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天差地别
- 红楼:从迎娶林黛玉开始逆天行道
- 久更
- 2302字
- 2024-10-07 11:11:04
王卓一行人吃完饭,便离开酒楼,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大石庄。
刚走没多远,远处就传来一阵喧嚣:
“发粮!发粮!”
“你们个个红光满面,那像挨饿的人!”
“再不发粮,我们就把县衙烧了!”
……
王卓一行人进入泌阳县主干道,远远便看见一群灾民围堵在县衙门口闹事。
只见,带头闹事者面容苍劲,自带一股匪气,仔细看,匪气中还夹杂着一丝书生气:
“大人,我丑话说在前头,若你还是五天一大粥,三天一小粥地赈灾,我就把这些铁锅全砸了,把你这县衙也烧了!”
年过半百、一脸忠厚的县令叫苦不迭:
“你们听我说。”
“之所以衙门三天一小粥,五天一大粥地赈灾,是因为县里也没粮。”
“为了让大伙都能活下来,县衙不得已才这样做。”
“倘若一起把粮发了,前面吃饱了,后面怎么办?”
“你们大伙看看,现在县衙拢共就这么些米,除了这样熬粥赈灾,县衙也真是没有办法。”
“如果你们坚持要发粮,我就一次性都分给你们。”
说着,就有衙役推着一架独轮车过来。
独轮车上有三个麻袋。
衙役打开麻袋,麻袋里面装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
饥肠辘辘的灾民见了,两眼放光,一心只想分到一些米,根本听不进他们在说什么。
听到发粮,远处的灾民蜂拥而至。
短短一瞬间,就将衙门外堵得水泄不通。
灾民们伸着手,扯着布袋,拼命往前挤。
把原本在县衙外闹事的一群人,挤得没了空间。
他们的话更是没有人听。
一脸忠厚的县令脸上闪过一抹笑容,然后,一脸悲痛地宣布发粮,并着衙役维持秩序。
看着灾民有的用手捧米,有的扯着布袋装了一小撮米,高高兴兴离开。
县令悲痛的脸上闪过一抹得意。
就在这时,他余光中瞥见有人骑马而来,转头看去,正是王卓一行人。
他立马收起得意的表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非常悲痛。
不知是演技不过关,还是看到王卓紧张的缘故,县令越想让自己看起来悲痛,就越忍不住想笑。
为此,他只能用手遮住下半边脸,把头转向一边,假意咳嗽。
装模作样了一会儿,他用余光扫视街道,已看不见王卓踪影,才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
只见,王卓一行人已经走远,压根没有理他。
县令脸上闪过一抹笑容:
也是,公子哪会管这些灾民的死活。
………
大石庄。
夕阳染红了云层,在天边留下一抹晚霞。
大石庄,炊烟袅袅。
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在吐着幸福的热气。
庄子里,依稀能听到孩童们追逐打闹的声音。
忽然,一嘹亮的童声传来:
“公子,公子来了!”
紧接着,庄子里就响起一片孩童的悦耳声:
“公子来了!”
“公子来了!”
不一会儿,就有五六个孩童飞快地朝着王卓跑来。
大一点的八九岁,小一点的四五岁、还流着鼻涕。
“公子,我给你牵马。”跑在最前面的孩童,一脸无邪地看着王卓。
王卓微微一笑,翻身下马,把缰绳递给了他。
那孩童接过缰绳,高兴得手舞足蹈。
跑在后面的孩童,一脸失落。
王卓笑道:
“都有,一人一匹。”
闻言,跑在后面的四个小孩都喜笑颜开。
昭阳公主四人也纷纷下马,把缰绳递给了走来的孩童。
“我也要!”一个三四岁的稚童跑在最后面,话刚说完,就摔了一跤。
他没有哭,而是翻身爬起,奶声奶气地踢了两脚绊倒它的土坎:
“让你绊,让你绊!”
王卓来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笑道:
“小鼻涕虫,你知道我是谁吗,就跟着哥哥们跑。”
那小孩用袖子擦了擦流出来的鼻涕:
“知道,你是公子。”
“我娘亲说,骑着白马,长得又高又好看的人就是公子。”
王卓笑了笑,一把抱起他,给他拍了拍膝盖上的土:
“你娘亲还说什么了?”
小男孩脱口而出:
“娘亲还说,公子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人。”
“如果…如果没有公子,我们都会饿死。”
这时,庄子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陆陆续续走出来迎接王卓。
他们个个红光满面,面带笑容,争先恐后抢着让王卓去他们家吃饭。
“公子,今晚去我家吃饭,我娘子刚炖了两个猪蹄。”
“公子,去我家吃,我今天在山上打了三只野兔。”
“公子,来我家吃吧,我给你做你喜欢吃的烩面。”
……
这时,头发花白的村长笑道:
“都别争,公子在哪家吃都是我们大石庄的福气。”
王卓也道:
“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今儿,我在村长家吃。”
“大家都回去吧,待会儿回去晚了,锅都烧糊了。”
闻言,一大婶一拍大腿:
“哎呀,只顾着出来看公子,锅里的蛋还没出锅……”
说着,就笑着往家里跑。
其余人也跟着笑了,然后,各自回家去了。
随后,王卓将那稚童交给孩子的母亲,便跟着村长,他家去了。
牵马的几个孩童,则跟在后面窃窃私语:
“两个姐姐好漂亮啊,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
“画里的都没两个姐姐漂亮,我看她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
听到小孩子们的童言童语,昭阳公主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心里却十分复杂:
同样是河南南部,同样是朴实的农民,仅仅是因为庄园主、或租种土地的大户不同,境况竟能天差地别。
看来,推行土地新政刻不容缓,不能再让那些豪族、大户攥着大片土地为所欲为。
不作为的官吏,特别是吞没赈灾粮的官吏,必须处死!
情节严重者,应诛九族!
……
一旁的惜春,听到小孩们的欢声笑语,不由得想起酒肆门外那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
不行,我得劝劝姐夫,让他帮帮哪些受灾的灾民。
……
前面,王卓问村长:
“菜米油盐可还够?”
头发花白的村长点头道:
“够,够!”
“家家户户按照公子的吩咐,按人头每月领米,每周领菜,都有一些富余。”
王卓点了点头,又向村长了解了一些庄园里的其他情况。
总体来说,与预期相差不多。
虽然天灾让大家连续两年颗粒无收,但人们靠着王卓每月、每周拨下来的米和菜,家家户户都衣食无忧、温饱不愁。
“咯咯咯、咯咯咯。”
前方传来一阵母鸡下蛋的声音,那里正是村长的家。
王卓一行人刚到村长家,就有村民陆陆续续端着大盘小盘的菜过来,这些都是他们眼中的好菜。
他们知道,如果没有王卓,别说这些所谓的好菜,就连菜根、烂菜叶都吃不上。
他们都是从困苦中活过来的人,知道衣食无忧、温饱不愁是多么难得和来之不易。
所以,每个人都倍加珍惜,亦心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