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按我的来?”
虽说明知徐光祚跟张仑是来占便宜的,但张羡却不得不带上这俩累赘,只因这年月,勋戚之间还是有信任基础的,只要大明还在,彼此间便不会有太过离谱的背叛行为。
文臣之间,就没有这样的信任基础了,虽说一旦中举,就会被整个文人圈子所保护,但文人圈子里讲的却是县官不如现管,谁在位谁便是老大。
勋戚在大明虽说生来就高人一等,但几经削弱之后,现在的勋戚已经慢慢沦为摆设了。
大明卫所先于边镇被废弛,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只因卫所太强,对地方的控制力就强,卫所的控制力强了,某些人的买卖就要受影响了。
卫所之废,尤其是江南卫所之废,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动的。
大明为什么要放弃安南,只因大明拥有安南,就能在陆路控制旧港,旧港有了大明的官署,海贸就没法做了。
“义兄,你不是真的要在西城所种地吧?”
张羡一句话之后想的很多,徐光祚的问题涉及的也不少。
“定国公有话说?”
“嗯!祖父大人说了,你在西城屯田,开水田却是高屋建瓴之策,若开的旱田多了,只怕你这西城所的百户干不长,义兄,祖父这是何意?”
“祖父之前加上你的,别特么在这占老子的便宜,至于为何,咱们特么在西城所把地种明白了,你让其他卫所的勋戚怎么自处,你又让吃卫所的那些文臣怎么自处?”
“哦……地种明白了,是不是就有了可以参照的收成?有了这个,以大明天下的田亩数来计算,户部的税赋可就要出岔子喽……”
徐光祚的含糊其辞,显然也是做了功课的,这话就不是一个纨绔子能说出来的。
“也不全是这个道理,屯田产出卫所自用,各地卫所屯七守三,这个数字也是有水分的,大明一百二十万军户在册,经历百三十年时间,现在可不是一百二十万喽……”
“当初的一百二十万,到如今只怕至少有五六百万,五六百万人不会没有家眷吧?但多生出来的人哪里去了,才是屯田的关窍所在。”
“卫所的屯田不够,需要朝廷贴补,屯田哪里去了,人口哪里去了,大明的精锐哪里去了,对咱们这些武勋来说才是关窍所在。”
“皇帝都不差饿兵,更遑论咱们这些勋戚,你瞅饱食一餐炖羊肉以后,你们俩的护军瞧老子是不是跟爹似的?”
徐光祚跟张仑来的第一天,张羡怎么也得弄点干货出来。
大明的问题很多,但也很少,一个土地兼并几乎就能涵盖所有问题。
这个问题,殿上君朝中臣不是不知道,只不过通过常规途径解决不了而已。
改朝换代一样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只能是缓解,想要解决兼并问题,改朝换代是方法,转移矛盾也是方法,关键点无非还是利益的划分。
“义兄看事清楚,只是明知屯田是个坑,义兄为何还要跳呢?难道义兄种的稻米不同寻常?”
徐光祚以玩笑之语一语中的,张羡也不解释稻米真的是不同,而是说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先,对文臣们而言,士绅为民,所以他们不吝土地兼并;但对我们勋戚而言,军户为民、百姓也为民,只因这些军户百姓,是咱们功成之后脚下的枯骨,再怎么也得让他们吃饱不是?”
“军户百姓为勋戚之民?义兄这话可有些大逆不道了,但我喜欢,张仑你以为呢?”
徐光祚虽说是京中暴虐百姓的纨绔,但他的暴虐却跟寿宁侯府差不多,只不过是变相的在京师周边侵占田庄而已。
公侯府邸桌面上的力量很单薄,但换到暗影之中,一个田庄就可豢养青壮数百,这股力量若是由边军精锐组成,那就很可观了。
“小叔说的是!”
“张仑,你是心虚还是体虚,这茬回去跟二叔好好说一说,若是心虚,就去九边找个地界杀杀鞑子壮胆,若是体虚,老子有法子给你去了病根儿……”
徐光祚交了底,张仑却还是一副虚头巴脑的样子,张羡便点了他一下。
定国公府跟英国公府只出人不出力,那西城所的事儿,就只能张羡自己来办了,十三太保对他来说远远的不够,现在西城所既然是百户所,自然要满编满员的。
“徐光祚、张仑,家将你们带不来,那老子就只能自行募兵了,你们俩回去之后找家里跟牟斌说一下,让老子在山东军户之中募齐西城所的人员。”
让两个公府去找牟斌批了西城所的人员,对两大公府而言,这就不是出力的事儿,只需一句话而已。
西城所的位置再关键也只是一个屯田所,增加点人手,张懋说句话就够,让两大公府一起去找牟斌,张羡所求,无非就是牟斌这个锦衣卫堂官,能给他多批复一些人手。
“义兄让两府一起开口,可是为了多募人丁?此事不难,难在多募的人丁粮饷自何处来,西城所初开,义兄垫付一两年无妨,但一直垫付,就是蓄养私军喽……”
徐光祚的功课做的深切,张羡也就感受到了定国公徐永宁的诚意,与虚头巴脑的张仑不同,定国公府这次应该是实打实的买定离手了。
若按徐光祚的功课推断,他的徐氏妾,应该也不是徐永宁的虚妄之言。
瞅了眼一身文人做派的张仑,张羡无奈摇了摇头,英国公府到底还是在位者,不肯也不敢放手一搏。
“都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既然五福楼的羊杂能卖一两一碗,老子种出的稻米,未必卖不到百两一石,如今浑河旁开了水田三百亩,可赚三万两,足以支应了。”
“西城所不养废柴,家将你们两人弄不来,会做衣服鞋帽、会制皮革甲胄、会打制铁器石磨、会盖屋建房的匠户,你们能弄来吧?这类匠户不要充数的,只要世代传承的那些。”
听到张羡的扯淡言语,徐光祚瞄了他一眼,一石米一百两,这厮可真是敢狮子大开口,若按百文制钱一斤算,一百两银子怎么也能换七八百斤的制钱。
七八百斤的制钱换一石米,只怕皇帝老儿也未必吃的起,只因西城所这边敢报一百两一石的价儿,内府那些没卵子的太监就敢再加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