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
- 林阳
- 1432字
- 2024-10-16 17:38:53
四
沃渣的重要作品还有1937年刻的《抗战总动员》,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入侵中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时刻。画面中,有手持步枪的战士,有拿着手枪的军官,也有戴着草帽拿着梭镖的农民弟兄。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奔去,那里硝烟滚滚,那里是战斗的主战场。作者清晰地刻画了全民抗战的内容和主题。
《防空》作于1939年,几架敌机在天空飞过,仿佛能听到隆隆的轰鸣声,战士静静地伏在角落的草丛中,右边是一棵大树,一头背负粮食等物的驴一动不动地藏在树下。画面简洁生动,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查路条》同样创作于1939年,一边是牵着驴的农民,作者将他的憨厚刻画出来,画面中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手握红缨枪,一个认真地读路条,他们不以衣帽取人,履行职责。人物神态生动,画面中红缨枪、旗帜、临时搭建的窝棚等都很好地衬托了主题思想。
《夺回我们的牛羊》创作于1945年,反映反扫荡的内容。山沟里,八路军集结部队,扑向日寇。大批的牛羊已经被藏在山沟,前方,八路军英勇地冲向敌军,地雷、手榴弹的爆炸,战马的嘶鸣,将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应当是作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手法不仅娴熟,而且有时间精雕细刻。像牛羊不安的神态、战马的跳跃,甚至车轮的细腻刻画,都使这幅作品的艺术性大大提高。
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1944年10月,一直做鲁艺领导、做美术教师的沃渣终于开始长篇木刻连环画的创作。这部长篇木刻连环画完成于1945年初,共七十四幅,也是我们目前看到的鲁艺时期最长的木刻连环画,这就是《黑土子的故事》。故事发生于老解放区晋察冀北岳区的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叫黑土子的小伙子,他打鬼子不积极,凡事多为自己着想,后来经过多方面教育和帮助,在残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中慢慢觉悟,终于转变观念,成为优秀的游击队员。最后,参加八路军,成为革命战士。1946年,这本书由佳木斯东北画报社出版。沃渣在前言中说:“这样较大的连环木刻,在我还是第一次尝试,里面缺点一定不少。希望读者多多的严格的指教。”
第三幅,黑土子看见同村人都往沟里搬家,心里有些发慌,也急急地想回村叫上媳妇。这幅画的人物刻画坚实,身上背的谷穗刻制得一丝不苟。作者用刮刀粗略地表现背景,反衬主人公的慌张。
·黑土子的故事 黑白木刻连环画 1945年
第三十六幅,黑土子趁鬼子不提防,挥起扁担往他头上狠狠地砸了几下,“三八大盖”被抛在地上,这鬼子翻了一个身掉到井里去了。这幅画表现得动感十足。飞转的辘轳、扬起来的带铁钩的扁担、黑土子弓步用力的姿态,生动地将鬼子被打下井那一刻的画面表现出来。接着第三十七幅,这幅画与前一张视角相同,不同的是井上的辘轳已是静止状,从这里往远处看,是黑土子心里害怕鬼子追来的情景。原本白色的背景变成黑黝黝的山坳,强化了黑土子杀了鬼子后的不安心理。
第四十八幅,黑土子上了大梁,太阳已经从山背后落下去了。这幅画是表现黑土子准备跑回家看看鬼子的情况,他心里是忐忑的,但作者却采用明快的基调表现,落日余晖洒在山梁上。远方霞光绮丽,近处树木葱茏,一片祥和的景象。作者表现的是紧张战斗前的静谧。
1945年,中国木刻研究会精选了一百八十幅木刻,送到美国巡展。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从中选出八十余幅,出版了《从木刻看中国》,书中选用了沃渣、李桦、王琦、古元等艺术家的作品。图书封面上有段话:“战时中国的面貌,曾经从多方面来描绘过,新闻的报道、旅行者的口述,以至开麦拉的镜头,但这本连环画可以使你从新的木刻艺术家的黑白手法上,看到虽有更多皱纹但仍然保持着欢欣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