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艰难,民生艰难啊!”
王象晋叹息不止。
他跟方正化的工作并不相同,后者要去军镇中进行抚恤,还要往前面去一点才忙起来。
而老王却是要在陕西大地上推广甘薯的,一进入地界就要着手。
所以方正化与之分道扬镳,只留下了皇爷特批的,一些口舌伶俐的人和卫队护着王象晋的安全。
而王象晋虽然得了圣旨,以“钦差”身份压着地方官员配合种甘薯,可行事起来仍不顺利。
底下的县官多是老混子,平时跟着当地的乡绅一块狂吃民脂民膏,到替百姓半点小事的时候,就推三阻四。
种甘薯?
这是小事!
老百姓种什么关我什么事?
只要他们还能给自己交税,替自己服徭役,百姓在地里埋人他都不管!
可种地要水吧?
官府要兴修水利,要拉人手干活,要通知下面的村镇……
这样一来,官府就算不亲自下地耕田,也得受累啦!
既然受累,那中间再吃点回扣总行吧?
哪有收税服役,中间人不贪点的?
王象晋可没想到,就推广甘薯这种微小之事,都能给这群蛀虫抓到机会上去舔一口油水。
好在他到底有些地方经验,为人做事也重视实践,种甘薯的时候会下去视查情况。
于是下去了一两趟,就发现了这种事,当即怒气冲冲的给陕西巡抚胡廷宴发文,要把这些玩忽职守的县官留职查办。
但胡廷宴这人是谁?
是能对着今年年初爆发的农民起义漠视,还理直气壮的说出“此饥氓也,掠至明春自定矣”,还把下面汇报有暴乱的官员都打一顿,对上面假装无事发生的屑领导。
对王象晋的文书,他给点面子和了稀泥。
先说地方的确艰难,
陕西本就缺水,此时正值秋收,也缺人手,让官府强征人力,本来就不容易。
群氓不肯配合的嘛!
那官员一辛苦,收点补贴是正常的,这也是官场上的潜规则,希望老王能明白。
如果他要发倔,地方一摆烂,大家的任务都完不成,皇帝肯定要罚你。
不过我既是陕西巡抚,你哥是老资历的九边督抚,给你个面子,我下令让地方少贪点,帮你把工作糊弄过去就好了!
王象晋气的鼻子都歪了。
虽然胡廷宴不敢用白纸黑字把这种话写出来,但王象晋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他的题外话?
昏庸啊,昏庸!
老王当场留下胡廷宴的手书,又给皇帝发了奏疏去告状,转而又拿着圣旨,自己带人治了几个,这才把这种风气遏制下去。
幸好皇帝对于陕西糜烂早有预料,给了自己全权,不然对上这些官员,还有胡廷宴这种不管事的“封疆大吏”,王象晋还真没办法。
只是王象晋也能知道,他这么做,就相当于跟陕西的部分县官们撕破脸了。
陕西这情况大家懂得都懂,穷的人都能当柴火用,仅有点好的也得被陕西的各个藩王吃了。
来这里当官的都不是正经进士出身,而是一堆老明经(明朝贡生别称明经),读了一辈子书被分配到陕西,不想办法捞点怎么对得住自己?
如今王象晋要治他们,他们反手就把弹劾送到了中央那边。
乱弹劾,
这在大明官场可算是基本技能了。
中央那边党争起来随便扣帽子,地方上自然也跟着学。
以大明朝前几任皇帝的风格,他们不觉得皇帝会这么信任王象晋。
就算最开始满心满眼都是老王,但只要多点人坚持给老王泼脏水,也能成功给皇帝洗脑。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也的确在这种手段上狠狠摔过几跤。
可他们没想到,
朱由检有了后世的记忆,相当于在一片迷雾中开了全图挂。
不敢说全知,但哪些人可以用,哪些话不能信的,他是懂的。
于是弹劾王象晋“滥用职权,欺凌地方”的奏疏都被留中不发,朱由检还把王象晋告状的吗几个县官给撸了,同时狠狠责问了一把胡廷宴。
有了皇帝的支持,王象晋推广甘薯方便了许多。
毕竟不是谁都拿着乌纱帽去勇于挑战自我的。
老百姓被他们榨了这么多年,早就没多少油水可榨了,现在只是错失一个机会而已,不值得他们去拼命。
而且皇帝也说了,好好做是算政绩的,他们好好配合的话,指不定真的能动一动位子——
地方官员,特别是县官这种大明朝正式官制下的底层摆烂成这样,除了本身有问题之外,也是有一些外因的。
官场上的人都是从科举里卷出来的地区卷王,而在卷王之中,也是有大小高低之分的。
比如说举人补任的官员天然比同级进士出身的要低,贡生当官又和进士当官有区别。
起码进士有足够的上升渠道,而贡生们通常直接被下放到地方,没有大功和机会,一辈子也就在那儿打转了。
而这本就不妙的生态,在神宗几十年不上朝的情况下,进一步破坏。
毕竟神宗连阁臣部堂都不任命,还给你一个小县官调动?
这就导致了即便某些人的确有才又肯做事,却只能在基层不断的“锻炼”。
现在这推广甘薯,看上去倒像个机遇。
而对王象晋来说,地方县官配合了还不够,陕西的百姓仍在观望中,不是很愿意在抢收那微薄的粮食后,去补种一种自己从来没听说过的新农物。
王象晋第一次召集百姓人让他们种甘薯,就遇到了不小阻碍。
毕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放在这里,自然而然的,大明朝廷的可信度也低得不成样子。
有好事?
什么时候好事能轮到自己来享用?
可别是找理由让自己来给老爷们修衙门宅子吧!
而当王象晋把甘薯发给他们的时候,也没人主动伸手去接,只神色麻木都问他道,“老爷,额们家里都没钱啦!”
陕西多灾,按照朝廷政策,每逢灾年,是要给百姓发些良种农具下去赈灾恢复的,毕竟一场大灾下去,很多老百姓什么都没有了。
但这,要钱!
没钱,就要想办法去借,不然拿不到今天种地的种子。
没有种子,就没有收成,那怎么交税?
不交税,又罚款!
层层盘剥下来,老百姓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免费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王象晋一时哑口,最后才无奈道,“本官不要你们的钱!”
对方脸上闻言,麻木的脸上露出来一丝害怕。
不要钱,
那要什么?
京城里来的官还要吃人吗?
“唉!”
“你们来说吧!”
王象晋对着这样的人,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劝慰。
他到底是个读书出来的官员,和百姓之间有天然的等级差距。
在陕西一众权贵的乱搞下,百姓很难再去相信当官者的话。
王象晋只能让朱由检派来的那些口齿伶俐的随从来发言。
好在这些随从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临行前还被抓着紧急培训过。
朱由检明确指出,对待群众不能摆架子,不能只讲道理画大饼,要给他们实际点的东西。
不管是朴素真挚的语言,还是实打实去劳动,总得把群众对种甘薯这件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崇祯元年的旱灾来得又急又猛,如果只是强迫人去种,估计底下人也是糊弄着过,指不定就算王象晋亲眼盯着种出来一片甘薯田,人一走,那甘薯就被人翻出来扔了,或者就堆在土里不闻不问。
没有经过后世科技改良的甘薯可经不起这么粗暴的对待,无论如何,在甘薯种植的前期,还是需要一点呵护的。
得让人主动种上,才能保证后续能收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