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8月8日上映,柯南·何裴、王鹏凯、李雪健、蒋雯丽、李幼斌主演。《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出版以来,畅销至今。董乐山译本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红色根据地的情况。此次新版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版本。
    纪实文学25.1万字
    15.3万人气
  • 会员
    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他将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生活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我已经
    纪实文学12.7万字
    14.6万人气
  • 会员
    胜天半子!《人民的名义》多次提及的神秘之书,剧情重要线索。周梅森作序力荐!矫健中短篇小说集,《人民的名义》首席策划矫健小说力作
    纪实文学13.4万字
    14.3万人气
  • 会员
    《红墙警卫》作者根据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的回忆,记述了他跟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许多鲜为人知生活工作片断、描绘了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书中还专门记录了“第一夫人难伺候”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毛泽东与江青当时的生活情景。
    纪实文学20.2万字
    14.1万人气
  • 会员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8月8日上映,柯南·何裴、王鹏凯、李雪健、蒋雯丽、李幼斌主演。《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
    纪实文学25.3万字
    11.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对塔木德的选编,选编内容为对人生有帮助的部分,剔除了宗教味比较重和宿命迷信部分。是不错的人生指南。
    纪实文学6.6万字
    10.9万人气
  • 会员
    该书是作者在公众号“真水无香”发表的文章的精选集。十几年来,作者以“前警察”和警嫂的身份,更以公益基金创办人的身份,采访了数量众多的普通警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警种涉及刑警、交警、缉毒警等,也有警嫂、警犬等与警察工作有关的采访。该书记录和书写中国警察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所做的贡献,记录他们不事张扬的奉献精神以及埋藏在日常中的英雄主义情怀,在突出他们的岗位职责的同时,也注重他们作为普通人面对生老病死
    纪实文学9.2万字
    10.2万人气
  • 会员
    “恰恰是无力逃脱,才是家庭暴力的显著特征。”语言暴力、电击殴打、社会隔绝、指使谋杀,一起轰动日本的连环监禁杀人案,摧毁受害者人格的恐怖深渊。北九州连环监禁杀人案发生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间,但直到二零零二年才浮出水面。这桩前所未有的恶性案件震惊日本。主犯松永太和绪方纯子虽未登记结婚但形同夫妻。松永太对绪方纯子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家暴,通过精神和肉体双重虐待对后者实施“洗脑”,令其成为自己的帮凶。被
    纪实文学14万字
    9.8万人气
  • 会员
    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央视新闻周刊》赞誉的“公共选书人”杨素秋的图书馆“书目保卫战”。重点记录西安碑林区图书馆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一座图书馆的建立既是一个文化事件,又是一个公共事件。本次事件获得央视新闻周刊、腾讯谷雨工作室、爱奇艺的关注和报道。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
    纪实文学18.1万字
    9.8万人气
  • 会员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红色经典。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通过实地采访和记录,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红色革命和苏区的真实情况,也让全世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与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力量。本书是“中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丛书中的一种,以“做一套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名著”为出版宗旨,从内容到形式方面均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实际需求。内容方面,坚持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不破
    纪实文学27.4万字
    9.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纪实佳作。在如今的浩瀚书海中,能够让人读来欷歔动容、潸然泪下的书并不多,而这本《谁的奋斗不带伤》却是个例外。作者赵美萍用她细腻感性的笔触,将自己从一个小学毕业的山村采石女、到知名杂志编辑、再到大洋彼岸的人生奋斗历程娓娓道来。在当今许多人绞尽脑汁地粉饰自己高贵的出身与辉煌的学历时,她却平静而从容地展现着自己卑微低下的出身与不堪回首的苦难。在人生的最低谷,她也曾绝望过,甚至想过自
    纪实文学26.1万字
    9.6万人气
  • 会员
    2021年这个春节,对于孙海洋一家来说,才算是真正的新年。2007年至2021年,14年又57天的寻找,30多个城市的奔波,5172个日夜的守望,孙海洋终于找到了儿子并带他回家,一家人整整齐齐,圆圆满满,这是真正的小团圆。孙海洋的半辈子都在奔跑:15岁开始,他陆续在武汉、三峡、永顺和深圳为了生计东奔西跑;33岁,儿子失踪后,他背着一个装满资料的旧书包继续奔跑;47岁,他终于在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孩子
    纪实文学10.2万字
    9.3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优秀作品丛书”中的一本。本丛书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撰写的有关文学作品。本书描写了抗战之际,无数湖南少年热血沸腾地投入到抗击外侮的爱国斗争中。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各地英雄儿女齐聚长沙,展开游击战争,凭借顽强斗志和英勇作战挡住了敌人的铁蹄,展现了战火下中华民族的铁骨铮铮。
    纪实文学25.1万字
    9.1万人气
  • 会员
    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纪实文学13.1万字
    9万人气
  • 会员
    这本书是关于中国菜出乎意料的美好,也是一个英国女孩在中国的冒险故事。获得英国饮食作家工会大奖肯定的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在这本难得一见的回忆录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国饮食之间的关系演进。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我们熟悉的中国菜。原来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的甜味,就像
    纪实文学17.7万字
    8.7万人气
  • 会员
    三十年前黄济人名动海内外的纪实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推出新篇,继上部书写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沈醉、文强等国民党败军之将狱中复杂跌宕的思想嬗变之后,新增的下部续写他们获赦后遭受了“文革”的冲击、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直至新千年最后一名“战犯”离世这近半个世纪中的百味人生。该书完全本(包括上部、下部)堪称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实的人性史。三十年前出版上部,轰动海内外,被誉为“参
    纪实文学40.4万字
    8.7万人气
  • 会员
    2020年,52岁的母亲从陕南农村来到深圳务工。独立生活十几年后,“我”与母亲在深圳相聚,重新住在一个屋檐下。我们在狭小的房间中争吵,母亲看不惯“我”的花钱方式,“我”难以忍受母亲的生活习惯。我们深陷彼此纠缠、负担和依赖的关系。然而我们彼此相爱,“我”深知母亲的软肋便是对我毫无保留的爱。于是,“我”想理解她。“我”的母亲在矿场、在建筑工地挥洒了年轻的汗水,如今在城市写字楼的几格空间中做保洁员。“我
    纪实文学14万字
    8.6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按照事件、战役、战斗时序,以政治、军事为主线,展开全面、翔实、生动叙述,体现中共领袖们、将军们的领导才能与指挥艺术。从正面或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以能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蒋介石国民党遭到彻底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采用纪实写法,重史实,尽量不作烦琐空洞描述。为便于一目了然阅看,按照政治、军事斗争为主线的发展阶段,分为七集:一集针锋相对的斗争;第二集自卫反击;第三集外
    纪实文学146万字
    8.4万人气
  • 会员
    作者以非同一般的奋斗经历,详细描述了她对不公正命运的不屈抗争,最后梦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贫穷,自幼丧父,小小年纪便退学上山砸石头,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血汗挣来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就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作着顽强不屈的抗争。19岁那年,作者身负因母亲生病借下巨债,到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
    纪实文学14万字
    8.3万人气
  • 会员
    《我拍的二本学生》是黄灯作为高校教师,对自己十三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中国高校市场化实践的一个诚恳反馈。在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长期接触和观察中,作者为读者呈现了他们的青春、犹疑,困惑,天真和挣扎,并后续跟踪了他们的前途,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个群体隐匿的生命境况,同时这本书也折射出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成长状况和命运。这是一本资料详实、观点深入的原创非虚构作品。
    纪实文学16.9万字
    8.3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