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邸报

朱棣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标两人眼前一亮。

“你想如何做,说来听听!”老朱一脸期待的看着朱棣。

“这背后之人想必没有如此大的能量,能鼓动那么多的学子闹事,其中定有几个煽风点火,夸大其词引导百姓的人。”

朱元璋听到这,忍不住出言打断:“老四,你是想说擒贼先擒王?”

“这法子恐怕也是治标不治本,现在的关键在于如何扭转京师百姓对新学的看法,况且天下何其大也,堵得住京师人的口,难以堵住众生之口啊。”

朱棣摇了摇头,颇为自信:“爹,我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此事,还能彻底转变百姓对于新学的看法,乃一劳永逸之策。”

朱标也被朱棣的话勾起了好奇心,“四弟,是何方法?”

“官报!”朱棣言之凿凿。

“官报?”老朱和大朱异口同声。

“没错,学子和百姓被有心之人利用,无非是对方暗地里夸大新学的坏处,将其贬的一文不值,此法,我称之为舆论。”

“背后之人操纵舆论,敌在暗我在明,形势对我们不利,既然要扭转局势,就要从这源头出发,操纵改变舆论!”

父子二人对朱棣的说辞感到一阵新奇,这“舆论”一说,他们还是头一次听到。

不过朱棣总结的一针见血,他们也纷纷听了进去。

朱棣顿了顿,继续说:“所谓官报,便是由以朝廷名义,撰写一张书纸,上面的内容可以是朝中大事、边关战况,亦或者民间趣闻。”

“官报以官方名义发出,信服程度自然高了一大截,若养成习惯,长此以往,遇到事情,百姓们都会下意识以官报上的内容为主,其他流言就算是有,也掀不起波澜。”

古人的智慧其实不容小觑,这所谓官方报纸一说,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曾有过,在唐朝才开始兴盛。

不过最初的官报称之为“邸报”,主要供官员阅读,内容也比较官方。

而宋朝时,邸报的发行趋向固定,并且由于宋朝经商环境良好,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进行售卖的商人。

明朝在中后时期,邸报才相继出现,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从六科进行抄录,印制并公开出售。

时称《京报》。

其实在上次他被流言中伤,引得朝中官员忌惮于他时,他就不止一次有过这个想法。

受制于古代交通,各地域之间的消息流通的手段其实极其有限,一般都是由各地官府或者是行商之人传递。

可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消息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

就比如新学改革一事,朱元璋昨日下的诏令,一层一层传递下去,恐怕那些偏远地区的普通人需要七八日才能得到消息。

而京师附近的人几乎第二天就知道了此事。

这就是信息差。

若有身怀恶心之人以信息差做文章,操控舆论,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

就如前段时间的流言,说是朱棣意欲弑君夺位一般。

“就比如此次学子聚众抗议一事,我们便可在官报上加以说明,将新学具体措施及利弊陈列出来,并言明新学相较于科举的优异之处。”

朱棣将官报娓娓道来,引得朱标一阵侧目。

“四弟所说官报,可是唐宋时流行于民间的邸报?”

朱棣点了点头,对大哥的识货感到十分欣慰。

朱标神采奕奕,一扫苦闷:“四弟这法子好,非但如此,咱们还可广而告之,说是有心之人搬弄是非,这官报一经发出,流言不攻自破。”

朱元璋出身贫困,自然没有朱标那么好的条件读经念史,还是朱标对这宋时的邸报一说进行了大概的解释,他才有些明白。

老朱只是因为出身,导致知识面不广,但人不笨,只是简单的听朱标说了说,就提取了其中的关键。

“老四,照你这么说,这官报想要传遍全国,单凭官府可是不行。”

“可若是要按照宋朝那般,准许商人抄录印刷,进行售卖,一来,商人若被人售卖心怀不轨,对官报内容做出修改,故意误导百姓,该当如何?”

“二来,这官报既然要做到老四你所说的那般,流行于民间,要价就不能过高,可纸张费钱,咱不可能让那些个作坊自掏腰包吧,这补贴的钱还不是得国库来支?”

姜还是老的辣,朱元璋短短几句话,将官报的隐患说的一清二楚。

因地制宜,明朝不像唐朝,也不是宋朝,加上朱棣说的官报,从内容上显然是要更加亲民一些。

虽然亲民,但官报既然是官方所发,从根本上就代表着权威,务必真实。

这两点要求有些互相矛盾,与前朝的邸报压根不相同。

朱标脸上的神采也收起了两分,显然,他也认识到了官报的局限性。

这玩意好是好,可却有着不稳定性和费钱。

朱棣面色如常,心中思考片刻后,对于朱元璋的质疑给出了回答。

“爹,此事简单,若操作得当,非但不用国库贴钱,反而能成为一项不菲的收支。”

“哦?说来听听!”朱元璋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的看着朱棣。

“从官报撰写,印刷,再到售卖,全都集中归于朝廷,由朝廷在各布政司、各府、各县,开设书坊。”

朱元璋听到这,下意识忍不住想要说些什么,但还是收敛了下来,打算听听朱棣后面的话,毕竟这小子鬼点子多。

看他这样,朱棣不由得有些好笑。

“爹,您是不是在想,这开设书坊花销更大,是舍本逐末之举?”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刚才的确是这样想的。

新学改革中就要在各地扩建学府,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为免掉多余的束脩费,学府教书先生的费用也得由官府来出。

若是再开设书坊,专门印刷官报,那不是缺心眼才做的亏本买卖吗?

他朱元璋虽然之前看不起经商的,可也不想白白的往书坊砸这么多钱。

要照这样,干脆还不如抓几个闹事最凶的杀了去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