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未来传奇的诈骗犯

周玲从自行车上下来,车把上还挂着一个手提袋。

“我去武强家了,给他们送了些饺子。”

女人就是心细,这一点孙卫东就没想到。

“你来干什么?”周玲问。

“我来看看你,大过年的,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的,我又不是小孩子。”

孙卫东问:“你吃饭了吗?”

“吃了,吃了饭我才给他们送过去的。”

打开院门,进了屋子,屋子里收拾的很干净,窗户上还贴了窗花,孙卫东由衷的说:“你剪的窗花真好看。”

周玲很诧异,问:“你怎么知道是我剪的?”

孙卫东当然知道,上一世他赌钱输光家里的钱没法过年,周玲还剪过窗花卖钱。

“我……我听你妹妹说的,说你会剪窗花。”

周玲笑着说:“我是跟我奶奶学的剪窗花,每当过年,好多人都去找我奶奶剪窗花,一个鸡蛋剪四个窗花。”

“你奶奶那时候就开始做生意了。”

“也不算做生意,是人们主动给的。卫东,武强的女儿明年就要上小学了,武强上班没人照顾,后半年上了小学还好说,前半年我想让他带孩子来上班,你觉得行吗?”

“家里没老人照顾吗?”

“武强父母早亡,孩子姥爷姥姥是四川农村的,送去四川有点不现实,估计武强也舍不得。”

“你跟武强商量了?”

“没有,我想先问问你的意见。”

“我没意见,你觉得可以就行。”

“那好,改天我跟武强说。”

周玲去厨房洗饭盒,孙卫东随意的在屋子转,在电视机柜上看到了一张信封,信封是空的,上面也没有写字。

周玲从厨房里出来,问:“在看什么?”

“你要写信啊?”

“嗯。”

孙卫东好奇的问:“给谁写信?”

“一个朋友。”

“什么朋友?”孙卫东刨根问底。

“我刚来天河市认识的一个朋友,现在人在上海读书。”

“男的女的?”孙卫东继续问。

“女的。我们一起摆过地摊卖过袜子,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很聊得来。”

谢天谢地,原来是个女的。

孙卫东松了一口气,说:“能不能给我讲讲你这个朋友?”

周玲笑着说:“她叫邓秋云,比我小几岁,也没什么好讲的,就是一起摆过地摊。”

孙卫东徒地一怔,问:“她是不是住上马村。”

“是,你认识她?”

孙卫东太认识了,不过自己认识对方,对方却不认识自己。

在上一世1993年,江东省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诈骗案,而诈骗案的始作俑者就是邓秋云。

要是细邓秋云诈骗的经历,可谓是传奇。

简单的说就是,邓秋云自称是某开国将军的孙女,军职为大校,不仅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拉起了一支四百多人的假军队,还向江东省企业放贷达2亿多元,从中非法牟利了三千多万。

到了两千之后,还有人专门以她为蓝本写了一本书。

孙卫东说:“不认识,听说过。”

“她很有名吗?”周玲问。

孙卫东笑着敷衍说:“还行吧。”

“邓秋云很聪明,我们一起买袜子,同样的袜子她总比我卖的快。前几天我在服装市场见她了,她说自己在上海政治学院上学,说以后多联系,让我给她写信。昨天晚上我正想给她写信,张亮就来找我了,说武强的老婆去世了。”

“邓秋云没在家过年?”

“没有,只是年前回家看看。她说学校组织了一个活动,过年要回学校过。”

“你这个朋友还真厉害。”

周玲说:“当然厉害,人家上的是军校,毕业后是军官。”

“要我说,你还是别给她写信了,人家将来是军官,咱们就是平头老百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不是一路人。阶级差距太过明显,没法做朋友。”

周玲说:“如果她不想跟我做朋友,也没必要让我给她写信。”

“也许人家只是和你客气,你没必要上赶着攀高枝是不是?要是有缘分,将来肯定会见面。”

周玲沉吟了片刻,说:“我觉得你说的不对,你们男人间有无关贵贱,无关利益的朋友,我们女人之间也可以有。”

这话说的很对,只是邓秋云将来会成为一个诈骗犯,跟这种人交往太危险。

孙伟东方很想说服周玲,让她跟邓秋云保持距离,最好断绝来往,但目前又没说服她的理由。

所以,周玲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孙卫东也不好在说什么。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站在周玲的角度看这件事,她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在天河举目无亲,能有一份共患难的友谊,肯定会非常珍惜。

关于邓秋云这个未来的传奇诈骗犯,孙卫东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守护好周玲,避免让她将来受到伤害。

看时间不早了,孙卫东起身跟周玲告别。

第二天是大年初二,孙卫东家来了很多的亲戚,把家里都挤满了。

往年初二,孙卫东家也会来很多亲戚,毕竟孙父是肉联厂的厂长,很多亲戚都想通过孙父关系在市里给安排个工作。

今年来的亲戚比往年还多,光十岁以下的孩子就十多个,亲戚们对孙家的平、直、遥大彩电赞不绝口,都夸孙卫东有出息。

各种各样奉承话让孙母乐的合不拢嘴,压岁钱往年给五毛,今年每个孩子给一块钱。

吃饭的时候,好几个亲戚想让孙卫东给找个工作,有的甚至提出,能不能到他的公司上班。

孙卫东拒绝不是,不拒绝也不是,只能嘻嘻哈哈的敷衍,说公司不是自己的,等公司上班了,他看看再说。

一直热闹到下午三点多,亲戚们陆陆续续的走了,家里才安静下来。

瞧孙父脸上有点不高兴,孙卫东问:“爸,怎么了?”

“问你妈去。”

此时,孙母正在屋里看电视,嗑着瓜子哼京剧。

孙卫东笑着说:“到底怎么了?你说呗。”

“你妈又借给你二姨家钱了。”

孙卫东笑着说:“我二姨家也是,每年初二来都借钱,年年借,年年不还,这次借了多少?”

“二百。你二姨家穷,救济救济穷亲戚也没什么,但不能每年初二来了都借钱吧,就不能换个日子。别人是年前借钱,你二姨家是年后借钱,这算什么?把咱家当地主老财,过年来讨喜钱么。”

孙卫东笑着说:“你这么一说,我二姨家是有点过分。不过……”

这时,一个带着狗皮帽子的老汉进了院子。

孙卫东忙说:“大姨夫你怎么回来了?是落东西吗?”