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故人

双月岛上的工匠渐渐得心应手,他们很快就在月河的两岸架起两个炮台,对准了入口。

只要有敌船经过,必定得先承受两座炮台的交叉攻击。

而月河两岸的山脉阻碍了船上的视线,敌船想要摧毁炮台可就困难重重。

这几个月来,南洋号和福广号不断运回贸易的商品,让双月岛渐渐富足起来。

有了十五艘三桅战船,徐仲平隔三差五率领他们前往东海海域清缴海盗和倭寇。

让海域上的商船能够安然通过。

吕宋岛宋家的生意也在徐仲平的帮助下越做越大。

他们的生意遍布台湾、琉球和日本,形成了一条贸易网络,补足了李家的缺口。

据说十三洋行没了李朝这个盟主,分崩离析。

剩余十二家洋行的家主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坐盟主之位,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也没吵出个结果,只能不欢而散。

从此以后,十三洋行并不是一个紧密的联盟,他们反而成为了竞争对手,互相给对方的生意使绊子。

宋嫣然自然对盟主之位没有兴趣,她早早地向他们宣布了主权,自己专注于做吕宋岛至日本的生意。

对于大明其他地方,他不感兴趣。

其他家主也并没有把这个小妮子放在眼里,这正好给予了宋家很好的发展窗口。

这日,徐仲平如往常一样准备驾驶明武号率领船队去肃清海域。

正要驶离港口,灯塔传来了雄厚的钟声。

陌生船只正在靠近港口。

徐仲平皱起眉头,两座炮台还不够威慑海盗吗?他们竟然不知道船主的威名,还要来劫掠?

当他看到船只时,吓了一跳。

十艘战舰一字排开,缓缓驶向月河,船上赫然挂着日月“明”字旗。

是大明的战船,他们为何远渡重洋,来这双月岛?

他想到了双屿岛的下场,难道他的这座小岛这么快就被朝廷盯上,派兵来剿灭他?

区区十艘战船,也太小看他徐仲平了吧。

徐仲平吹了一声响哨,示意所有人员做好战斗准备。

然而,明船似乎并没有战斗的意愿。

他们行驶缓慢,且没有架起火炮。

当为首的主船行驶到河口时,他发现船头上的人有些眼熟。

莫不是故人?

他定睛一看,认出那人竟然是徐渭!

他不在胡宗宪麾下当幕僚,来这做何?

那时,正是他和胡宗宪合谋哄骗他们抗倭,最后过河拆桥出尔反尔杀了汪直。

来的正好,他正要会一会徐渭。

明船进港升起了代表和平的旗帜,证明他们并没有恶意。

徐渭缓缓走下船,比起初见时的放浪形骸,如今的徐渭显得温文尔雅,颇有明朝官场的气息。

他见到徐仲平,立马迎了上去,拱手道:“仲平兄弟,数年不见,可好?”

故人相见,分外眼红。

徐仲平不知徐渭真实来意,微微抬手,回道:“拜徐大哥的福,背井离乡,过得不错。”

徐渭知道他在讽刺自己,但也不恼怒,笑道:“仲平兄弟莫不是耿耿于怀汪直之死?”

这是汪清清的逆鳞,她听到徐渭提到汪直之死,立马拔出火枪,用枪口对准了徐渭的头。

“你们害死我爹,我让你们偿命。”

徐仲平并不想阻拦,他支持清清为汪直报仇,可也在意徐渭的来意。

徐渭无奈的苦笑道:“老船主之死,并不是鄙人和胡大人能左右的。”

“仲平兄弟是聪明之人,朝廷众人上书请求处死老船主,胡大人也极力阻止,可蚍蜉怎能撼树?”

汪清清怒道:“你不要巧舌如簧,我要杀死你,为我爹报仇。”

徐渭闭上眼睛,“如果汪姑娘执意如此,我徐某甘愿受罚。”

汪清清的手在颤抖,最后咬咬牙,抛下火枪,哭着跑了出去,郝娇儿追了上去。

徐仲平知道汪清清明白徐渭说的有道理,汪直之死并不是胡宗宪和徐渭能左右的。

“可胡大人下令戚总兵杀我,这你可知晓?”

徐渭落寞的摇摇头,“不管你信不信,我曾劝过胡大人。”

徐渭知道他已失去了徐仲平的信任,到头来他并不了解他的伯乐胡宗宪,也不了解自己。

“那你此次来,是有何事?”

徐渭长叹一口气,“现在朝廷局势波云诡谲,我是来招安你的。”

徐仲平想不到自己的名声已经传到了朝廷,传到了内阁,他们这么快就做出了行动。

“像老船主一般把我诱降,随后斩首示众?”徐仲平冷笑一声,故技重施,他们是把他当傻子吗?

徐渭负手而立,“实话说,我并不清楚,我也并不指望你接受招安。”

“我也只是奉命行事。”

此刻的徐渭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气势,举手投足都显得保守和畏缩。

徐渭接着说道:“不过你放心,这次的招安并不是胡大人提议,而是裕王!”

徐仲平听到裕王二次睁大了双眼,裕王即是朱载垕,也是未来的隆庆皇帝。

他支持开关,任用贤能,最后却英年早逝,在明朝诸位皇帝中,只有他和弘治可称得上明君。

如果他不是这么快驾崩,也许就不会有万历这个昏君上台,历史就能改变走向。

徐仲平还来不及回答,徐渭又滔滔不绝道:“恐怕这次的招安和立储有关。”

“仲平兄弟,我作为兄长给你句忠告,这是你最好的一次机会,为未来的太子所用。”

“你不想想你在杭州府的爹娘和兄妹?难道你们一辈子隔着东海,永不相见?”

徐仲平有些被说动了,徐渭说的没错,现在他的力量并不能对抗整个明廷,他需要大明内部的支持。

隆庆皇帝是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攻打日本将会事半功倍。

看到徐仲平还在考虑,徐渭背身上船,“我给你三日时间考虑,我在船上等你的答复。”

“裕王殿下求贤若渴,如果能被朝廷招安,你也不用躲在这个小岛上。”

徐渭的话如利剑一般刺入徐仲平的心脏。

他仔细的思考起来,时间过得太快,今年已经是嘉靖四十一年,再过四年正是嘉靖皇帝驾崩的日子。

也就是说裕王马上就会登基成为新的皇帝,严嵩和严世蕃也将在嘉靖弥留之际被除去。

现在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