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绪的三个来源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会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当我们在感知生命中的这些愤怒、悲伤、欢喜、惊讶等情绪时,脑子里不禁会出现这样一个疑问:我们的情绪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它的来源究竟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常见的来源有以下三种:
第一,情绪来源于对生理反应的意识。
早期美国的心理学之父詹姆斯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生理反应在前,情绪状态在后,情绪来源于对生理反应的意识。
对此观念,詹姆斯进一步解释道:“情绪是伴随着对刺激物的知觉直接产生的身体变化,以及我们对这种身体变化的感觉。通常认为我们因失败而悲伤,而后痛哭;因遇到熊而害怕、战栗,而后逃跑。然而,实际上的顺序恰恰相反,应该是因为痛哭而悲伤,因为逃跑而害怕。”
与詹姆斯观点一脉相承的是丹麦的心理学家兰格的情绪学说,兰格也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变化,而生理变化又会带来一系列的情绪体验。
第二,情绪的体验是丘脑信息平行的效应。
这一观点是美国生理心理学家沃尔特·坎农提出来的。坎农认为内脏相对来说不是特别敏感的器官,实验的数据也表明内脏的变化通常发生在刺激之后的一两秒内,这样的速度远远不及情绪反应的速度,因此仅仅依靠反馈性很差的内部器官无法区分人类的多种情绪,故而内脏不能成为情绪体验的一种来源。
在沃尔特·坎农看来,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而丘脑唤醒是大脑解除丘脑抑制的机制,情绪的体验及其生理症状是丘脑信息平行的效果。
为了论证观念的正确性,他曾经将实验的小动物切去大脑皮层,只保留丘脑,结果这只动物依旧有愤怒的情绪,当把丘脑剔除,这个情绪也随之消失了。另外,小动物单侧的丘脑受到损伤,单侧的情绪表现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情绪反应产生于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这种观点最早被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认为人的情绪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息息相关。之后,斯坦尼·沙赫特在亚里士多德观念的基础上又进行多次实验,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见解。
沙赫特认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性作用。支撑沙赫特这一情绪认知理论的就是下面要讲述的这个实验:
这个实验是沙赫特和辛格(Singer J.)在1962年共同设计的,实验请来三组大学生,每组大学生都被注射了肾上腺素,被试者并不知道实情,只知道自己被注射了维生素。
事后,实验人员告诉一组被试者注射完激素之后会有哪些正常的反应,告诉另外一组被试者注射完之后会有头痛、手麻、脚麻等症状,最后一组被试者则什么也不知道。之后,三组被试者分别进入愉欣快和愤怒两种不同的情景之中。
最后,实验人员发现正确告知的那组被试者的情绪并没有受生理变化的影响,他们既没有产生愉快的情绪,也没有产生愤怒的情绪。而误告的那组和未告的那组则有很大的情绪波动,他们到了愉快的环境中变得非常高兴,到了愤怒的环境中则表现得非常生气。
从这个实验中,沙赫特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被试者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与其对生理变化的认识有莫大的关系。他们对生理变化的认识不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也大不相同。换句话说,情绪既与生理反应有关,又与人们对导致这些反应情景的认知评价有关。
对于以上三种情绪理论,有人曾经举过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
当你看到一只强壮凶猛的野熊时,你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呢?
用詹姆斯和格兰的理论来说:立即逃跑,然后感到害怕;
用沃尔特·坎农的理论来说:感到害怕,同时逃跑;
用沙赫特的理论来说:认为熊对自己有威胁,所以感到害怕,想要逃跑。
从上面三句简短的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情绪来源论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至于哪一种才是正确的,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未来还需要我们做更为科学深入的研究。
马骊给你划重点:
1.我们想要解决情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情绪的由来。只有了解了情绪的由来,才能更好地识别情绪和管理情绪。
2.关于情绪的来源,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一般来说,常见的说法有以下三种:情绪来源于对生理反应的意识;情绪的体验是丘脑信息平行的效应;情绪反应产生于人们对事物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