祖先可能来自亚洲,但与欧洲更古老的种类也有着联系,这是它们已经灭绝的旁支。”
熊猫类近亲化石在欧洲几次出现,表明亚洲与欧洲这两个大陆在中新世时期(距今约2330万年至530万年)存在大量生物迁徙现象。但是,这些更为古老的熊猫家族成员,究竟是不是始熊猫的直系祖先?目前科学家只能确定它们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学术界普遍认为,发现于中国的始熊猫是现生大熊猫的祖先。
大自然是一个杰出的谜语制造者,将无数谜题掩藏在大地的各个角落,其中一部分人类已成功破译,但更多的谜题依旧存在,静待好奇的人们去探索。无数秘密深埋地底,或许永远不会被发现,或许明天就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