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运行平稳 走势不容乐观

——2013年河南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和全年经济走势展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1]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以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以优化软环境“一优带百通”,持续求进、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带动全局,经济运行在复杂形势下总体保持平稳。初步预计,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6%左右。展望下半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严峻,经济走势不容乐观,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把稳经济运行、促经济回升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持续求进、稳中有为,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 上半年河南经济运行分析

总体来看,2013年上半年河南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主要指标虽然出现增速回落、略低于年度预期,但仍处在合理区间,并已显现发展质量提高的一些新亮点、新特征。由于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仍然错综复杂,随着河南经济内部支撑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一)上半年河南经济运行的基本判断

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河南省经济增长仍处于相对较快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较高平台上,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但总体上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投资增长小幅回落,但依然保持20%以上较高增速;消费增长稳中加快,外贸进出口企稳回暖,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结构调整效应明显,夏粮有望实现“十一连增”;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贷款增幅略有回落,物价水平温和回升。预计上半年GDP增长8.6%左右(见表1)。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正在积累,市场需求变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工业形势出现回落,企业经营持续困难,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经济走势不容乐观。

表1 2013年上半年河南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二)上半年河南经济运行的特点

目前,河南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向好,一些传统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仍然存在,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加,尤其随着推进结构调整、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新优势和新动力正在培育壮大,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经济增长仍在较高区间

河南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在较高平台上,从三大需求看,2013年上半年,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进出口总额增长12.5%,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3%和18.1%,比一季度分别加快了2.1个和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0.8%,均高于同期GDP增速。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势头,夏粮生产再获丰收,预计夏粮产量在640亿斤以上,比上年增产3亿斤以上,实现“十一连增”。同时,夏播面积8762万亩,进度快于去年,

2.结构调整成效持续显现

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提升。2013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一季度完成2978.22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12年全年提高4.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逐步转入立足消费的扩张通道。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带动投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前5个月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投资增长25.7%,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投资增长60%以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调整呈现积极态势。前5个月,河南轻工业增速不仅高于重工业增速0.4个百分点,而且高于同期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排放结构出现积极变化,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预计上半年河南万元GDP能耗下降5%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5%、3.3%、2.46%和2.79%。这不仅说明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同时也表明河南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加快。

3.增长动力逐步转换

1~5月,河南民间投资增长26.8%,高于全省投资增速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工业增速快了3.1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从内需潜力来看,河南的城镇化还有30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空间,潜力巨大。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发展成效显现,城乡差距逐渐缩小。预计上半年河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和9%,均高于GDP增长速度;并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逐渐扩大,将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创新活力来看,“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的完善提升,为河南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6.5%,比一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5.4个百分点。

4.产业集聚区和开放招商继续对经济增长形成强力支撑

1~5月,全省产业集聚区有6675家工业法人企业(占全省比重34.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72.6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7.5%;同比增长2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对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7.2%,拉动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1个百分点。1~5月,全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实现利润613.3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37.3%,同比增长2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0个百分点;对全省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72.2%,拉动全省利润增长9.1个百分点。开放招商持续推进。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71.2亿美元,增长8.5%,总量居中部地区首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174亿元,增长21.5%,发挥了扩大需求、调整结构、吸纳就业的综合效应。

5.转型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前5个月,河南电子信息业增速高达69%,比一季度加快19.9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了57.9个百分点。《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经海关总署正式批复,郑州市成为全国首个电子商务服务跨境贸易获批的城市,电子商务随之快速发展。以富士康为龙头带动智能手机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生产的苹果手机已经超过1亿部,占全球产量的70%。金融对河南省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一季度金融业完成增加值199.05亿元,在第三产业中增长最快,增速分别高出生产总值增速和第三产业增速7.5个百分点和8.8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5月,全省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2.4%,比4月加快0.5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完成7.89万吨,增长30.1%,增速居全国主要机场前列,这不仅意味着河南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崛起,而且也体现了开放度的增长、附加值的增长。

(三)上半年河南经济运行的问题

1.稳经济增长压力加大

上半年,河南经济增速回落势头尚未得到遏制,工业、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环比回落,5月,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都减速下行,工业、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比4月回落0.6个、0.3个、6.5个百分点,40个工业行业中有29个增速环比回落,工业用电量、工业税收分别下降2.2%和1.9%。上半年河南经济在稳中求进的同时,暴露出的一些隐患和风险需要充分重视。在企业运行、服务业以及中小企业、房地产业等重点领域均出现了下行压力增大、积极变化减少等问题,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有所增加,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2.稳工业投资增长压力加大

受市场需求不足、赢利能力下降和资金占用增加,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和投资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全省工业增长后续动力不足。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8.8%,增速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7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低于全省投资增速,这是2005年以来继2010年上半年之后第二次出现工业投资增速低于投资增速的状况。从新开工项目看,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2.1%,低于全省投资增速11.4个百分点。全省近1/3省辖市出现了新开工项目不足、投资规模下降情况。

3.稳就业压力加大

第三产业的就业创造能力更强,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意味着同一增长水平下将带来更多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但是一季度河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减少了1.0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占比有所降低且增速低于生产总值增速的同时,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赢利水平持续走低,以及在市场需求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环境下,河南就业压力继续增大。前5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9.9%。煤炭、钢铁、光伏等行业已经出现减员裁员现象。同时,2013年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51.4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截至6月1日,就业签约率仅为52.48%,同比降低近10个百分点。如何缓解下行压力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实现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面临更加严峻的现实挑战。

4.稳财政收支压力加大

6月当月,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7%,比1~5月回落6.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速降至8.8%,为半年来单月最低增幅。上半年全省财税收入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拉动,房地产税和建筑安装业税收分别增长51%和30.7%,占地方税收的45%,增收额占地方税增收额的80%,考虑到房地产市场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之工业税收持续下降,财政收入下半年走势不容乐观,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有所加大。

此外,在要素保障方面,土地供应紧张、中小企业贷款难、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留人难,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仍很突出。而且,随着国内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进入去产能的阶段,一些困难企业面临倒闭和重组,对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贷款互保企业将形成负面传导。

二 下半年河南经济发展走势展望

(一)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宏观经济面临诸多困难。

1.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复苏进程仍面临较多风险

主要经济体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依然较多。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积极回升迹象,全球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两个月运行在50%以上,美国就业、消费、核心资本品订单增长相对平稳,房地产市场复苏态势确立,欧元区重债国的主权违约风险大幅下降。但美国和欧元区也同时面临财政减支和经济增长点不确定等问题,导致就业和消费预期下降,这些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拖延经济复苏进程。新兴经济体方面,前期发展速度较高的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面临增长势头减弱和通胀率上升等问题,将削弱全球经济复苏动力。

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难以明显改善。虽然从长期来看,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全球产业转移大趋势不会改变,但由于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预计下半年全球贸易需求不足的情况仍难以得到根本缓解,国际投资环境也不会明显改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呈现加剧之势,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种贸易壁垒叠加,必定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同时,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特别是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以及东亚地区领土纠纷,都将严重影响区域经贸合作。

全球货币宽松和汇率战将加剧经济震荡风险。由于当前发达国家仍缺乏其他有效的经济刺激措施,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国家继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日元、英镑等竞相贬值。一方面全球流动性的持续扩张将扩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幅度,并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预期;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货币贬值和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被迫升值,也使得打货币战的可能性加大。这不仅将对以出口为主要拉动力的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国内经济环境继续企稳向好,政策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总基调经由了“保增长”“稳增长”向当前“稳中求进”和“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转变,鉴于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宏观经济环境和各方面的考量,“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九字方针将继续诠释下半年国家“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根据世界经济增长的收敛规律,2013年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人均收入11000国际元的水平,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当前中国GDP快速回落,正是这种结构性减速的体现。未来中国经济将告别持续30年增长速度在10%以上的发展,开始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增长期转变。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速将会在7%~8%之间运行。

宏观经济面临诸多“两难”选择。在进入中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将进入结构深度调整期。稳增长与控通胀、信贷规模的收与放、财政赤字与税负改革、房价调控的经济导向与民生导向、调结构与扩大就业、地方债务化解中的进与退、资源价格改革与通胀管理、节能减排与重化工业发展等两难问题集中涌现,宏观调控的难度持续增加。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下半年政策重点。基于经济增长下行和面临两难增多的现实,国家下一步将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方面进行较大的调整。同时,国家在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将深入推进,整个社会都将面临重大的结构性调整期。

(二)下半年河南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今年以来,河南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成为第一要务,这与国内外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展望下半年,国际国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河南省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随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河南经济将趋稳向好,全年有望完成经济增长10%左右的目标。

1.有利条件

(1)载体和体系建设效应凸显。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导项目聚集,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全省已初步建成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一批市县级产业集聚区,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7%,已成为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载体。与此同时,全省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中小城镇体系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结构调整、科学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2)开放招商培育发展新优势。近年来,河南省持续推进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五年来,全省共引入世界500强企业73家,国内500强企业128家。这些企业在河南的巨额投资,培育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等一批支柱产业,推动了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了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成为促进下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3)发展动力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持续推进,河南省经济增长动力已发生根本的转变。1~5月,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食品加工、轻工、新型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增长13.1%,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9%,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这一转变结束了河南省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的局面,降低了河南省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回落的幅度,为下半年全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4)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增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出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1~5月,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居全国第4位、中部地区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凸显了全省新型城镇化的引领效应。下半年,河南省将制定出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必将激活内需的持续扩大,形成下半年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

(5)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凸显。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河南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土地、户籍、行政管理等先行先试持续推进,一大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有利于河南省更多地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同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致力于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也为全省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有助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危中求机,化危为机,相对超越,加速崛起。

2.不利因素

(1)国际国内环境依然严峻。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下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面临的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有所加大,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与影响还在持续显现。同时,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宏观经济两难问题的增多,也对河南省下半年经济增长构成较大的压力。

(2)房地产调控影响持续增大。自2012年年底以来,全国房地产进入新的一轮涨价潮,目前房价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0%。中央抑制房价的决心很大,以限购限贷为特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不会退出,房地产市场上升的势头将难以持续。下半年,全省消费、投资以及房地产相关行业等多个领域都将继续承受较大压力,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也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3)资源型经济面临较大冲击。由于进口煤炭的冲击、火电机组开工不足以及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煤炭库存大幅增加,价格大幅下降,其紧缩效应迅速向下游扩散,资源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河南省工业结构偏重,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经济比重较大,如果煤炭价格没有明显好转,下半年河南省经济增长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4)节能减排政策持续收紧。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央可能出台更加严厉的节能减排政策。河南省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相对较大,节能减排政策的收紧将会给全省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5)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下降。自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但与2009年相比,政策传导不畅,效应低于预期。除了力度相对较小以外,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投资、配套能力明显下降。一是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以后,房地产开发商减少土地购置,土地出让金收入明显下降;二是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大幅缩减了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三是受速度效益型模式的影响,经济增长逐季放缓,财政、税收收入增长大幅回落。此外,风险约束明显增强,地方政府投资比以往更加理性。

(三)下半年及全年河南经济走势展望

2013年下半年,河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外需低迷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河南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破解。当前经济运行还在波动寻底,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面临的困难仍在累积加深,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经济触底后大幅反弹回升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增速放缓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更要看到的是,河南经济运行基本面是好的,抓好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根据形势变化,完善针对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冲击,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从中长期看,河南省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阶段,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区位、市场、要素、政策优势进一步凸显,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载体、开放平台等战略支撑条件日趋完善,发展后劲持续蓄积,为下半年河南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综合判断,下半年河南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中,投资、消费、出口均面临一定下行风险,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增大,经济增长小幅回升。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河南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并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预计2013年,河南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见表2)。

表2 2013年河南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三 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既要充分看到支撑经济适度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冷静观察、未雨绸缪,在认清形势中坚定信心,在迎战危机中把握机遇,在创新思路中破解难题,在统筹协调中凝聚力量;以更高更远的角度审视、更为严密的思路谋划、更加务实的举措调度,持之以恒地抓好中央和河南省既定部署的贯彻落实;把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回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顺大势而为,扬优势而做,力争使全省经济发展中的积极苗头和迹象转化为趋势性的回升,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做到稳中有为。

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归纳起来就是“创优势、扩内需、强基础、促转型”。“创优势”就是要大力贯彻落实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强化政策衔接、深化发展举措和创新体制机制,真正把国家战略转化为河南发展新优势。“扩内需”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促进有效投资快速增长、稳定出口增长、激发消费较快增长,发挥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内生动力,使全省经济稳中有进。“强基础”就是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巩固载体平台,夯实发展基础。“促转型”就是坚持推动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一举求多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创造需求,带动全局“一发动全身”;优化软硬环境,壮大发展基础“一优带百通”;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

具体要强化以下六个方面的举措。

1.力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紧紧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迅速掀起建设高潮,打造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把先发优势转化为大发展的胜势。

(1)加快相关规划编制。按照“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思路,编制完成总体规划,以及各个专项规划,引导实验区开发建设。

(2)加快综合实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中原导航台、机场东西贯穿路等配套工程,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用。

(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瞄准现代物流、智能终端产业、航空物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相关大企业,主动出击,加强对接,通过先期进入企业形成示范效应,形成全产业链招商。

(4)全力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加强研究力量,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早日形成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规模。

2.力促工业平稳回升

坚持渡难关与促转型相结合,做到点面结合、综合施策,确保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有更大拉动作用。

(1)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着力抓好重点企业的调度和分类指导,落实政府采购、重大招标、重大工程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省产品的政策;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紧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扩大民间投资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扩大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范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加大对困难行业和企业帮扶力度。加强对钢铁、电解铝、煤炭、光伏等困难行业和企业的调查研究,在产销对接、用工对接、融资服务、减轻负担等方面出台一些针对性政策措施,使其尽快摆脱困境。

(3)积极扩大有效产能。围绕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四大先导产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筛选一批工期短、投产快、效益好、水平高的项目,采取政府担保、财政贴息等多种灵活资金支持形式,确保资金到位,争取早日建成投产。

3.力促内需拉动提升

扩内需是短期保增长的重要举措,是促转型、创优势、增后劲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

(1)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把扩大投资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一方面抓好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抓好与城镇化等相关的利长远、增后劲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强化投资拉动。

(2)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实行项目“联办联审”常态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到“能批尽批、能快尽快”。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重,确保保障性住房、铁路等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切实解决好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用地、规划、环保等实际问题,力促项目如期投产达效。

(3)继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顺应消费升级的需求,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培育信息、教育培训、家装、体育建设、网购等消费热点,引导居民消费向更深层次发展。

4.力促对外开放搞活

对外开放是河南省的基本省策,也是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最直接、最有效的综合战略举措,要坚持以开放扩需求、以开放促转型。

(1)拓宽开放领域。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境外金融机构、大型物流企业、中介服务等企业。加快农业对外开放,鼓励外资投资省内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养基地、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领域。推动科技对外开放,推出一批科技对外合作项目,引进转化一批先进的技术和成果,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等与境外单位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外开放,运用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模式,吸引省外资本投资机场、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强化引资与引技、引智的结合,主动承接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品和企业,力争在电子、手机、食品、服装等已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

(3)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完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边防、口岸等涉外机构联动机制,推进“一站式”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

5.力促农业稳定发展

毫不动摇地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稳粮强农,不断推进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1)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加大重大病虫害防控力度,加大秋粮良种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稳定秋粮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玉米、水稻高产示范方创建,持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中低产田,确保秋粮再获丰收,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2)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整合资金、聚拢政策、集中布局,配套服务,加快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力争完成全年900万亩的建设任务。

(3)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围绕米、面、肉、乳、果蔬、油脂等12类优势农产品,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构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农民创业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6.力促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高度重视民生,要坚持民生优先,使经济发展从民生改善中获得持续动力。

(1)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大幅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和公共资源向民生工程倾斜,全力推进“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2)切实抓好促就业工作。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首要任务,持续开展“百校千企”对接活动,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项招聘活动,以培训促就业、以援助扶持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措并举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

(3)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结合起来,加快建设进度。

(4)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结合各地城镇化规划,科学预测人口变动趋势,加强城镇中小学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一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

(原载2014年河南省“两会”参阅资料《河南发展报告》)


[1] 课题组负责人:喻新安、谷建全;课题组成员:完世伟、王玲杰、唐晓旺、袁金星、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