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向上管理”,从爱上你的上司开始
- 职场晋升之路(套装共12册)
- 李宗厚 施伟德 韦康博等
- 16177字
- 2019-12-25 16:23:16
爱上你的上司,这是混职场的基本点。“上司虐我千万遍,我爱上司如初恋。”对的,就是要这样,爱他才能成功反向管理他。神奇的“吸引力法则”同样适用于你和上司之间。他能力平平也好,一意孤行也好,唠唠叨叨也好,两面三刀也好,无论他多么糟糕,在贵公司,在你上司那个位置上,只有他一个,可是像你这样的下属却有无数个。他是不可替代的,你要适应他,爱上他,才能和平共处。
1.上司之所以成为上司,必有其过人之处
在职场上,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普遍的现象,人们对自己的上司都恨得咬牙切齿,像阶级敌人一样,私底下骂起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在下属眼中,上司大都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就知道挑刺,骂人,总是抓住一些问题不放;
他们,就知道给我们下任务,施加压力;
他们,总是婆婆妈妈的,对一些小事儿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
他们,总是摆出一张难看的脸,好像人们都欠他们的;
他们,就知道瞎指挥,感觉还没自己有能耐!
……
整天恨上司恨得牙痒痒的那拨人,没有一个是好命,他们一辈子都在重复这样的打工路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境遇还是照样。
各位亲,只有爱上你的上司,才有可能转运!
爱上上司也很简单,无论在你眼里他有多混蛋多无能,在某些你忽视或看不见的地方,他必有高明和过人之处。不是有句话吗,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不是上司没有优点,是你没有发现,没有注意。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道: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他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店主叫来问:“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会。”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领导。”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确,没有哪位上司在下属眼中是完美的,但是,上司之所以成为上司,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而这些恰恰是下属们所不及的。
或许他销售经验丰富、业绩突出;或者他性格特点、能力潜质被老板认可;或许他为人处世颇受欢迎;或许他思路清晰,方法新颖而得当;等等。总之他们都会有下属所不具备的经历、技能或优势。
上司是一座宝藏:行事清晰且思路完整,处事技巧熟练、方法得当,能熟练且轻松地应对各种问题和风险,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游刃有余,集成多种成功元素,等等。甚至可以说,上司这座宝藏还是露天的,不需要去费心费力去寻找、挖掘,这些经验、技巧就像露天煤矿一样摆在我们面前,唾手可得。
上司还像一面镜子,下属们可以通过比照,知道自己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可以矫正自己的思路、方法、心态和技巧。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面镜子、一把尺子,而这镜子、活尺子就在我们身边,它就是我们的上司。
人们大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职场上有所成就。我们认为,促使自己更快速成长的最简单、最好的做法就是:学会欣赏你的上司。看看上司的上下班时间,尽可能比上司来得早,走得晚;看看上司的加班态度,确保自己是自愿和感觉自然的;模仿上司跟客户谈判的模式与说辞,了解他们用了哪些技巧;学习上司处理工作的思路;观察上司是如何规划、设计和安排工作的;模拟上司遇到问题时,怎样利用资源解决问题……
诸如此类,下属都可以去观察,去分析,去崇拜,去模仿。
尽管我们对上司的某些做法可能不理解,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那样处理,甚至认为上司的做法可能会有瑕疵,但是,欣赏并学习上司身上的优点能够确保我们最快学习到上司的技巧和做法,促使自己更快速成长。
赵先生能得到朝阳公司的面试机会,一是因为简历中明确展示了自己应聘程序员的长处,二是魏总想通过赵先生具体了解一下他的研发总监齐瑞的情况,赵先生之前实习时是齐瑞的部下。
朝阳是家大型IT企业,而研发总监齐瑞更是业内出了名的“疯子”,以两件事闻名于“江湖”:喜欢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当面挖苦他认为不称职的下属——数次导致项目组集体出走;把开发例会开至凌晨4点,转天全体继续9点上班——被称为没人性。
魏总问赵先生:“你之前在我们公司实习过,如果请你给公司提个建议,你觉得哪方面最需要改进?”其实,魏总是想听听前员工是如何评价齐瑞的。赵先生说:“我实习的公司是我接触的第一家公司,当时我的实习老师齐瑞总监作为有多年开发经验的技术管理者,技术实力是非常强的。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明白了社会和学校有哪些区别。短短三个月,我提高和进步还是很多的。”听到这里,魏总干脆直接问出了他想了解的:“关于齐瑞总监业内有很多负面的传闻,比如开会开到天亮,第二天还要准时上班,开会大骂技术人员,这都是真的吗?”
赵先生微笑着说:“这是真的。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处事的方式和原则,齐总监的方式可能比较简单强硬,但他的出发总是好的,他的核心目的还是希望员工能进步或者跟上队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业内消息更多传闻齐总监是如何变态的,但很少提到他是怎么亲自指导开发,细心引导技术人员解决问题,让他们更快成长的。在这点上,我觉得齐总监其实是一位非常负责的领导,而且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和他共事过的朋友事后都这么说,而且在业界我们的研发部门被称作研发行业的‘黄埔军校’,所以,我觉得齐总监很伟大。”
听了赵先生的评价,魏总不仅对小赵放心了,也对齐瑞放心了,他把小赵安排到齐瑞部门做他的助理。现在,他们成了行业的黄金搭档。
是的,齐瑞总监很严格,很没人性,很变态,“恶贯满盈”,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他确实很敬业,他确实很牛掰,他是研发行业的大佬,而且至今,他几乎成了一个品牌,一个王者,但凡是跟他共事过被他骂过折磨过的人,都成了技术精英,单位的骨干,都拿到了高薪。难道,他们不应该感谢这个折磨他们的人吗?
现在,请开始你的发现之旅,抛弃心中那些对上司负面的评价,努力地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至于方法,不需要教,你放下偏见自然就会找到。
2.赞美和恭维,要由衷地、发自内心地
赞美领导也是向上管理的必要条件。关于要不要拍领导马屁,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两次撰文《如何管理老板》 (How to Manage the Boss),他建议道:由衷地赞美老板。看来,德鲁克也鼓励我们拍马屁,不过,他强调了“由衷”,即赞美领导要发自内心、情真意切,这非常重要,否则,稍微有点儿头脑的领导都会觉得你假情假意、肉麻兮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领导们也是人,有时对自己没有绝对的把握,所以需要定期的鼓励、表扬、肯定。这些都会让他成为一个自信且有能力的领导。领导高兴自信了,你反向管理的机会便也多了。
陈洁是一家电子企业的总经理秘书,她工作认真、负责,人也聪明、机灵,很受顶头上司孙经理的喜欢。孙经理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大龄剩女,由于整天忙着事业,生活中几乎没什么可交心的朋友,整天一脸严肃,其他员工都说孙经理很难说话,很难沟通,可陈洁不觉得是这样,反而觉得她很好接近,像大姐姐一样亲切。
这天,快要下班的时候,陈洁接到孙经理打来的电话:“小陈,下班后陪我逛一下商场。”陈洁当然听得出电话里领导的语调虽然平和,但还是夹带了一些命令的。作为秘书,她自然不能推脱,就爽快地答应了。
下班后,陈洁走出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领导孙经理。孙经理今天穿了一件短款绵羊皮獭兔毛领外套,下配紫底碎花百褶裙,手挽白色精致的小皮包,脚穿一双精致小皮靴。陈洁把眼睛睁得又大又圆,真心实意地夸赞道:“领导,您今天真漂亮,太惊艳了,您可真会搭配。”
孙经理一听马上喜形于色:“哪儿啊,都是以前买的,没怎么穿过,你觉得这样穿行吗?”
陈洁兴奋地说:“必须滴,您简直是太行了,干嘛不早穿呀,到现在才让我一饱眼福。您真是太有眼光了,以前买的衣服,到现在还这么流行,而且搭配得这么完美。您真是个穿衣达人哦。”孙经理听得心花怒放。
陈洁接着说:“我就不怎么会搭配衣服,买的衣服也乱七八糟,您教我几招呗?”
孙经理一听,精神为之一振,开始大讲自己的穿衣经来。陈洁不停地做出谦虚的姿态,回应着。两个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商场,一逛就逛到九点半,商场都快打烊了。因为一晚上都非常开心,孙经理体贴地对陈洁说:不好意思,今天太晚了,你明天上午不用来上班了,今晚算你加班吧。
陈洁心里也乐开了花,这趟陪逛不仅学到了穿衣经,消磨了时光,还得到了半天的假,真是赚死了。而这些恩惠,与其说是领导赏赐的,不如说是自己挣来的。
很多下属都想像陈洁这样通过赞美领导,让其喜欢和信任自己。但是,赞美也是有技巧的,如果刻意赞美,反倒让领导觉得你很虚伪,更不能信任你。这就需要运用一些赞美的策略,让赞美的语言不再生硬和刻意。一般来说,领导听到下属的赞美很多,时间长了就有耳疲的倾向。如果你的赞美仍是一般的俗路,领导肯定不受用。
如果你着实不会夸赞领导,下面这些要诀是你必须尽快掌握的。
夸赞领导的工作业绩
领导的工作业绩是有目共睹的。在不经意间当着领导的面提过往的业绩,领导肯定会飘然在曾经的成绩之中。这样的赞美不带有半点刻意的味道,所以备受领导喜欢,对你这个时刻仰慕他的人,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喜爱。
用他人的夸赞表达你的敬意
在职场中,作为领导免不了要受到他人的赞美。这时,巧借他人的夸赞来表达对领导的敬意,也是一种不刻意的恭维。
众人称赞总比你单独一个人的赞美来得更有力量。比如,在称赞领导的业绩时,你不妨说:“领导的管理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所有人都很敬佩您,”“大家都说领导对这事的处理非常得当,我们不由得佩服您”等。也许你会担心这样做会让其他人夺去你的光彩,实则不然,智慧的领导对你这个“二传手”会更为感激。
用羡慕表达赞美
赞美的另一种方式是羡慕,既显得不生硬,又能达到赞美的意思。比如,领导家房子很大,你可以说:“真羡慕您,住这么大的房子!看着就敞亮!”领导的手机是今年的新款,你可以说:“您手机款式真时尚,我也想拥有一部。”
使用羡慕表达赞美,不但显得不刻意,而且让领导很受用。
用事实说话,加上恰当的措词
在职场中,当你要赞美领导时,首先要掂量一下,这种赞美,领导听了是否相信,其他同事听了是否不以为然,一旦出现异议,你有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赞美是有根据的。
比如,其他部门的领导做出了很多业绩,但你偏偏将其安在你的领导身上,进而对领导大加吹捧,这种行为,领导肯定不受用,而且还会遭到其他同事的鄙视。
3.爱领导和爱父母一样,要有“婉容”
《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简单,只说了两个字——“色难”。就是说,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孝敬父母,对父母和颜悦色,让父母感到愉悦。就像《礼记·祭义》上说的:“孝子之有深爱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给父母一个好脸色都做不到,其他所谓“孝行”,又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呢?
孔子在子游问孝时,说:“今天,许多人认为孝顺就是能赡养父母,如果不尊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人孝与不孝,通过他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来。那些老是跟父母发脾气,没有“婉容”的人,可能没注意,一个坏脸色就将所谓的孝心打折了。
诚如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给领导好脸色是最基本的上下级相处之道,也是最难做到的容道。职场上,多数下属对领导,要么就是假模假式皮笑肉不笑,要不就是拉着一张比“上坟”都沉重的脸,很少有人做到“婉容”。你以一张倒霉相面对领导,领导自然也不会和颜悦色地对待你。以下是小张的自述,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做到对领导婉容的。
前段时间,我们办公室的气氛很是紧张,每个人都在抱怨,抱怨领导态度不好,每天“提审”大家,挨个训话,他们都在说“想死的心都有了”。可是我却并不觉得啊,领导对我态度一直很好啊。
是不是我每件事都做得很好?从实招来,不是。我也有偷懒的时候,也有拖延和完不成任务的时候。但领导对我态度很好啊。就比如那天,我实在受不了办公室里压抑的气氛,申请在家办公,我说在家办公一天可以完成一个方案,第二天上班和领导讨论。领导欣然答应了我的请求。
可是做方案的时候心情不好,没有灵感,我就去圆明园划船去了。没想到这一玩就玩大了,太阳落山才回家,方案自然也就没有完成。原本指着晚上加班呢,结果又赶上生理期出奇地困倦,坐着都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到单位,我很是心虚,但总得找一个相对说得过去的托词为自己争取点时间啊。请看我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我们9点上班,那天早晨办公室的内勤张姐是被第一个“提审”的,二十分钟过后,张姐气哼哼地从领导办公室里出来了,一边抱怨着领导变态一边好心建议我:“叫你呢,你可小心点!”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领导召见,岂有不见之理?但要见尽量愉悦点。尽管我心里虚虚的,但还是面带笑容,显得朝气蓬勃、滴笑容可掬滴。
领导是个爱美的女人,我一进门,她就问我她今天这身色彩搭配如何。对这个,咱还是有点研究的,于是我非常真诚地点评了她的穿衣成功之处,这奠定了很好的交流氛围。
马上,领导就言归正传:“方案弄得怎样了?”
我一脸真诚地看着她解释道:“非常抱歉,我让您失望了,主要是最近状态不好,死活酝酿不出灵感。昨天我出去走动了一下,也庄重了一下自己的心灵,因为找到状态才能写出生动的方案。不过还好,大体的框架我已经弄好了,今天再完善一下就OK了,您放心,我下班前一定交给您。好吗?”
领导并没有太不高兴,只是象征性地说了我两句下次要注意,然后还表扬了我:“你看,你这样就比较好,老话不是说了吗,抬手不打笑脸人,你没有完成工作,但态度是真诚的,不像他们,没有完成安排的工作还不许我说,一说就不高兴,拉着一张脸。”
我很快就被领导“放”出来了。回到办公室,大家都做好了安慰的准备,看我一脸开心的样子,他们就知道完全没必要。
后来大家都向我取经,如何唬住领导这只老虎的。我说就是态度好点呗。他们都不相信,对我各种猜测。真不知为何大家都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将心比心”,“抬手不打笑脸人”,类似于这样的人际关系常识怎么就没人重视呢?!你的态度好了,相应的领导的态度也好了。你的心简单了,你的职场就简单了。不就是这么简单嘛。
其实领导也挺不容易的,就像早先听过的那句方正的广告:“老板,你负责顶住压力。我负责好好干活。”工作是会辛苦,但领导比你更辛苦,他要顾全的地方太多,承受的压力更大,有时难免心情不好,越是这样,面对他的时候,你就要尽可能地微笑着,心平气和地传递给他正能量。若是你工作出现失误惹他发火,那你更没什么可说的了。或许你不以为然的错误对于整个的管理和生产体系将是致命的一击。做错了事就要担当,这本就是天经地义,领导原谅你是情分,对你发火也是本分,你要接受这一点。态度诚恳,积极纠正就好。这种情况下,你更没理由“色难”领导了。
因此,职场上“婉容”是最基本的修行,连面对领导你都不能心平气和,谁会相信你有干大事业的能力和心胸?每临大事有静气有雅量,其实就是从面对领导保持“婉容”得来的。而且真正的愉悦,就要有实实在在的诚心,来不得半点虚假。你对领导尊重不尊重,你对工作是喜欢还是厌恶,这些都会反映在你的脸色上。即便工作有再多的不如意,面对领导和同事的时候,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可人的微笑。
4.把荣耀归功于你的上司
无数个事件表明:凡跟领导搞不好关系的人工作起来总是要比其他人艰难许多。聪明的员工总是善于跟上司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上司相处时懂得从各方面维护上司的权威,从不恃才傲物。他们不想成为上司和同事的“眼中钉”。为此,他们不惜把荣耀归功于上司。
晨曦在大学时就很有才气,而且自从进入职场做了杂志社的编辑后,也很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因为设计内容独到,还一度夺得了公司的创新奖。一开始她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却失去了笑容,因为发现上司经常给自己脸色看。
原来,晨曦得了创新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新闻部门除了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还给了她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了她的工作成绩,并且夸她是块主编的料。但是她并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而且“主编”的传闻也是沸沸扬扬,为此她的上司从此处处为难她。
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自然是晨曦贡献最大,但是她也不能独享这份荣誉,这让上司怎么想?自然觉得她目中无人,恃才自傲。其次,晨曦的才华也让上司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晨曦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本是人性的弱点,尤其是驾驭下属的人,又有哪个能容忍下属的功劳超过自己,抵挡住自己的光芒? 只有当我们懂得放低自己的能力,把功劳让给上司,把成绩和同事分享,才是明智的捧场,是稳妥的自保,是一种真正的职场智慧。
几年前,小张在一家公司任总经理助理。在他的介绍下,他的发小小王也进公司做了一名车间工人。从小小张就觉得小王的脑袋瓜子不错,可不曾想一到了职场却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傻傻呆呆的,不仅不知道为自己抢功劳树形象,甚至有了功劳也喜欢让给别人。
有一次,小王发现一道生产程序中的瑕疵影响产品合格率。他暗中琢磨,查阅资料、书籍,结果没用两个月,竟然提出了一个更新计划并且被公司采纳,产品合格率顿时得到提升。总经理在会议上点名表扬他,并且要给予他一万元奖励。可是小王竟然拒绝了,他说:“其实这个想法并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而是我在组长的领导下,与所有小组成员一起努力的结果,你不能奖给我一个人,要奖就奖给我们整个小组!”
就这样,那笔奖金成了整个小组的共享品。小张笑小王太傻了,可是他却笑笑说:“与同事和睦相处,有成果共同分享,这些远比独享奖金更有意义!”
不久后的一天,总经理带着小张刚回到公司,就看见一辆货车从公司里面驶出去,而小王则在货车后面追。货车停下来后,小王对司机说:“我们还没有检查货是不是全卸完了呢。”爬上车一看,竟然真的还有一箱货没有卸下来!
总经理赞赏地夸小王心细责任心强,小王却回答说:“这也不是我细心或者责任心强,而是小组的成员们相互一问,觉得好像还没有检查过货车,于是就让我追出来看看。”
小张在心里直骂小王,总经理根本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去问其他组员,这不是又白白失去一个表现自己立功劳的机会吗?更为重要的是,当天晚上下班后,他竟然得知,追出来查看货车根本就是小王自己的主意,而不是什么“组员相互间一问”的结果。
小张自认职场经验比小王丰富,后来的日子里,他经常“教育”他,可是小王就是不为所动,仍然我行我素,工作肯动脑筋又肯卖力,而每每有功劳的时候,他都把功劳与组长和同事们分享,甚至完全让给他们。
小张原以为,像小王这样的人是肯定不会在职场上取得什么成就的。没想到的是,当销售部经理辞职后,他问总经理要不要到人才市场招聘补缺,总经理说:“不用了,从公司里面提拔就行了,我觉得你的同学小王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他不喜欢抢功劳,有成绩喜欢与同事们分享,像他这样的人带出来的团队,一定特别有凝聚力和竞争力!”
小张惊讶地问总经理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总经理说:“如果我连这点事都观察不透,还当什么总经理呢?公司里没有什么人什么事能瞒过我,只有我暂时不表态的事,却没有我观察不到的事。”
刹那间,小张猛然醒悟,原来,身在职场,好大喜功、争名夺利只能算是一种小聪明,而像小王那样踏踏实实工作,把功劳和同事们分享甚至完全让给别人,反倒是一种真正的职场智慧。居功不自傲,能够把荣誉的“鲜花”让给上司戴,这样的人才能够在职场中走得更远,也才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
可以说,职场上的所有机会都是上司给的,而如何争取,就看你能否聪明地做到和上司巧妙地“拉近”关系。职场聪明人,反而是糊涂人,他们不斤斤计较,偶尔拍拍领导马屁,无伤大雅,还融洽了气氛,增加上司对自己的好感,晋升机会也多于其他同事。
5.爱领导,就别坐得离他太远
在职场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是每周例会,公司半年总结会、年会,亦或是单位聚餐,但凡有领导现身的场合,领导旁边的座位都是空荡荡的,大家宁肯在犄角旮旯里挤着、站着,也不坐在领导身旁。其实,职场上,你选择的座位已经暴露出你是哪一种性格、你对领导的态度,这些都预示着你以后的职场位置如何。下面我们就以发生在一家外企的真实情景进行现场对比分析。
开会时,你是如何选择座位的
这是一家在全球500强中排名靠前的著名外企。今年暑假,他们招聘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在第一次中高层都出席的月会上,这些新进职员在选择座位上和老员工千差万别。
新员工Sophie选择了后排的座位:
Sophie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她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层层筛选,终于进入这家外企。对于这次会议的召开,Sophie蛮高兴,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并熟悉下公司各部门的大致情况,“综观全局”更有助于自己日后的发展嘛。
Sophie特意早早地来到会议室,有意选择了后排的座位。她对座位的选择自有一番考虑:作为一名刚进公司不久的职员,最好保持低调,选择的座位应该避开视线焦点,何况,后排的座位便于“察言观色”。
选择结果分析:越来越多的人与Sophie的想法类似,选择靠后的座位,美其名曰“明哲保身”,实则“胸无大志”。这种位置其实很糟糕。Sophie自认为这个位置很低调、避开了视线焦点,却没想到前面的同事可能成为自己视线的障碍,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老板哪有时间来发掘那些自甘隐蔽的人?别让老板觉得你是个可有可无的“隐形人”。低调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明哲保身的法则。
高调美女Jenny选择第一排靠右的座位:
Sophie扫了一眼会场,跟她一起进公司的美女Jenny坐在哪个位置呢?她居然坐在第一排靠右的位子上,那正处于老板的对角线,Sophie 想,她也未免太高调了吧?此时,Jenny正在一张白纸上写着什么。是开会的发言稿吗?Sophie很好奇,后来才知道Jenny原来是在白纸上面画小人!
选择结果分析:选择这个位置的人,一般是属于谨慎中庸型的,落脚在老板的对角线,便于观察“形势”。他们一方面善于处理与上司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自身又有理想有抱负,希望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这个位置能清楚地听到上司的发言,便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还可以引起老板的注意,或许还有利于今后的晋升……不过,像Jenny这样,准备一本正规的笔记本才好。
外联部万人迷Steven选择第一排正中间座位:
不久,外联部的Steven带着一贯的英俊和优雅,风度翩翩地进来了,他选择了第一排正中间的座位。Sophie想,那里正对着老板,可是个“雷区”呀!身旁的老员工Alice搭话道:“Steven几乎是我们公司所有女性的梦中情人啊!你知道吗,只要有他在,就一定很热闹很好玩!”
选择结果分析:选择第一排中间座位的往往是团队中的润滑剂。这个座位可以很好地实现与其他同事的互动,发言的时候也可以看清每个人的表情,这才是真正综观全局的位置。
副总经理Alice选择老总左手边的第二个座位:
正说着Steven,各中层负责人和副总经理都陆陆续续步入会场。进门后,副总经理径直朝总经理位左手边的第二个空位走去,据Alice说那是她的“固定座位”。显然,这里距离投影仪近,而且发言的时候,正好是第一个开始。
选择结果分析:这个座位比较受女性上司的青睐,这里既能向大家展示她的能力,又不会显得很专制,一般认为她想取得同事们的信任,并让大家把她当成自己人,进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而这个座位,还能更好地集中精神、纵览全体,那些开会不认真、喜欢提前开溜、迟到的下属可要当心喽!
技术部的Tom选择第一排斜对着老总的座位:
一一就坐,副总开始嘱咐:“大家往里坐,尽量往前靠啊!”话音刚落,坐在Sophie身后的技术部的Tom便很自觉地起身往前走,在第一排斜对着总经理的位置坐了下来。看他那样子,一脸倦态,还不住地打着呵欠,对着老板坐,也不怕挨批,Sophie低声说了两个字“真傻”。
选择结果分析:美国有研究发现,坐在此处的往往是业务知识最丰富的人,他们努力工作,但一点也不骄傲自大,他们不愿引人注目,却关心实事,是不容小觑的实干家。一脸倦态、还打着呵欠,想必老板看到也会关心地问Tom是否昨晚加班到很晚,这些在Sophie看来没有礼貌的小细节,正是工作绩效的绝佳表现。
销售部的Bruce和办公室秘书Maria选择老总与副总旁边的座位:
会议就要开始了,Sophie发现,总经理和副总旁的空位一直是大家不愿靠近的“雷区”,到现在还没有人去坐。正想着,销售部的Bruce走过去,坐在了副总旁的空位上。Sophie听同事们说起过他,业绩相当好,是老板们面前的大红人。果然,刚一坐下,他就跟副总不卑不亢地交流起来。
办公室的Maria风风火火地冲进了会议室。这小姑娘平常可是很早就到的,今天一定是太忙所以迟到了。望着满满一屋子的人,只剩下总经理身旁的那个座位,Maria似乎有点傻眼,她站着没动。莫非是想干脆站在门口了?Sophie刚想着,经理忽然发话了:“Maria,你过来,今天的会议特别重要,你要做好笔记!”Maria微皱着眉走了过去。
选择结果分析:老板身旁的座位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雷区”,即便是业绩出众、深受老板喜爱的人也很少光顾。有人说,老板身旁的座位通常是为嫡系红人准备的,时刻准备支持老板的观点。因此,有人顾忌怕别人说自己拍马屁。其实,这可能是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说不定趁此就让老板看到了自己闪光的一面,从此大放光芒呢!
从不同的座位展现你以后的升迁机会
还记得上学时,课堂上老师总是说:“别以为你们在下面做什么我不知道!”会议上也如此,围着一张会议桌,老板也只需瞄一眼就知道底下的员工在干什么。开会时,大家往往不喜欢坐老板身边的位置,觉得拘谨,没有安全感。但其实那里才是提升自己的最佳位置。更多时候,会议上的紧张气氛和压力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因此,去坐老板身旁的空位,没什么不好。
想要升迁的员工一定要把握在老板面前互动的机会,会议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地方。在发言的时候,最需要让老板在有限的时间专心倾听你的发言。有研究表明,每个人注意力最集中的就是开始部分的发言,因此在会议上你要争取获得首先发言权。除了个人积极主动,更多公司会议上的发言可能是按照从老板旁边的座位的顺序,此时,老板身旁的座位就为你赢得了绝好的机会。
此外,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坐在老板身旁时,一定会打起全部精神,还会奋笔疾书地做笔记。别笑那只是做做样子,其实时间久了,你就掌握了会议核心内容与工作上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就在这期间,你会发现自己有意想不到的进步。想要被赏识,就不要怕抛头露面,多在与老板互动的场合展示自己。
不要小看座位的选择。当然,刚进入公司时,别在会议上紧挨着主管或是老板旁坐下。应适当观察公司会议上的座位习惯,避免冒失的情况发生。
6.遇到外行领导内行,你该如何爱上
以下是老李的叙述,它告诉你爱上外行领导的缘由。
一个小亲戚刚参加工作半年,名牌大学工民建专业,现在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前几天他给我打电话深深地抱怨,说自己真是太倒霉了,摊了个一点不懂技术的外行领导,整天瞎指挥,这份工作简直没法干,他打算年底就跳槽。
对于刚毕业的小年轻,我一向反对跳蚤一样频频跳槽,既然请教到我这个长辈了,我就要根据自己的职场经验给他支支招。我告诉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爱上你的领导,哪怕他是一窍不通的外行。
“内行怎么能够爱上外行呢?我无法爱上一个技术不如我的领导。”小亲戚对我的建议很不理解。
于是我给他讲了刘邦的故事。
作为一个管理者,汉高祖刘邦曾直言不讳地表明了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地地道道的外行。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养,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话虽这么说,但刘邦决不是事事外行,随即他又道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以刘邦为例,出谋划策、保障后勤、行军打仗他都非“专家”,但作为管理者,他能够领导“专家”就够了,也就是说他能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地方。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领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知人用人上。
领导能力的另一体现方式就是为决策承担后果,刘邦居于幕后,却肩负着一国兴亡荣辱的压力。让下属解除顾虑,放开手脚,简化他们的工作,是一个领导的天职。这些职责都与行业本身无关,所以虽然隔行如隔山,但对于领导和管理,则具有很大范围的普遍性。想要实现职业化,必须将管理与实操分离开来。所以,外行领导内行本就是平常事。
当然,职场上一个靠技术吃饭的精英,却被一个不懂技术的领导管着,想起来也难免总让人觉得心里憋屈。如何克服这一心里障碍呢?不妨深入分析一下这一不服心理状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深植于职场的“官本位”心理
为什么我们在心里总是对内行当领导的情况更加认可?这可能来自于我们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只有做领导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而只有业务水平最高的人才有资格做领导。
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老师广受学生欢迎,不管去哪里教课都反响热烈,遂慢慢成为名师,可再然后学生们突然就听不到这位老师的课了,因为他已经成为了学校领导,坐在了行政办公室,再也不必亲自授课。看上去这是一条顺理成章的晋升之路,然而对于学生和学校,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难以量化的损失。业务水平好的人去当领导,不一定就有充分的合理性,反而有可能造成资源的错位安置。
将领导的行政级别等同于价值的高低,就容易生发出“领导理应全知全能、做得比大家都好”的思维误区,因循着这样的习惯,又恰巧遇到了一个外行领导,就容易陷入抵抗的情绪中,进而产生一些错误的假设导向,比如:
当人处于抗拒状态时,总会积累出怨气,因为关闭了视听,而在委屈中变得傲慢,傲慢产生偏见。如此一来,你的领导对你说起工作时,你不会有丝毫的认同感,只会在表面上唯唯诺诺,在心中却暗叫不服,或者干脆我行我素。相反,如果是一个内行领导,在这种思维习惯下,则有可能把公司变成了一言堂,全权由他掌控,直接取消了讨论环节。这可能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比如认为领导的想法肯定最为完备和优越,一切听他的吧。
“领导”本身就是一项专业
那么为什么是那个人当了领导,而不是我呢?领导需要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IBM前CEO路易斯·郭士纳是人们谈论再三的IT门外汉,他从没进入过计算机初级班,却凭借此前在咨询服务、金融服务、食品销售等多个行业的经历,将在管理上积累的经验移植到了这家帝国企业,作为一个外行带领IBM成功地完成了发展路径上的重大变革,同样筑成了其伟大。
在初创的小公司里,由于人手较少,团队领导可能还要担负着另一工种的工作,这时候对他的技术要求是有必要的,他必须在专业性上予以指导。但在成规模的企业中,领导岗位则是独立出来的,对他的技术要求是非操作层面的。换句话说,领导是一门有别于其他技术的技术,这种技术不是指做好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关乎于人,关乎于他是否能让团队成员找到自己的位置,还关乎于企业的未来。
技术性问题并非核心问题
很多技术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进入一个创新的瓶颈,原因就在于企业内部盛行着一种“工程师思维”。这里的工程师思维是指一味追求技术,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最典型的例子是电脑硬件生产厂商,因其不断的单调的升级机能,而陷入了一种创新枯竭的死循环。
一句话,凡能用技术解决的,都是小问题;凡真正决定企业发展的,又都是技术层面难以解决的。这时候,外行往往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让问题回到一个最朴实的初始状态,让企业的决策拥有一次新的机会。很多时候,对行业的那种恰到好处的疏离感会形成一种看不见的生产力。
首先,外行更易找到不同视角。还以IT业为例,大概也只有郭士纳这样与该行业一直保持距离的领导者才会跳出那些条条框框,看到一条新道路,实现了差异化竞争。与内行相比,外行领导更容易走出事必躬亲的误区,也没有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式,反倒能够离得远看得清,视野更加广阔,创意更丰富。
其次,外行老板更容易建立民主的讨论气氛。因为专业上的不足,在开会时他不会一家独大,而会愿意倾听各方意见。这也缓解了下属的压力,让他们不必在时刻看领导眼色的状态下惶惶不安。
另外,外行往往更了解客户。由于对技术的细节不甚了解,外行更偏向于选择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同时对技术予以考察。这种思维在方向上与市场相一致,也更好地抓住了技术的本质和社会演变的趋势。
综上所述,外行上司与内行下属,尽管这是严重违反直觉的职场现象,但从科学的高度,这的确是合理的人员搭配。这也成为诸多知名企业的惯常做法,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管理学上的观点,所以,你一定要矫正自己的偏见,视之为正常。
7.霸气的上司是猛药,可以治痼疾
小张要去一个新公司了,临行前忧心忡忡,原因是听说新老板比较凶。他跟好朋友小李说这老板每天早晨要跟下属谈15分钟,名义上是总结头天工作、布置今天任务,实际上是把你劈头盖脸数落一通。以前坐那个位置的女同事,晚上回家经常要大哭一场。
小李首先想的是,那位同事挺坚强的,白天没有哭出来,但是,晚上琢磨过味儿来,委屈一下子压下来,确实是够受的。其次小李问他这个老板能力和业绩怎么样?小李说能力挺强的,部门的任务80%都是他自己完成的。接下来小李就劝告他:“别犹豫了,去服务这样的上司吧,难过是难过点,但他绝对让你受益匪浅。你又不是一辈子跟他干,趁现在年轻,多学点东西吧。”
凶老板多半有过人之处,信不信由你。对人凶狠是一种异形状态,他那么做,一定有本钱。当然,这种本钱部分是由于他的地位,或者说一种被强加的气场,连杜宪老师都说,每次陈道明老师演完皇帝,回家脾气都比较大,每次演完小人物,回家都乖一些。老板也有这种本能,不过人还是要凭本事吃饭,老板也要很努力才能站得住脚。
其实你最不想要的就是那种看着挺客气但能力差的老板。他倒是不凶狠,但是你学不到东西,浪费你的青春。更可怕的是,老板能力差,又想坐稳位置,就常想出怪招整人,一不留神,你就被装进去了。职场老人都说:“我宁愿要那种天天绷着脸但是有本事能让我学东西的老板,也不想跟“笑面虎”混日子、挨冷箭。”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往小了说是养家糊口,往大了说是实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一般在职场早期,主要的目标是提高能力、提升个人价值,你有求于公司、有求于老板的地方比较多,所以要多忍着点,领导凶就凶吧。等你成熟了、有本事了,常有猎头找你的时候,你可以重新考虑职场的价值甚至你人生的价值,做出一些大喊“姑奶奶不侍候你”或者“老子不看你这脸色”,然后扬长而去的壮举。还没准能换来凶领导给你道歉,恳求你留下,甚至痛哭流涕的壮观场面。凶领导的主要特点,一是不按常理出牌,脱口就骂人;二是对表扬极其吝啬。这两点确实很难忍受,但是就是有人宁可挨骂,也不跟着低能温顺的“笑面虎”做。以前有个跟李雪同级的主管,很凶,手下人也被训练得精明强干,活儿干得也总是超辛苦。有一次她劝道:“你该适当表扬鼓励一下部下,他们干得确实不错啊。”
主管跟李雪说:“我就是看不惯那种廉价的表扬,像有的领导,动不动就是Good,Job! Well done!纯属花架子。我就是要让团队看到什么是高标准、什么是永无止境。”虽然他言语过激,但有一点李雪得承认,他确实很优秀,他带出来的下属也很优秀。
有过丰富职场经历的人大多感觉跟凶老板的日子比较难过,但回头看,跟凶老板学的东西确实是最多的。甚至凶老板的很多做法,很多人都决定将来自己当了老板后要不自觉地模仿。比如有一个凶老板,每次叫员工谈话时一旦员工空手进她的办公室,她就说“怎么可以不拿纸和笔就来呢?”“当时听着是逆耳,但现在觉得实在是太有必要了”她带的某员工说,“将来我当老板,一定也这样要求员工。”
总结凶领导的种种好处,即:凶老板是一剂猛药,能治痼疾,可以让你脱胎换骨。当然,在和凶领导相处的时日,你还是要发挥点个人的聪明才智,别让他动你的筋骨,伤你的元气。
8.与上司关系不好,跳槽不如“变形”
每一位职场人,想要跳槽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追求更高的待遇,更好的环境,更大的挑战空间等。但还有一点,有些人跳槽是因为与上司的关系不好,那么与上司关系不好的职场人该不该跳槽呢?看看以下的实例分析:
阿涛是一家美资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助理,今年春天到的这家公司。几个月来工作本身还得心应手,但与上司的关系却自感不那么好,这个领导很难说话,有时候明明是很细小的事情,他非要小题大做,搞得鸡犬不宁。阿涛有时忍无可忍时会和他理论几句,事后也是想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的那样相处,却发现距离还是更加疏远了。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心理压力大大影响了阿涛的工作心情,他也忧虑自己在这个公司还有没有前途。于是就想跳槽,不过他还算理性,辞职前没忘来找职业顾问咨询:我总是与上司的关系搞不好,我是否应该跳槽?
职业顾问是这样回答他的: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在这个企业和这个上司处理不好的问题,到另一个单位和另一个上司也照样处理不好,即便是你要辞职,也要等问题解决了以后再辞职。因为换一个单位,你根本无从考察老板啊上司啊和你是否投缘对脾气。要想在职场上游刃有余,你就得把自己锻炼成万金油,什么人都能容,什么上司都能相处,哪怕是与狼共舞。
阿涛说不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性格是天生的,怎么能轻易改呢?
职业顾问回答说:我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古训,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人性的反省和研究的最后总结。性格和天赋是一个人自然产生并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现代神经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和天赋到15岁时就已基本定型了。16岁以后,性格可以有一些改变,但不会有根本的变化,只能从很内向变为较内向,不会由内向完全变为外向。
然而,人的品格却是可以改变的。
可以改变的是人的品格
我们需要注意区分性格与品格。我们通常说的人的个性可以分为性格和品格,性格不能根本改变,但品格是可以通过修养而改变的。品格包括一个人是否诚实、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对金钱放得开等等。古今中外立大志者,都很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
另一方面,成大事者各种性格都有。因为不同的职业要求不同的性格。任何一种性格类型既是缺点也是优点,就看用在什么地方。
所以,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完善自己的品格修养上,而不是殚精竭虑地改变自己的性格。
以下这个案例就很明显地说明了品格是可以改变的问题。
尚小姐是个80后个性美女,崇尚自由,性格叛逆,为人强势,但是业务能力很强,每年都是单位的销售冠军。但是这一年以来,她和自己的上司越来越水火不容了,她必须改变自己说话的语气,用谦虚请教的口吻,用凡事好商量的表情。还有,必须放下对领导所有的偏见,找回自己的初心,努力地发现领导身上的优点,比如她气质不错,她非常自信从不怯场,对场面的驾驭能力很强,还有她性格坚韧、能吃苦耐劳等等。还有就是一定要心情愉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打量职场。
在朋友的指导下,尚小姐第二天就开始践行了,她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领导沟通,即使领导训话,也谦虚地接受,不狡辩、不抵触,领导说完了,她和领导的关系真的就改善了。慢慢地她发现,领导真的没有她之前想像的那么讨厌。
其实职场和情场一样,比如有的女人因为婆媳关系不睦而和丈夫选择了离婚,可是再婚后同样也要面对婆媳关系问题,即使没有婆媳关系的缠绕,也会有新的问题烦恼。所以,总换人不是办法,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自己的性情,提高自己经营婚姻处理问题的能力。一旦你反观自我向内因寻找答案,那种游刃有余行家里手的感觉就离你近了。
和不喜欢自己的领导怎样相处
如果说你感到某位领导与自己之间存有隔膜,而原因主要出在领导身上,是领导的工作不够深入,不够耐心细致,或者他对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不太满意,有一些看法。这时候你很需要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着手:
一是,你可以试着理解对方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寻求沟通的机会。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与领导交谈一次。
二是,了解一下他是怎样看待你的,同时也验证一下你的猜想是否有道理,或许一切并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糟糕。即便真的有些误会也不要紧,交流可以使你们增进了解,缩短心理距离感。
三是,检讨一下自己。作为一名下属要服从上级组织,服从命令是天职,这是不容争辩的道理。你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真的是自己有些方面未达到要求,就要尽快改正。如果上述两点你都认真做到了,领导仍然不满意你,关系没有任何改善,就只好暂时放下这件事情(或不去介意)。因为你只能把握自己怎么想、怎么做,至于领导的行为方式,是你无法改变和控制的。你完全没有必要为此事过分在意,尤其是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必要时,也可以考虑寻求他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